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幼儿园园风建设总结

上传人:细*** 文档编号:635279 上传时间:2017-04-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幼儿园园风建设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幼儿园园风建设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年幼儿园园风建设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年幼儿园园风建设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年幼儿园园风建设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幼儿园园风建设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幼儿园园风建设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幼儿园园风建设总结近期,我随市教育干部培训班先后深入到南京市鼓楼幼儿园,苏州市花朵幼儿园等四所全国知名幼儿园观摩学习,感受颇深。他们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机制创新,不断丰富幼儿园文化内涵,从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等方面,高品位、高标准地构建幼儿园文化,形成了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园风园貌。我深深认识到:园风是幼儿园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凝聚和激励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精神力量,是幼儿园可持续性发展的巨大内驱力。下面,就加强园风建设,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坚持人本与科学的相融,建设人本民主、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幼儿园制度文化既是幼儿园精神文化的外在显现,也是幼儿园物

2、质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因此在幼儿园文化中,制度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从高到低列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为此,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应积极倡导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的新理念,变过去的外控式管理为自主式管理,坚持人本与科学的融合,建立以科学管理手段为途径,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根本目的的制度文化体系:(一)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引导教师用“爱心、细心、慧心、耐心、真心”创造一个“关爱、信任、平等、快乐”的学习型集体,以此形成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自我管理行为。(二)将

3、传统的“以事为核心”变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注重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增强教师自我管理能力。让教师参与到幼儿园规章制度的修订当中,人人参与,体现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规章制度在完善的过程中,最大化的体现人本与科学相融的管理思想,让规章制度成为大家认可、自觉遵守的制度。(三)实施互动管理,干部教师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干部以身作则,领着教师干,做给教师看,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实施互动式的情境管理。倾听教师们的想法,进行反思、改进,达到干部与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和共同进步的效果。二、德能兼修,建设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幼儿的发展说到底就是教师的发展,坚持和倡导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积极为教师的

4、成长搭建平台,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一)加强思想建设,培育和发扬一种一脉相承的精神。幼儿园的发展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幼儿园的灵魂,是鼓舞大家不懈追求的号角。陈鹤琴先生为鼓楼幼儿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终生致力于学前教育事业的精神。陈鹤琴先生在他的几点宏愿中写道:“愿全国的教师们怀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去教导儿童,训练儿童”。鼓楼幼儿园继承了这笔宝贵财富,而且在一代又一代鼓楼人身上发扬光大,他们把这种精神注入到了每一位教师的血液里,体现在每一位鼓楼人身上。正是有了这种继承和发扬,鼓楼幼儿园才得以跻身于全国名园之列。(二)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促教师专业知识素质的提高。建

5、立学习型的组织,发展学习型的群体,鼓励青年教师争做“善于学习、勤于反思、乐于合作、敢于创新”的老师。通过园长引领、骨干教师带头、全员参与的方式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参加继续教育、倡导终身学习是每个教师应尽的权利和义务。在鼓励教职工积极进行学历进修的同时,还要结合专业特点,强化新纲要精神、幼教理论、现代化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引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行为,全面提升教育素质。(三)以科学观察为前提,促教师专业实践智慧的增长。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幼儿,加强教育活动组织能力、监控能力、指导能力等

6、教育实践智慧基本功的训练。因此,要结合教育教学及课题研究的需要,进行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科学的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的基本功训练,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时时有教育,”在孩子的活动中运用“看、听、交流、思考”等技巧,把握幼儿的情绪表现、心理需要、能力水平,真正做到让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同行。(四)以园本培训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首先,坚持求真、务实、严谨的作风,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研究之路,构建幼儿园-教研组-班级-个人四级教研网络。以教改为核心,从教师发现问题为切入点,以教师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教师自我建构自我领悟。开展集体备

7、课活动,凝聚集体智慧,在合作中达到资源共享。引领大家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开展有效的研讨,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案例,相互交流学习。既促进了名师迅速成长,又带动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次,通过园本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幼儿园课程具有很强的师定性特征,教师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主要角色,因此,在园本课程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和富有成效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课程文化反思力。可以说,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制定课改方案,明确方向目标,搜集资料,挖掘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教师与教材对话,与幼儿对话,提高反思性的研讨与自己对话教师参与园本课程

8、建设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转变,教学科研和课程建设的学力、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使园本课程的建设过程成为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历程。三、坚持课程生活化,建设体系开放,体制创新的课程文化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苏州市花朵幼儿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本着发掘、拓展、整合的原则,积极利用各种资源,让幼儿与大自然、大社会亲密接

9、触,从周边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整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效应,形成了建立在幼儿真实生活基础上的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儿童的发展是在适宜的课程文化中进行的。然而,在传统的幼儿园课程文化中,成人文化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幼儿园成为“将原材料制成产品以满足生活中各种需要的工厂”。这种工具主义课程观下的课程文化造成的结果正如卢梭所言:我们将会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因此,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要适应儿童的发展,让幼儿参与到课程文化的协商建构之中,尊重儿童主体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文化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向成人文化发展,逐步实现儿童的社会化和文化化。花朵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寻找生活教育的源泉,贴

10、近周围生活,捕捉生活教育素材,走向社会,扩展生活的空间。这些丰富多彩的教育契机,不仅开阔了幼儿眼界,拓展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而且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意识,让幼儿从成人预设的“书本世界”、“模拟世界”里跳了出来,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直面幼儿的成长需要,使幼儿更加关心社会,关注周围生活,自然而然的融入社会,并从中体验到一种被接纳、被重视的感受,他们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有效地调动他们的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更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总之,幼儿园只要不断进行机制创新,加强园风建设,就一定能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2016 年幼儿园园风建设总结为贯彻落实关于教育

11、系统党风行风建设的精神,全面推进幼儿园行风园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教育,创人民满意的幼儿园。我园郑重向幼儿家长及社会各界公开作出承诺,并接受监督:1、严格依法治教,按照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执法,提高教育质量。2、坚持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不收受家长的礼品、礼金和礼券等,不接受家长的宴请。3、加强师德教育,恪守职业道德,敬业爱生,要求教师不讲教育忌语,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对待事业有爱心,教育孩子有耐心,家长工作有热心。4、规范收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文件及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收费,实行“一证”(收费许可证)、“两公开”(收费公开、标准公开)、“三

12、统一”(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统一由财务人员收费,),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合理使用各项经费,坚持专款专用,不挪作他用。5、严谨笃学,争优创先。树立终身学,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6、增强安全意识,健全安全制度。建立“安全第一,防患为首”的安全防范机制,完善园内安全工作制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坚决杜绝各类伤亡事件,确保幼儿园安全无事故。7、园务公开将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及时全面地向社会、教职工、家长公布园务公开信息,使园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8、幼儿园设立公开的行风监督投诉举报电话。我园将以民主评议行风建设活动为契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民主监督,细化规范管理,把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要事来抓,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