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敏感的原因及应对方法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350033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牙齿敏感的原因及应对方法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牙齿敏感的原因及应对方法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牙齿敏感的原因及应对方法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牙齿敏感的原因及应对方法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牙齿敏感的原因及应对方法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讨:牙齿敏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关键词:牙齿敏感用什么牙膏牙齿敏感(Dentine hypersensitivity) ,是牙齿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 、化学物质(酸、甜)以及机械作用(磨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其特点为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牙齿感觉过敏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牙体疾病共有的症状,发病的高峰年龄在 40 岁左右。发病迅速,疼痛短暂但难以忍受。牙龈敏感主要表现为刺激痛,当刷牙、吃硬物、酸、甜、冷、热等刺激时均引起酸痛,尤其对机械刺激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用尖锐的探针在牙面上滑动,可找到一个或数个过敏区。国外报道一种机械刺激器,用螺丝调节不锈钢针的压

2、力,来测试牙齿的敏感度,也有用电控温度计来测试者。然而,迄今为止,牙齿的敏感程度,还只能靠患者的主观感觉来表达。一、牙齿敏感原因凡能使釉质完整性受到破坏,牙本质暴露的各种牙体疾病,如磨耗、楔状缺损、牙折、龋病以及牙周萎缩致牙颈部暴露等均可发生牙齿感觉过敏症。但并不是所有牙本质暴露的牙齿都出现症状,通常与牙本质暴露的时间、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快慢有关。虽然临床上多数情况是由牙本质暴露所引起,也是重要的原因,但还不能解释所有的临床表现,如敏感症状可随健康和气候的变化而经历着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的过程,这就不是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速度所能解释的。个别釉质完整的牙也能产生敏感。苏联学者称本症为“釉质和牙本质

3、感觉性的增高” ,简称“牙齿感觉过敏”是比较确切的。牙齿感觉过敏症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有以下三种假说。1.神经学说 认为牙本质中存在着牙髓神经末梢,故感觉可由牙本质表层传导入牙髓。但从形态学和功能方面的观察,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见解。不少学者认为:在牙髓的成牙本质细胞层内的无髓鞘神经,仅有一部分进入前期牙本质和牙本质的内层,而其外 2/3 也并未见神经结构。许多实验结果也不支持“神经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是直接的”观点。氯化钾、组织胺、乙酰胆碱等作用于表浅牙本质并不产生疼痛;局麻药作用于牙本质表面也不能减轻牙本质的敏感性。2.牙本质纤维传导学说 认为成牙本质细胞的原浆突中含有乙酰胆碱酶,它在受

4、刺激后能引起神经传导,产生疼痛。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实验性干扰人牙成牙本质细胞,未降低牙本质敏感性,说明成牙本质细胞并不具有感觉器的特性,可能在牙本质过敏中仅起被动作用。3.液体动力学理论 认为空气、高渗溶液或温度刺激引起的疼痛,是由于这些刺激使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移动,机械地搅动了牙髓内容物,进而间接地兴奋了其中的游离神经末梢,传入冲动,产生痛觉。伴随液体运动的能量,可由牙髓的感受器转变为电信号。大约25%的牙本质体积由游离液体所占据,其组成和性质与身体其它体液相似,并与牙髓组织液相沟通。牙本质小管是直径为 0.82.5m 的毛细管,因此,液体动力学的作用依赖于牙本质小管的通透性或牙本质表面的状

5、况。引起牙本质液向外移动的刺激有空气吹干、高渗溶液和冷刺激等。使牙本质液向内移动的刺激有机械刺激或加热等。牙本质暴露初期是很敏感的,后来敏感自然缓解是由于矿物质在牙本质小管内沉积或牙髓形成修复性牙本质的结果。二、应对牙齿敏感往往让人难受不以,如何应对牙齿敏感成了一大难题。由于本症存在着自发性的脱敏过程,对任何药物疗效的评价都是极其困难的。那么,缓解牙齿敏感成了主要的途径。以下推荐 3 个缓解牙齿敏感的方法:1、茶叶护齿将茶叶直接放入口中轻轻咀嚼,充分吸收茶叶中丰富的氟和茶多酚成分,能缓解牙齿的酸痛不适,并有消毒、杀菌的功效。尤其是氟,对于预防龋齿有卓越的功效。2、咀嚼核桃脱敏如果已经发生牙齿敏感,在饭前咀嚼一些核桃仁,其中的油性和酸性物质能渗透到牙本质小管内,缓解牙本质敏感,起到一定脱敏作用。3、牙齿敏感用什么牙膏牙齿敏感患者需要谨慎选取牙膏,最好选择抗过敏的天然牙膏,例如六必治抗过敏牙膏,采用新一代国际流行舒敏锶盐成分,配合洋甘菊中药成分,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缓解因冷、热、酸、甜刺激而产生的疼痛,减少牙齿过敏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