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1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919191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1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1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1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15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15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1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15(三)阅读下列诗文,完成2024题(13分)湖心亭看雪 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西湖 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

2、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1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划2处)(2分)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分)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二湖心亭看雪与江雪 【甲】江雪柳

3、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是日更定 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 更深夜色半人家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 2、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4、(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4、?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5、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湖心亭看雪与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段落,完成111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余挐一小舟:( ) 雾淞沆砀:( ) 上下一白:(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念无与为乐

6、者( ) 怀民亦未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相与步中庭(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月色入户( ) 欣然起行( ) 解衣欲睡( )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之:山川之美 甚矣, 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3、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余:余住西湖 上下十余里间C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及下船 及郡下4、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B是: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C绝:湖中人鸟声

7、俱绝 哀转久绝D饮: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翻译下列句子。(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月色入户,欣然起行。(8)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6、乙文中作者用“闲人”来自比,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闲人”的含义。7、甲文用“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雪景,乙文中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8、竹柏影也。”写景,请选择其中一句简要分析其妙处。8、乙文为作者贬官所作,此时心情本应沮丧,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称“闲人”对作者的这种心态,你如何看待?9、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 手法写西湖雪景之美 ;记承天寺夜游则用 手法写月色之美。10、甲文作者以“痴人”自比,乙文作者用“闲人”自称,请分析两文作者此时心境有什么不同。11、两文作者都痴迷于山水,但两人生活态度却大相径庭,试分析两人有什么不同。【2013年江苏省盐城市】(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照。(15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

9、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 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10、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撑(船)。毳(cu)衣:毛皮的衣服。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ng dng ):天上的白气。芥:比喻细微,微小。白:酒杯。10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上下一白 (4)及下船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 白项为之强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3简答。(5分)(1)甲文通过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

11、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2分) 7.【2013年湖北省襄阳市】(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12、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虽乘奔御风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宋无罪而攻之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 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乙文写景采用的是 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