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意象——器物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330709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意象——器物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诗意象——器物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诗意象——器物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意象——器物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意象——器物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 (冠) :官位 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远征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 、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 ),垂

2、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 )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后来就以“ 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 “船” 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 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昔闻洞庭水,今上

3、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 11 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 “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 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 “泛不系之舟” ,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 ”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