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1_7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940091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 1_7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1_7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1_7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 1_7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 1_7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时我们还召开了党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召开工作安排会,及早启动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在工作中,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了三层面、一中心和四主线的工作重点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学习与探究之一资料1: 这种船是葡萄牙人首先设计的,一般有两三根桅杆,装有三角帆,后来又增添第四根桅杆,加了横帆,以便顺风行驶。船身稍圆,船首和船尾向上翘起,顶端各有塔楼。这种船不像老式大船那样笨重,体积不大,排水量小,速度较快,逆风便于驾驶。哥伦布所乘的就是典型的这种船。他出航时的三艘船,最大的长33米多,就是他自己乘坐的船,本图是一艘仿制品,最小的只有它的一半长。本图中的船现停泊于西班牙港口。 资料2: 哥伦布试

2、图发现从欧洲西航到东方的航道,不料却发现了美洲大陆,他由此而对世界产生了当时人所料想不到的巨大影响。他的发现,开启了到新世界探险和殖民的时代,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他为欧洲人开辟了两个新大陆,为日益增多的欧洲人口找到了新的安家落户之地,也为欧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矿产和原料资源。他的发现,致使美洲印地安人文明的毁灭。最终,它导致了在西半球出现了一系列与土著印地安人完全不同的、对旧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新的国家。 哥伦布的主要事迹已广为人知。1451年,他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长大后,他当上了船长,并成了技术娴熟的领航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相信从欧洲向西航行,最终可以到达东方。他说服了

3、西班牙王后伊莎贝拉资助他的航海计划。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队离开西班牙。他们首先到达的是非洲海岸线以外的瓜纳哈尼岛,之后离岛继续向西航行。这是一次漫长的旅程,水手们开始动摇、惧怕,纷纷想回家。哥伦布却一直坚持,终于在1492年10月12日,大陆出现在他们面前。 次年3月,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受到了极为隆重的接待。此后,他满怀希望,穿越大西洋,连续进行了3次航行,试图找到直接到达中国和日本的航道。他坚持己见,并且相信自己已经找到了通往东亚的航道。后来人们才知道,实际上,他并没有实现他的夙愿。 伊莎贝拉曾对哥伦布许愿。他可以作为任何一块地所发现的土地的总督。但是,作为行政长官,他是一个失

4、败者。他不但被免职,并且被押解回西班牙。回国后,他旋即被释放,但此后再也没有得到过任何行政职务。那种认为他死于贫困的传言是没有根据的。他在1506年去世时,还很富有。 很显然,哥伦布的首次航行,在欧洲历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对美国的影响尤为巨大。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1492年的含义。然而,把哥伦布置于本排行榜的显著位置,有些人提出异议。 其中一种反对意见认为,哥伦布不是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位欧洲人,北欧航海家利夫埃里克森先于哥伦布几个世纪,到达美洲大陆。也许在埃里克森与哥伦布之间,还有其他的欧洲人穿越大西洋。历史地看,埃里克森相对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他的发现既没有被传播开来,也没有引发欧洲和美洲的任何

5、变化。相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欧洲。接捷而来的,是对新大陆的一次又一次的探险,对这块土地的殖民与征服活动由此开始。 与本书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哥伦布做的事情别人也可以做到,如果没有他,也会有其他的人。15世纪的欧洲处于躁动之中-贸易正在不断扩大,探险活动不可避免。其实,葡萄牙人才是在哥伦布以前,寻找到通往印度新航道的人。 看起来美洲大陆迟早会被欧洲人发现,即便是迟些时日,也不会太久。但是,如果美洲大陆在1510年由法国人或是英国人发现,而不是1492年由哥伦布发现,情况将会大不一样。不管怎样,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另有一种意见认为,在哥伦布航行之前,15世纪的许多欧洲人已经知道

6、地球是圆的。几个世纪以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此就有过论证,他的假设在15世纪被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接受。但是,哥伦布并不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而著称,他的功绩在于发现新世界。不论是15世纪的欧洲人还是亚里土多德,都不曾知道新大陆的存在。 哥伦布的个人品质并不令人钦佩,他十分贪婪。事实上,他在说服伊莎贝拉赞助他的计划时曾遇到麻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贪婪地讨价还价。此外,他对待印地安人凶狠残暴。当然,以现在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哥伦布,也许有失公允。本排行榜的衡量标准不是道德是否完善,而是对人类历史影响的大小。因此,哥伦布理应被排在本排行榜的显著位置。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郑和当时所用的宝船,

7、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载重约千吨,可载千人,郑和的船队一般有大小船只二百多,人数为两万七千多,其中宝船约四十;而哥伦布1492年航行时,只有三只船,九十人,船只最大载重不过百吨。从中的确可以说,郑和所达到的高度是当时欧洲无法企及的。但这些数字在吸引了人们的视线的同时,并没有真正揭示出郑和下西洋的价值所在。 郑和与哥伦布,同样是沿着前人所没有走过的航路航行,同样到达了一些之前本国历史中没有记载的地区,但所得到的评价有着明显的区别。郑和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关于郑和的祠堂、庙宇等当地纪念物,至今犹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马来西亚的一位副总理访问中国,指名要求拜谒郑和墓,可见郑和在当地影响之大;而美

8、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 其中关键是二人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郑和到达一处,首先去拜访当地的国王或首领,表达友好之意。双方互赠礼物,介绍彼此风俗、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事实上进行着经济文化的交流。郑和的宝船,既可以用来向东南亚各地送去明朝的礼物,运回他们回赠的物品,也负责护送东南亚各地使节到中国进行友好交流或者朝贡。当时东南亚在经济上是较为落后的,郑和虽然率领的只是一支船队,但在军事上处于强势地位。当时有些国家觊觎宝船上的财物,企图袭击船队却大败而回,足以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当时处于强盛期的明朝,更不是当时的东南亚各国所能相比的。实力上的悬殊,并没有使郑和表现出盛气凌人

9、,而是发展平等基础上的友好交流,这无疑更容易获得东南亚各国的认同,他们也因此对郑和表示出尊敬,并流传至今。可以说,郑和成为明朝与东南亚交流的大使,他给当地带来的是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2003年4月,纪录片郑和下西洋摄制组到斯里兰卡追寻当年郑和船队的遗迹时,在斯里兰卡的国家博物馆碑厅发现了一块石碑。这块石碑是1409年郑和二次下西洋时,在斯里兰卡南部城市高尔所立。碑文用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三种文字写成,其中列有郑和在斯里兰卡佛寺布施金银玉器等财物的详细清单,此间国家博物馆馆长表示,“碑厅里陈列的石碑大多是西方殖民者来斯里兰卡时立的,碑文里讲的是对斯里兰卡的占领、殖民。只有这块古老的中国石碑

10、,讲的是对斯里兰卡的布施和友谊。”这无疑证实了郑和当年的善意。 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很不幸,对美洲当地印度安人民来说,这是灾难的开始。掠夺,屠杀,贩卖,使得当地人民遭受了长达几个世纪的痛苦。我们无法得知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是否考虑到如何处理与当地人的关系,但他给当地人带来的灾难是难以抹杀的。尽管我们可以用时代、历史的必然来解释当地遭受的一切,尽管哥伦布对欧洲而言是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无论如何当地印第安人是不会因此接受哥伦布的。欧洲的先进与美洲的落后之间的反差,转化为欧洲对美洲的殖民,哥伦布事实上宣告了这一过程的开始。 中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从汉朝已经有了明显的开始。但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等进行来经济

11、交流的,中国文化虽然可以借助汉唐时的丝绸之路,宋朝的海运来传播,但这种传递是以西方和朝、日为主,而且商人能否真正完成文化传递的任务显然值得商榷。可以说,在明朝以前,中国文化真正影响到的,大多是中国周边地区和国家。当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人才开始真正的了解东南亚各国,也是从那时起,中国人大批向东南亚移民。伴随着中国人的进入,他们带去了中国的习俗、文化,并且随着他们在当地扎根而实现了文化的传递。正是从郑和下西洋之后,随着明朝与东南亚的官方、民间交流,中华文化真正辐射当地,使东南亚成为“汉文化”影响区。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大批欧洲移民涌入美洲,西方文明以一种野蛮的姿态进入当地,当物质文明摧毁了当地的生活方式之后,西方文化强制性的渗透当地,他们的胜利是以当地文明的几乎毁灭为前提的。 在港口城市马六甲,有座三宝山,山上有三宝庙、三宝亭,三宝亭门柱有幅对联:“五百年前留胜迹,四方界内显英灵”,记载了后人对郑和的怀念;而有关哥伦布的纪念物,最为人知的是哥伦布纪念柱,但它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哥伦布广场上。关于郑和和哥伦布的地位和功绩,我们无意分出高下,但后人纪念他们方式、地点的不同,已经宣告了彼此的不同。 群众没有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街道等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在村头河道乱倒垃圾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治理之后反弹严重,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