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授课讲义-广西师范学院

上传人:叁*** 文档编号:630495 上传时间:2017-04-2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6.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授课讲义-广西师范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国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授课讲义-广西师范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国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授课讲义-广西师范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国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授课讲义-广西师范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国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授课讲义-广西师范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授课讲义-广西师范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授课讲义-广西师范学院(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古代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广西师范学院 重要文献资料 陳壽 三國志 ,中華書局 1959年版 房玄齡等 晋書 ,中華書局 1962年版 劉勰著,范文瀾注 文心雕龍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8年版; 蕭統編、李善注 文選 ,中華書局 1974年版 徐陵編、吳兆宜注 玉臺新詠 ,中華書局1985年版 嚴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中華書局 1958年版 逯欽立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中華書局1983年版 主要参考书 刘跃进: 中古文学文献学 ,江 苏 古 籍 出 版 社 1997年出版; 刘跃进: 南北朝文学编年史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出版 。 邓小军: 诗史释证 ,

2、中华书局 2004年出版 。 第一节 时代特征、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潮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历程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 绪 论 第一节 时代特征、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潮 一、时代特征 ( 一 ) 社会特征:乱世 文人心态 普遍感受到生命脆弱 , 命运多舛 , 祸福无常 文学主题 生死主题 , 游仙主题 , 隐逸主题 文学风貌 或梗概多气 , 或隐约曲折 ,或绮丽华靡 ( 二 ) 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又称士族 ( 世族 ) 门阀制度 。 士族或世族 , 指高门大族 陈寅恪先生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 所谓士族者 , 其初并不专用其先代高官厚禄为其唯一之表徵 , 而实以家学及礼法等标异于其他

3、诸姓 。 ”“ 夫士族之特点既在其门风之优美 , 不同于凡庶 ,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袭 。 ” 文学现象: 以世家大族为中心的 文学家族或文学集团 文人心理: 强调宗族观念和伦理关系 文学主题: 寒士不平 , 炫耀门第 、 追叙祖德 谢灵运 王羲之 二、文学思潮 儒学式微 玄学兴起 玄学是魏晋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玄学的产生 魏晋玄学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玄言诗的历史地位 嵇康 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 佛、玄、儒的交流及大量的佛寺的创设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道教约产生于汉末,相传张道陵为道教创始者,此期广泛传播 道教的文学影响:游仙诗及文学作品中生命意识与主题 北朝佛雕像 三、文艺

4、思潮 一、文学批评著作大量涌现 典论 论文 、 文赋 、 文心雕龙 、 诗品 文选 二、出现许多文学批评的概念、术语,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些特定的范畴 “风骨”、“风韵”、“形象”、“意象”、“兴会”、“兴象” 刘勰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历程 三个阶段: 一 建安、正始文学 二 两晋文学 三 南北朝文学 曹操 陶潜 谢灵运 鲍照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 它使中国文学摆脱了政教观念的束缚,进入了文学的自觉时代(可以争论) 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 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的认识和区分 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 对文学自身的特点、文学

5、创作、文学批评的一些内在规律的认识更为深刻、丰富 文学的题材、体裁更丰富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一 、 曹操 1 生平 2 曹操的文坛领袖地位 3 曹操诗歌的内容 京剧脸谱曹操 横槊赋诗曹操 4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 、 风格 第一 , 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 朱乾 乐府正义 说: “ 乐府题 , 自建安以来 , 诸子多假用 , 魏武尤甚 。 ” 鲁迅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在曹操本身 , 也是一个改造 文章的祖师 ” 第二 , 风格慷慨悲凉 , 语言极为本色 。 钟嵘 诗品 : “ 曹公古直 , 甚有悲凉之句 。 ” 敖陶孙 诗评 : “ 如

6、幽燕老将 , 气韵沉雄 。 ” 陈祚明 采菽堂古诗选 : “ 跌宕悲凉 , 独臻 超绝 。 ” 第三 , 四言 、 五言皆擅长 二、曹丕 曹丕诗歌题材 公宴诗 抒情言志之作 写男女爱情及游思妇题材 曹丕诗歌体裁 曹丕诗歌主导风格:清新流丽、细腻缠绵 沈德潜 古诗源 : “ 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 作品赏析: 燕歌行 (其一) 第二节 曹 植 一 、 生平 二 、 创作情况 :曹植的诗歌今存八十余首 , 辞赋 、 散文四十余篇 创作经历大致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为界 ,分前后两期 三 、 曹植诗歌艺术成就 钟嵘 诗品 : “ 骨气奇高 , 词彩华茂 ,情

7、兼雅怨 , 体被文质 。 ” 抒情性强 , 个性鲜明 结构讲究 , 发端精警 注重诗歌艺术技巧 , 尤重对偶及锤炼字句 较注意描写自然景物 作品赏析: 赠白马王彪 第三节 王桀、刘桢及蔡琰 一 、 “ 建安七子 ” 曹丕 典论 论文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 , 广陵陈琳孔璋 , 山阳王粲仲宜 , 北海徐干伟长 , 陈留阮瑀元瑜 ,汝南应瑒德琏 , 东平刘桢公干 。 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 , 于辞无所假 , 咸以自骋于千里 , 仰齐足而并驰 。 河南许昌七子塑像 当代画家笔下的建安七子 二 、 王粲 刘勰 文心雕龙 才略 : “ 七子之冠冕 ” 代表作 : 七哀诗 、 登楼赋 三 、 刘桢与其他诸

8、子 四 、 蔡琰 与 悲愤诗 王粲和登楼赋 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建安风骨: ” 雅好慷概 、 志深笔长 ” 理想的高扬;人生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悲剧的色彩 第五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 2、此期文学与建安相比呈现的不同特点 刘伶 阮籍 竹林七贤 二、阮籍 咏怀 :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 非一时一地之作,主要写诗人在魏晋易代的 黑暗现实中的各种感慨 三、嵇康的诗歌: 文心雕龙 评云: “清峻” 咏怀诗 夜中不能寐 艺术特色举要: 1、寓情于情,言近意幽。 2、象征手法,主旨表达委婉隐晦。 锺嵘 诗品 卷一

9、:“晋步兵阮籍诗,其源出于 小雅 ,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洋洋乎会于 风 雅 ,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萧统编 , 唐李善注 文选 卷二十三: “ 嗣宗身仕乱朝 , 常恐罹谤遇祸 , 因兹发咏 , 故 每有忧生之嗟 。 虽志在刺讥 , 而 文多隐避 , 百代之下 , 难以情测 。 故粗明大意 , 略其幽旨也 。 ” 严羽 沧浪诗话 : “ 黄初之后 , 惟阮籍咏怀之作 , 极为高古 , 有建安风骨 。 ” 第二章 两晋诗坛 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一、太康诗风 指以陆、潘为代表的两晋诗风。他们以才华

10、自负、驰骋文思,在诗歌方面,重视拟古,追求形式技巧,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 繁缛。 二、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 (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一、左思 咏史 诗 1、左思 咏史 诗的渊源与特征 2、左思 咏史 诗的内容 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3、左思 咏史 诗的评价和影响 锺嵘 诗品 卷一:“晋记室左思诗, 其源出于公干,文典以怨, 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锺嵘 诗品 卷二:“宋征士陶潜诗, 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陈祚明 采菽堂古诗选 : “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二、刘琨 扶风歌

11、第三节 郭璞的游仙诗 一、游仙诗溯源 诗歌以“游仙”名篇始自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至战国。早期游仙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抒其愤世之情,源于屈原 远游 ,如曹植的游仙诗。另一类是以求仙为主旨,源于秦始皇的 仙真人诗 ,如汉乐府中的 吟叹曲 王子乔 等。 二、郭璞的游仙诗 今存 19首,其中有 9首为残篇。钟嵘 诗品 评为“辞多慷慨,乖运玄宗”,“坎壈咏怀”。郭璞游仙诗,继承了 诗 、 骚 比兴寄托传统。郭璞以游仙写失意之悲,与左思借咏史抒牢骚不平,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四节: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兰亭诗的地位: 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 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 第五节: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清理东

12、晋玄言诗的 产生、发展和影响 采 菊 东 篱 下,悠然见南山 第三章 陶渊明 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一、生活的时代 1、政治风云变幻无常, 阶级矛盾尖锐复杂 2、思想学术领域玄学盛行、佛学渐兴 二、家世与生平 1、家世:曾祖陶侃,东晋初名臣;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早亡,母为东晋名士孟嘉之女。 2、生平:在家闲居( 29岁前)、出仕( 29 41岁)、隐居( 41 去世)。 三、思想性格 1、思想 :儒、道、玄兼综, 与佛学稍有关联 2、性格 1)崇尚自然 陶渊明的“ 自然哲学”: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着,更重要的是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着。从本源上说,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投入到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和名利的争夺中去,以至丧失了真性,使生命充满焦虑和矛盾。所以,完美的生命形态,只有复归自然,才能求得。 2)真率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一、田园诗 二、咏怀诗、咏史诗 三、行役诗 四、赠答诗 第三节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一、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1、写作意图的自娱性 2、情景真实 3、诗歌形式质朴无华 二、情、景、事、理 浑融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