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建设基本理念课件

上传人:叁*** 文档编号:630668 上传时间:2017-04-2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生建设基本理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民生建设基本理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民生建设基本理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民生建设基本理念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民生建设基本理念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民生建设基本理念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生建设基本理念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民生是国家之本,执政之基,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改革开放 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创造了世界奇迹,民生得到了很大改善。近年来,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将全面改善民生、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已进入一个全面改善民生、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新时代。关注民生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道最耀眼的光芒。民生建设也已成为各级基层政府的施政纲领,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决民生问题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基层,解决好民生问题依然是基层政府的重大任务。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大批

2、地方政府密集地出台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各级党委政府一定会在十七大报告的指引下,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广施惠民之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我国的民生事业发展,共建和谐盛世!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绿洲计划”提供全方位保障 创建和谐社区 发展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区委、区政府始终紧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壮大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方向,全力落实项目带动。近二十年来,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共投入 140多亿元建设基础设施,开发面积 31.14平方公里,累

3、计引进台港澳及外资企业 1008家,实际利用外资 27.53亿美元。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科技经费扶持力度,每平方公里工业产值超过 17.6亿元,工业增加值对全区 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 40 50, 67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47.6%,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化工、纺织服装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尤其以汽车和工程机械为主的机械产业,正逐渐壮大成为百亿产业链和百亿产业集群,已成为厦门乃至整个海峡西岸重要的机械产业制造基地;着力二三产共推进,重点发展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2010年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 10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 38.6%。近二

4、十年来,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95.8亿元,年均增长 31.3%,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由制约型向适度超前型转变, 五横五纵 城区骨干道路网络、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福厦铁路、厦深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以及厦门火车北站、杏林湾、环东海域等重大片区的大开发、大建设,极大地加速了集美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不足 6平方公里拓展至现在近 70平方公里,拉开了厦门城市次中心框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财力的丰裕,全区财政总收入从 2003年的 8.62亿元将骤增至 2010年的 33.4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将达 12.8亿元,为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绿

5、洲计划 提供全方位保障 一是鼓励就业创业 二是实现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 三是深入推进医疗救助 是全面实施教育援助。 是做好其他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工作 一是鼓励就业创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扶持就业创业。鼓励企业多招用本地居民,企业每招用一名本区户籍居民、农村富余劳动力,区财政给予企业每年每人 2000多元的社保补差,全年减轻企业负担 600多万元。此外,企业每招用一名本区居民还可获得最高 600元的奖励。实施集美青年 同发展共兴业 创业就业工程,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可享受长达 3年的社保补助,自主创业一次性奖励 6000元,成功创业并带动其他毕业生

6、就业一次性奖励最高 2万元;协调信用社等金融机构2009年度给予辖区创业毕业生 1000万元贷款总额,贷款利息由区财政承担。同时,为鼓励困难群众尽早就业脱贫,还出台政策明确低保对象就业后,原享受的低保补助最长可继续保留一年。 二是实现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近几年在集美工业区、文教区、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和东、西海域综合整治中,产生的被征地(失渔)人员累计超过 7万人,占全区农村人口 70以上,今后几年还有 1-2万人将随着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而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地(失渔)人员的生产生活的出路已成为加快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以基本养老为重点,出台并修订了被征地人员参

7、加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对象按当年度缴费金额的 26.7%给予参保补助,参保对象获得的补助金额最高可达 13506元,并将随着我市社平工资的提高而逐年提升。今年以来,我们又从困难人员基本养老需求出发,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探索并试行养老保险贷款担保的运作模式,困难老人自己不出一分钱,每月就能领 800多元的养老金,被群众誉为 老无忧 。 三是深入推进医疗救助。首先是全额补助农民参保,实现全民医保。农村居民不出一分钱就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所需费用由区和镇(街)全额分担。 2009年度财政支付445万元为 88621名农村居民办理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 99%,有效缓解群众就医难的

8、问题。其次是实行大病救助制度。区、镇(街)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卫生部门确定定点收治医院,医院对救助对象给予床位费、护理费减免 50%的优惠,大型设备检查费,手术费给予减免 20%的优惠。对于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 革命五老 人员及其遗孀、低收入困难户中的精神病人住院治疗费个人缴交部分,一年最多可补助到 2万元;精神病人需在精神病专科定点医院门诊取药治疗控制病情的,每人每月可报销 300元的药费;城镇 三无 人员、农村 五保 人员则给予全额报销医疗费用。 2007年以来,共救助 532人次,救助金额 100多万元。 四是全面实施教育援助。出台 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办法

9、(试行) ,区、镇(街)两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升学求学。此外还整合慈善会、红十字会等社会救助资源,扩大救助面。 2007年以来,已救助上百名大中专学生入学,资助金额达 200多万元。 五是做好其他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工作。2009年发放低保金 430万元,困难老人补助金等 303万元;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 -集美区社会福利中心主楼封顶,项目总投资4895.01万元,可提供床位 260张;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建成集美区残疾人 福乐家园 ,被评为 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还被国务院残工委确定为福建省两个候选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之一。 创建和谐社区 一是大力

10、解决社区服务、活动场所紧张难题。通过购买、置换、新建、开发商无偿提供等手段 ,着力解决社区用房紧张问题。目前,全区大部分社区服务、活动场所已基本达标,社区条件大为改善。 二是创和谐社区建设品牌。充分发挥各社区资源优势,针对居民群众的普遍需求,通过解决居民的困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品牌:有的社区针对社区空巢老人多,社会感恩氛围淡薄的现实,推出 感恩日 活动,定期组织不在老人身边的子女和志愿者与独居空巢老人团聚,让老人感受亲情和家的温暖;有的社区把搞好服务当作树立居委会形象的切入点,开展 服务日 活动,动员社区有一技之长的居民成立社区互助志愿服务队,为居民群众提供多种服务。此外, 学习日 、帮困日 、 开门日 等 社区日 服务活动也不断涌现,社区特色创建活动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