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913329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时我们还召开了党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召开工作安排会,及早启动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在工作中,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了三层面、一中心和四主线的工作重点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学习目标: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1.重点: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关系;如何认识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之一对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2.难点:探究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影响及美苏关系发展历程的启示。教材整理1“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1)背景:苏联的实力下降,无法保持和美国竞争的势头。(2)政策:新“遏制”政策。(3)军事措施提出“

2、灵活反应战略”,以重新夺取军事优势。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对苏联施加压力,进而拖垮苏联。(4)意识形态措施号召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讨伐”。支持政党和组织,资助电台活动,加强宣传攻势。2苏联的“新思维”(1)背景:全球争霸给苏联造成沉重负担,拉大了其与发达国家的距离。(2)内容:戈尔巴乔夫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不主张进行核战争。(3)影响签订“中导条约”,双方约定销毁部分核武器。美苏双方交流与合作取得进展,签订了43个双边协议。教材整理2冷战的结束1背景(1)布什政府关注苏联国内改革,并通过经济援助试图左右苏联的改革进程。(2)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失败引

3、发各种危机。(3)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4)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2表现(1)东欧剧变: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执政党地位。(2)德国统一: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3)苏联解体:1991年,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3影响: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持续了四十余年的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结束。教材整理3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1美苏争霸对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2美苏对亚洲、非洲的争夺与控制,造成这些地区局势的动荡与紧张。3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4美苏关系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

4、至今仍有重要意义。5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02“学思之窗”,请结合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以及美苏从对抗到缓和的过程,分析冷战局面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提示】美苏争霸曾经对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美苏冷战至今使一些地区动荡不安,如中东地区、朝鲜半岛,且冷战思维继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美苏对抗中的缓和取得的某些成果,成为稳定战略的基础和稳定国际局势的因素。我们必须认识并承认国际社会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的权利

5、。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提出新“遏制”政策,苏联因实力下降而无法保持和美国竞争的势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思维”,美苏双方关系出现缓和。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长期存在的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结束。3.冷战虽已结束,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探究点对美苏冷战的评价史 料解 读史料一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根据史料一中“军备竞赛”“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

6、间核对抗的危险”“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等信息从正反两面全面评价美苏冷战。史料二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根据史料二中“有用的敌人”“军事力量竞赛”“成就竞赛”等信息全面评价美苏冷战。【史料应用】根据上述史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提示】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做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7、。【史论拓展】两极格局的演变过程及特点(1)演变过程: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对峙局面。它形成于二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2)特点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界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一方是美国及西方盟国,另一方是苏联及东欧各国。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冷战是美苏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

8、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遏制。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对德国的统一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但支持德国的统一是有条件的。强调德国统一必须在联邦德国继续同北约和欧共体保持联合的情况下实现,“不应以中立换取统一”。英国对德国的统一开始持消极的态度法国对德国统一的心情是矛盾和疑虑的,在开始时也是持不积极支持的态度。 材料二 两德合并大大增加了新德国综合实力。在德国统一之前,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是西欧、东欧集团(前苏联除外)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两德统一之初,新德国在经济上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无法相比的,成为欧洲经济上的“超级

9、大国”。两德统一,又为德国的继续发展和进一步崛起提供了机遇,扩大了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在德国的主动努力下,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12个成员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关于建立欧洲政治联盟和经济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吴友法、邢来顺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与英法对德国统一问题持不同态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德国再次统一的影响。【规范解答】第(1)问考查不同国家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看法的原因,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归纳,“强调德国统一必须在联邦德国继续同北约和欧共体保持联合的情况下实现”说明美国支持是因为德国

10、统一会壮大北约的力量,进一步制约苏联,英法反对可以结合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德国的崛起会威胁英法的国家安全及欧洲的主导地位回答。第(2)问考查德国统一的影响,可以从德国、欧洲和世界三个方面回答。【答案】(1)美国持支持态度是因为德国统一会壮大北约的力量,进一步制约苏联。英法持反对态度是因为德国是一战和二战的发动者;其次英法担心强大的德国会威胁英法的国家安全以及他们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2)促进了德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改变了雅尔塔体制下欧洲的版图和政治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11983年,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

11、划”。其主要目的是()A保证欧洲盟国的安全B扩大美国的影响C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D从经济上拖垮苏联【解析】美国企图通过“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拖入高科技军备竞赛,从经济上拖垮苏联,故选D项。【答案】D2戈尔巴乔夫时期不同于20世纪70年代苏联对外战略的特点是()A积极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B积极进攻以取得战略优势C与美国争夺第三世界D寻求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全面缓和【解析】20世纪70年代的对外战略以积极与美国争霸为总特点,戈尔巴乔夫时期以“缓和”为总特点,A、B、C三项均不符合戈尔巴乔夫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答案】D3两极格局解体后,冷战思维继续影响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表现有()社会主义被描绘成专制主

12、义而加以歪曲“中导条约”成为稳定国际局势的因素超级大国绕开联合国,随意侵犯他国主权社会主义国家被描绘成侵略扩张的“邪恶势力”ABCD【解析】是冷战后期的产物,不是冷战思维在当今国际关系上的影响,排除。【答案】C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冷战本身就是一场宣传战:各方都以一种绝对而坚定的方式宣传各自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前苏联坚信,只有以战争的手段消灭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才能赢得胜利;而美国相信,只有前苏联的共产制度崩溃后,这个世界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正是受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的驱使,这两个超级大国踏上了冲突之路。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材料二正在修建中的柏林墙拆除柏林墙(

13、1)材料一是否完整地揭示了美苏“冷战”对峙的主要目的?说明理由。(2)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客观性是衡量历史材料价值的主要标准,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中哪些最具客观性?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正确理解冷战对峙的主要目的是关键,冷战既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尖锐对立,又是两国争霸世界的体现。而材料一仅提到了意识形态一个方面,据此回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第一幅图片体现了美苏的冷战对峙,而第二幅图片则反映了德国的统一,说明了两极格局的趋向结束。第二、三小问结合史学研究常识即可作答。【答案】(1)没有。不仅是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问题,更主要的是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2)演变: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了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两极对峙导致德国分裂和国际关系紧张;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走向结束。材料二中的图片。理由:属于实物图片,最具客观性。群众没有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街道等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在村头河道乱倒垃圾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治理之后反弹严重,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