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355543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辨识,1.基本概念2.危险有害因素分类3.火灾危险性分类4.爆炸危险分类分区5.有毒作业分级6.高处作业分级7.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8.矿山危险、有害因素,内容提要,第一讲 危险、有害因素的基本概念,1.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2.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两者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3. 产生的根本原因:能量和有害物质失控,第二讲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P24)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6大类为:物理性危险、有

2、害因素15类;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类;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类,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

3、缺陷其他,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2.2 按事故类型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七类: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有害因素。,2.3 有害因素,3.1 物

4、质火灾危险性分类,第三讲 火灾危险性分类,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将火灾危险性物质分为3类: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固体(1)可燃气体甲类火灾危险性气体(爆炸下限=10%,氨),(2)液化烃、可燃液体甲A类 15时的蒸汽压0.1Mpa的液化烃等, 如,液化天然气或液化甲烷甲B类 甲A以外的,闪点120, 如 变压器油,润滑油,(2)液化烃、可燃液体甲类 闪点28,如液化天然气、汽油,甲、乙醇 乙类 28 闪点 60,如 煤油、苯乙烯丙类 闪点60,如 轻、重柴油、变压器油,闪点:指常压下,试样被加热到它能够释放出足够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接触火焰时,能产生闪燃的最

5、低温度。着火温度(引燃温度):指常温常压下,加热一个容器内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发生着火时的反应器器壁的最低温度。,(3)可燃固体可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为三类:甲类黄磷 ,钠乙类硫磺 ,铝粉丙类橡胶 , 石蜡,3.2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5类:,3.3 存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87:2001版)中,将存储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等5类。,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对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和火灾危险场所进行分区。,第四讲 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分区

6、,4.1 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区域划分,(1)释放源连续释放源-预计长期释放或短时频繁释放的一级释放源-预计在正常运行时周期或偶尔释放的二级释放源-预计在正常运行下不会释放,即使释放也仅是偶尔短时释放的多级释放源-由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级别的释放源组成的,(2)危险区域的划分原则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0区;存在 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1区;存在 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2区;,4.1 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区域划分,4.2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区域划分,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环境的区域 划分为10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环境的区域 划分为11区;,4.3 火

7、灾危险场所区域划分具有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划分为21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划分为22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划分为23区。,第五讲 作业场所有毒作业分级,标准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以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为基础,采用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有毒作业时间权系数(L)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 来确定分级系数(C)。 C=DLB,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有毒作业时间权系数(L) 一个工作日内职工在作业地点实际接触生产毒物的作

8、业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B 作业环境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称为毒物浓度超标倍数。,式中: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Mc实测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毒物浓度平均值,mg/m3; Ms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有毒作业分级,第六讲 高处作业分级,6.1 高处作业概念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基础高度:以作业位置为中心,6m为半径,划出一个垂直于水平面的柱形空间,此柱形空间内最低处与作业位置间的高差,称为基础高度。可能坠落范围:以作业位置为中心,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半径,划成

9、的与水平面垂直的柱形空间,称为可能坠落范围。作业高度:作业区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作业高度。 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与基础高度的关系,图A 图B 图C,20,5,20,20,5,14,29.5,5,4.5,6.2 高处作业分级 根据作业高度和引起坠落原因不同,高处作业有A、B两种分类法。,高处作业分级表,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九类:阵风风力6级(风速10.8m/s)以上;高温作业分级中规定的级以上高温环境;气温低于10的室外环境;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自然光线不足,能见度差;接近或接触危险电压的带电体;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

10、,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超过体力搬运重量限值(GB12330-91)规定的搬运。 在高处作业分级时,如不存在上述九条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采用A类法分级; 如果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B类法分级。,第七讲 重大危险源辨识,7.1 重大危险源概念的产生,(1)重大工业事故频发(2)1974年英国最早研究,1976年英国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首次建议重大危险源标准 (3)欧共体1982年的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简称塞韦索法令) (4)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5)1996年欧共体通过了塞韦索法令的修正案(6)20

11、00年我国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的概念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 同属于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 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若单元中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 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7.2 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P50,7.3 重大危险源分类,重大危险源辨识对下列四类共142种危险物质分别列出了生产场所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标准。,7.4 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物质超过临界

12、量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单元中的一种危险物质数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 另一种情况是单元中的各种危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之比的和大于1。,1式中:qi-单元中第i种危险物质的实际存储量; Qi-单元中第i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 N单元中危险物质的种类数。,事故隐患: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原劳动部1995年发布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中,把重大事故隐患定义为: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其中: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

13、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7.5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1. 地压灾害1.1 地压广义地压:地压就是岩体中存在的力,这种力由围岩(天然形成的地下结构物)与支架(人工构筑的地下结构物)两者共同来承担。狭义地压:采矿工作者习惯上把围岩位移和冒落岩块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称为地压。,第八讲 矿山危险、有害因素,1.2 地压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脆性岩石的围岩,如花岗岩、石英砂岩和片麻岩, 其地压现象表现为巷道冒顶、片帮等围岩破坏现象。塑性较强的围岩,如风化壳、松散沉积物、粘土岩和蛇纹岩等,其地压现象表现为围岩向巷道空间产生很大的变形和移动,巷道顶板下沉或底板鼓胀等。不同的工程性质也往往引起不同的地压现象

14、。 例如,竖井工程中出现井壁破裂、井筒涌砂、岩帮片落;采掘后因采空区未处理,引起岩层移动、地表沉陷和巷道错断下沉等。,1.3 地压灾害的后果采场顶板大范围跨落、陷落和冒落采空区大范围跨落或陷落巷道或采掘工作面的片帮、冒顶等。破坏采场、巷道;造成人员伤亡;破坏采场内的设备和设施;破坏矿井的正常通风系统;其他危害。如果排水管道经过采场,可能破坏 排水系统,引起水害;破坏矿井的供电系统等。,1.4 冒顶片帮事故(1)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2)缺乏有效支护(3)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4)浮石处理操作不当(5)地质矿床等自然条件不好(6)地压活动,1.5 影响冒顶片帮事故的地质因素(1)岩性(2)风化作用。(3)地下水(4)软弱结构面。(5)岩体结构类型 根据岩石的岩性、软弱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及岩体的稳定性,将岩体结构类型分为五类:整块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松散结构,2.水害2.1 矿坑充水的水源 (1)地下水 充水岩层的岩性、空隙性质及地下水的规模及补给条件 (2)地表水地表水与矿坑之间水力联系的程度。地表水与矿坑的相对位置及距离。地表水体的性质与规模 (3)大气降水矿坑涌水量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同一地区,降水对浅部矿坑涌水量的影响比对深部矿坑 涌水量的影响明显。 (4)老窿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