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3_19 缔约结盟的狂潮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知识拓展素材 北师大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940246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 3_19 缔约结盟的狂潮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知识拓展素材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3_19 缔约结盟的狂潮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知识拓展素材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3_19 缔约结盟的狂潮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知识拓展素材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3_19 缔约结盟的狂潮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知识拓展素材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3_19 缔约结盟的狂潮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知识拓展素材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 3_19 缔约结盟的狂潮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知识拓展素材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 3_19 缔约结盟的狂潮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知识拓展素材 北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时我们还召开了党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召开工作安排会,及早启动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在工作中,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了三层面、一中心和四主线的工作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三国同盟(Triple Alliance) 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同盟。1881年法国从阿尔及利亚侵入突尼斯,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保护国。意大利早已觊觎突尼斯,但苦于实力不足,不能单独对抗法国,便投靠德、奥。经过谈判,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3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同盟的缔结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这个同盟条约与德奥同盟、三皇同盟同

2、时存在,成为俾斯麦同盟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张以及英、德矛盾日趋尖锐,英国协调了与法国和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最后形成了三国协约。意大利改善了同法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自身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三国同盟的内容三国公约、三国盟约,(英语:Tripartite Pact;德语Dreimächtepakt;意大利语:Patto tripartito;日语:日独伊三国军

3、事同盟 ) ,于1940年9月27日由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与日本帝国在德国柏林签署。此项协定正式确立了上述三个轴心国的同盟关系,并被认为是对美国的警告:要么保持中立,要么两面受敌。条约中,三国同意在未来十年他们会“支持及与对方互相合作以期实现她们建立与维持新秩序的目标,以期提倡互惠互利与有关人民之福祉。”三国确认对方的势力范围,并承诺“以政经与军事之力,协助任何仍未参与战争而被攻击的一方。”而条款中的攻击者不包括苏联。 条约补充1936年的德日协定和产国际协定之不足,并消除德国与日本因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起的嫌隙。后来,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 和罗马尼亚 (1940年11

4、月23日) 加入协定。保加利亚在德军进驻前,在1941年3月1日加入。 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条约主要内容: 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国(指法、俄)进攻,则缔约3国应协同作战。意大利对此附有一个保留条件:如英国攻击德国或奥匈 ,意大利将不负援助自己盟国的义务 。 当一大国(指俄国)攻击缔约国一方时,其他两缔约国应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发生俄、奥战争 ,意大利将保守中立。 条约有效期5年,1887 、1891、1902、1912年4次续订,并增补了一些义务条款。 日本善德寺三家同盟随着骏河今川氏

5、辉、相模北条氏纲的先后去世,雄才大略的今川义元和老谋深算的北条氏康,继承了两家家督之位。甲斐、骏河、相模三强国长年不分胜负、永无止期的战争,也深深困扰着他们。在此时机下,先是甲斐的武田信虎将长女嫁给骏河的今川义元,继而通过今川氏的从中撮合,相模北条和武田也成为了姻亲关系,天文二十三年(1554),日本东部三大强国之间的同盟正式在善德寺缔结了。从此北条可以全身心的致力于先祖早云三岛瑞梦的实现,今川则力图打通东海道,西上京都取代足利氏为将军,而武田也终于保障了侧背,全力向西、向北,攫取富饶的大米产地。永禄三年(1560年)5月,今川义元开始上洛,但于桶狭间合战被织田信长击败并杀死。其子今川氏真接任

6、家督。由于氏真无能,导致大将松平元康脱离今川家独立,并于数年后与武田信玄密盟瓜分骏河,至此三国同盟完全破裂。三国协约三国协约(英语:TripleEntente) 是英、法和俄三国在1907年签订的互相谅解和互相支持的协议。Entente是法文字,意指谅解。1904年的挚诚协定及1907年的英俄条约签订后,英法、英俄的各种纠纷已经平息。这两个协约,加上法俄同盟便促使三国家走在一起。此外,他们皆因为德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不断上升而警醒。因此,他们便结盟,名为“三国协约”。三国同盟是德、奥、意三国 ;三国协约是英、法、俄三国目的就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由于各国种种矛盾,引发战争,从而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7、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矛盾国和其矛盾有:1、法德矛盾(普法战争的后果问题);2、主要矛盾英德矛盾(世界市场和殖民地问题);3、俄奥矛盾(巴尔干问题)。 英国、法国、俄国为对抗三国同盟,通过19041907年签订一系列协议而结成的一个帝国主义集团。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强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实力高速膨胀的德国,要同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分享“阳光下的地盘”。拥有强大陆军的德国又在大力扩充海军,使英国对帝国的安全非常担心。英布战争发生后,英国放弃传统的“光辉孤立”政策,逐步同法国接近。法、德之间的矛盾也促使法国向英国靠拢。1903年春,英王爱德华七世访法,是英、法亲善的开端。7月,法国总统.-

8、F.卢贝回访,两国外长开始谈判,其目的是解决造成两国对立的殖民地问题。 1904年4月8日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第五)H.C.K.菲茨莫里斯和法国驻英大使P.-P.康邦在伦敦签订一项瓜分殖民地的协约。其主要内容:法国不干涉英国在埃及的行动,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有维护安宁和协助改革的权力;划定两国在暹罗(今泰国)的势力范围;以湄公河为界,西半部为英国势力范围,东半部为法国势力范围;法国放弃在纽芬兰独占的捕鱼权,英国让给法国西非一些殖民地。秘密条款规定,双方政府之一如为“情势所迫”,也可变更埃及或摩洛哥的现状。但自由贸易、自由通行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禁止设防等原则仍继续维持。一旦摩洛哥

9、苏丹政权终止,其一部分领土,即直布罗陀。 英、法协约签订后,英、俄也开始接近,英、俄在近东、中亚和远东地区都有利益冲突,但这时英、德矛盾的发展已超过英、俄矛盾;俄国与德奥在近东和巴尔干地区的矛盾也超过了俄、英的矛盾。1907年 8月31日,俄国外交大臣.伊兹沃利斯基和英国驻俄大使H.尼科尔森在彼得堡签订了分割殖民地的协定。主要内容:划定波斯(今伊朗)东南部为英国势力范围,北部为俄国势力范围,两者之间的地区为中立地带,对英俄两国平等开放;俄国承认阿富汗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外,并承允英国代管阿富汗的外交。英国则声明不变更这个国家的政治地位;尊重西藏的领土完整,不得干涉它的内政,只可经过中国政府中介与

10、它进行交涉,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协定关于西藏的条款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 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加上法俄同盟,组成了“三国协约”或“协约国”。与三国同盟不同,三个协约国没有签订一项共同条约,只有俄、法两国是负有军事义务的同盟国,而英国却拒绝承担军事义务。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1882)双方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终于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战中,协约国也就成了反对德国及其同盟者的国家的共同名称。1918年德国投降后,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曾以协约国的名义, 3次向苏俄发动武装干涉。随着协约国之间矛盾不断加深,逐步瓦解。 法俄同盟俄德的分裂,始于1878年的柏林会议。虽然俾斯

11、麦后来与俄国签署再保险条约,但他在1890年被撤职后,该条约失效原因是威廉二世抱有反俄立场,并且在俄国亦有反德情绪。德皇威廉二世采取了新的政策。他选择了奥地利作为德国的忠实盟友,支持其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野心。德皇的政策因而引起了法、俄的猜疑和惶恐。自1880年代末以后,俄国得力于首相威特 (Witte) ,开始了工业化进程。俄国渴望将资金流放到法国,而法国在俄国的巨额投资则为政治和军事上的合作铺路。法国面对德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日增的影响,使急于避免德国再次进攻法国。与俄国结盟,便会使德国在战争中腹背受敌,减少战争的危险。此外,结盟可以巩固法国的外交地位。这样,两国便在1891年同意,一旦发

12、生战争,便会互相协助。由1893至94年,两国秘密签署了正式的军事协议,这是针对三国同盟的。 英日同盟英国在19世纪晚期采用“光荣孤立”之政策。然而,经过三国干涉还辽和布尔战争以后,英国感到自己在国际上是受到孤立的。因此,英国在1902年以后便决定放弃其孤立政策,开始寻求盟友。开始时,她尝试与德国结盟,失败后她便与日本在1902年结盟。这个安排,是由于英国想利用日本箝制俄国和德国在远东的发展。该盟约规定,英国同意,当日本在远东与另外两个国家开战的话,便多以支持。 挚诚协定英国并不满足于仅于日本结盟。德国对英国政府的威胁与日俱增,英国寻找盟国的企望亦越加高涨,以抗衡德国在经济、政治、尤其是海军方

13、面的挑战。另一方面,1903年爱德华七世访问法国,他对威廉二世的憎恶在法国人心目中留下了极佳的印象。法、英两国官员开始就其在非洲尚未解决的各种纠纷交换意见。最后结果是,签订了“挚诚协定”。要留意的是,“挚诚协定”并非一条盟约,但却消除了两国之间的各种摩擦,因而使各国可以进一步在其他事务上进行合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经过摩洛哥危机后,“挚诚协定”变得越加巩固。 英俄条约俄国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被打败后,其在远东的扩张受到遏止。俄国便开始转回欧洲事务上。1905年俄国的革命震撼了俄国统治阶级。俄国因而需要稳定和健全的财政,以便从动乱之中复原。与英国达成谅解,便可达到这两个目的。此外,

14、由于英国与法国这个俄国盟友保持密切的关系,亦有助于结束英、俄两国在远东及阿富汗殖民地事务上的纠纷。结果,两国在1907年签订了英俄条约。 结果三国同盟形成后,法俄都感到不安,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两国逐渐接近,并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形成,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这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三国协约形成的决定性步骤是其核心英国放弃传统的外交政策与法国结盟。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维持欧洲大陆均衡的“光荣孤立”政策,首先与德国的宿敌法国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从此,英法事实上建立了同盟关系。为了共同对付德国,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害冲突。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调整了双方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英法、英俄协定,都是背着有关国家签订的帝国主义的分赃协定。英法、英俄协定的签订,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这样,为重新瓜分世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影响1907年“三国协约”的签订,使欧洲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敌对阵营: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群众没有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街道等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在村头河道乱倒垃圾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治理之后反弹严重,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