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荣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918305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对待荣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正确对待荣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正确对待荣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正确对待荣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正确对待荣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对待荣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对待荣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什么是荣誉 什么叫荣誉?一般认为,荣誉是指人们对道德行为的褒奖和自我意识。军人荣誉就是对军人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所做的一种评价,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评价,指军人由于履行了社会义务而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尊敬;另一方面是自我评价,指军人自己由于履行了社会义务,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产生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尊严感,这是军人的自我肯定。 荣誉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并受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制约。因此,不同阶级、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对荣誉的理解是不相同的。我军的荣誉观,是无产阶级荣誉观的体现,它的基本特征是:衡量军人荣誉的标准是贡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2、就能得到祖国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和鼓励,得到良心的满足与欣慰。具体体现在“四个特殊”上。一是“钢铁长城”的特殊称号。我军担负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给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大环境。因此,党和人民也给了我们很高的荣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这既是对我军地位和作用的重申,也是对我军全体指战员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这种对人民军队高度的信任和理解就是我们军人的无尚光荣。二是“无私奉献”的特殊价值。我军的性质决定着我军的唯一宗旨就是“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军人

3、的价值,就是在于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甘愿无私奉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军人的那种“一人吃苦万人甜,一家不圆万家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宽广胸怀和人生价值追求,这是我们军人所特有的人生价值。这次赴川参加抗震救灾,说到底就是我们军人应尽的义务,是每个军人的神圣使命。三是“牺牲生命”的特殊职业。对任何人来说,生命都只能有一次,失去了就永不会再有。然而,我们军人的职业决定着我们随时随地要有牺牲生命的思想准备,这是我军的根本职能和使命决定的,也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没有的特殊要求。也正是这一特殊要求,我们军人这种牺牲生命精神,被世人称为不是死去,而是长存;不是消失,而是永生。四是“培养人才”的特殊

4、学校。部队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培养人、造就人、锻炼人的革命大熔炉。江泽民同志多次重申:“一定要把军人这所大学校办好。”千千万万热血青年再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培养、锻炼了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严谨的思想作风、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能力、强健的体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这应该说是我们军人的骄傲。 二、革命军人应该有崇高的荣誉感 一位哲人说:“无瑕的名誉是世界最纯粹的珍宝:失去了名誉,人类不过是一些镀金的类土,染色的泥块。忠贞的胸膛里有一颗勇敢的心灵,就象藏在沉重链锁的箱中的珠玉,我的荣誉就是我的生命,二者互相结为一体;取去我

5、的荣誉,我的生命也不复存在。” 古往今来,荣誉作为贡献的象征和功绩的标志,一直为人们所追求和赞美。在我国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不患年不长也”的古训。这句古语的意思是,有德行的人只愁自己到死没有一个好的名声为人称道,不愁自己活不长久。歌德斯密说过“名誉的丧失,有如生命的死亡”,这句话代表了相当多的人对待荣誉的态度。在我国的历史上,从“秉德无私”的屈原,“留胡持节不辱”的苏武,到“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的人生观里都包含强烈的荣誉意识,毫不讳言对荣誉的执着渴望。 荣誉历来对革命军人有着强烈的召唤力和吸引力。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军人,无不视

6、荣誉为自己的第二生命。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同志被捕后,面对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利诱,坚定地说:“我比鸟爱它的翅膀更爱自己的历史”,“为中国革命牺牲,是人生最大的光荣”。王若飞同志当年被囚在国民党监狱中时,不畏严刑拷打,不怕敌人以死恫吓,大义凛然地说“为了保全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的唾弃,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显然,在革命者的心目中,荣誉比生命更为重要。 荣誉是军人奋进进取的动力。朱德同志曾经言简意赅地揭示了荣誉对军队建设和军人成长的巨大作用。他说:“部队中人人精神振奋,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这样就会打胜仗。”对革命荣誉的向往和珍重,使军人崇尚和追求耿耿正气、铮铮铁骨、

7、为人民勇于奉献一切的英雄壮举,鄙视和憎恨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屈膝投降、损害国格人格的苟且行为,从而激发出高昂的士气、无私奉献的宽广胸怀、不屈不扰的斗争精神和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岗位上争创一流的成绩。例如,在战斗英雄、功臣、模范面前,军人内心会产生羡慕感,从而立下“学英雄,做英雄”的决心。当军人得到荣誉时,面对亲人的鼓励,战友的表扬,内心会产生自豪感,同时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往往会变成新的动力进一步鼓舞他们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成绩。 荣誉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和厚爱。在现实生活中,人民总是期望军人在保家卫国,建设祖国的岗位上建立功勋,赢得荣誉,人们敬佩仰慕那些

8、拥有荣誉的军人,而鄙视不知道维护军人尊严的人,看不起的是那些缺乏上进心,碌碌无为的军人。我们离别父母、亲人时候,哪一位父母兄长不是千叮咛、万嘱咐:“到了部队好好干,干好了,我们脸上也有光彩!”父老乡亲收到我们立功受奖的喜报,哪个人不是喜笑颜开;当他们听到自己的儿女受到处分、甚至被判处刑罚时,哪个人不是伤心流泪甚至捶胸顿足。这就是告诉我们,荣誉,寄托着父老长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在他们看来,获得荣誉就是儿女成人、成才的标志。 荣誉感就是人们心中的道德法庭。当你有了强烈的荣誉感之后,你的心就建造了一座道德法庭。在善恶面前你就会疾恶如仇,择善而从;再做了好事以后,你就会精神愉快,继续努力;在犯了错误之

9、后,你就会知耻自责,勇于改过。电影高上下的花环有这么一段情节:当部队开拔前夕,赵蒙生想要调往后方,梁山喜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怒不可遏地把酒瓶砸在桌子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中国是我的,也是你的!前进一步还好说,后退一步,你是个啥?奶奶的,有的是词儿,你自己去想,你自己去琢磨吧!”强烈的羞耻之心,极大的震动了赵蒙生的心灵。使他猛然醒悟,悬崖勒马,打消了离开部队的念头,勇敢地奔赴对越作战前线。 可见,荣誉感和羞耻心,对于做了错事、犯了错误的人来说,具有警醒的作用。“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那种对挨批评、受处分采取无所谓态度,扬言“给一个处分扛者走,给两个处分挑着走”的同志,应该以前面陈毅元帅的

10、两句诗作为自勉,坚决改变自暴自弃的错误态度。 三、革命军人如何正确对待荣誉 荣誉是人的第二生命,是成长进步的重要标志。那么,在荣誉面前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呢?应当这样对待自己的荣誉、他人的荣誉?应以什么样的途径去获得荣誉呢? (一)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把维护祖国利益和尊严视为光荣,把出卖祖国利益,损害祖国尊严视为耻辱。荣誉不是门第、权势和财产,而是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所建立功勋。对革命军人来说,“祖国”这两个沉甸甸的大字,意重千钧。祖国的荣誉,集中体现了包括我们军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荣誉。没有祖国的荣誉和尊严,也就没有任何个人的荣誉和尊严。因此,每一个珍重荣誉的军人,必须把祖国的荣誉放在高于一

11、切的位置,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无论集体行动还是单独行动,无论与国内人员交往还是与外国人接触,都应把个人的荣誉与祖国的尊严紧紧连在一起,自觉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与社会主义、忠于人民。这是革命军人荣誉的最高标准。 (二)荣誉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未来 一个人获得的荣誉,仅仅是对过去功绩的评价,而不能说明和代替未来,为未来打“包票”。英国大发明家瓦特,二十多岁时发明蒸汽机而一举成名,获得百万,当上大老板,但他从此心满意足,以致一直活到83岁,都在没有什么发明创造。被誉为“原子弹之父”的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在成功之后,热衷于接受各种名誉,指派秘书每天用几小时收集报刊上关于他的报道和照片,他的几个橱柜里装

12、满了各种奖状、贺电,他被荣誉所陶醉,只吃“老本”不思进取,不久便远离科研工作,无所作为了。有人对美国43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得奖后的科研成果作了考察,发现只有13位科学家保持了获奖前同样水平的创造力,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获奖前五年,他们平均每人每年发表论文5至9篇。获奖后平均每人每年发表论文4篇。陶醉或满足于原有的荣誉,被荣誉模糊双眼,不思进取,荣誉就会成为历史的陈迹,未来就会变得黯然失色。 (三)荣誉靠努力工作去创造,而不能靠评奖时去“争” 荣誉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创造出荣誉,赢得大家地赞誉和尊敬。很多同志到部队后,上进心很强,追求荣誉的心情也很迫切,

13、这种愿望是很好的。但是,你打算通过什么途径获取呢?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去创造,还是靠吹吹拍拍、跑门子、拉关系去“争”?这就有个是非界限问题。如果靠后者,即使一时达到目地,也会失去荣誉的实际价值。另外,你的“努力争取”是放在平时还是放在“评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平时见工作就上,平时见荣誉要让,这才是珍惜荣誉、追求荣誉的正确态度。有时可能由于名额有限或未被别人了解等因素,使你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对这种情况应当如何处理?作为个人来说,应把它看得淡泊一些,不必丧气,而应该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相信算金子总会闪光的。况且,没有立功受奖,不等于没有成绩,没有进步。只要我们尽职尽责地工作,即使一时没有立功受

14、奖,同样可以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和好评,这也是一种荣誉。赢得群众的称赞,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更珍贵的荣誉。 (四)正确处理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的关系 “荣誉从集体来”,雷锋同志的这句名言,生动地揭示了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的对立统一关系。集体荣誉对个人荣誉有养育作用。同志们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跨进军营分配到一个集体荣誉感很强的单位,生活在奋发向上、融洽、和谐、舒心的环境,官兵们士气旺、人心齐、干劲大,就会受到氛围的良好熏陶。在这种氛围里,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受到组织领导群众的肯定,错误的观念和举动会受到大家的批评纠正。久而久之,每一个同志都会有一种越来越强的追求上进、羞于耻辱的内心情感。在这样的集体

15、里,只要你做的事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部队,都会得到大家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干事业,做工作,有集体作靠山,有群众作后盾,就不会感到孤单,就会有助于个人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和贡献来,这样个人荣誉的获得也就有了条件。集体荣誉又是获得个人荣誉的基础。集体搞得好,实现个人荣誉的机会就多;集体搞的差,实现个人荣誉的机会就少。荣誉不仅仅是荣誉者的所有物,同时还包含其他同志的帮助和支持。雷锋说:“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这最后一句,也说明了个人荣誉离不开集体。所以说,我们应该首先关心集体的荣誉,把集体的荣誉视为最高荣誉,把个人的荣誉放在集体荣誉之中。 (五)克服嫉妒心

16、理,甘当无名英雄 在对待他人荣誉的问题上,我们要特别注意防止嫉妒心理。莎士比亚说:“嫉妒是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和情绪。当别人获得荣誉,当同伴超越自己摘取了桂冠,而那桂冠又是自己渴望已久的,就产生酸溜溜的滋味,想尽办法找碴挑刺热嘲冷讽挖苦嘲笑,甚至不择手段地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这就是嫉妒。我们应该看到,嫉妒是私有观念以及小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绝对平均主义的产物,是个人主义荣辱观的表现,是荣誉感的畸变,是一种非常狭隘的心理,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它与我们军人的称号是格格不入的。须知,嫉妒是一种错误而危险的感情,它是一只两头喷火的枪,前面喷火伤别人,后面喷出的火伤自己。中外历史上,有不少因嫉妒害人的例子。希望别人退一步,不如自己进一步,一旦有嫉妒的情绪苗头,就要勇敢地战胜它,克服它,以尊重、学习、赶超的态度去对待他人的荣誉。 (六)要有荣誉感,莫存虚荣心 在对待荣誉问题上,我们提倡每个同志既要有强烈的荣誉感,又要防止和克服虚荣心,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