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花小美术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286934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秋花小美术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秋花小美术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秋花小美术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秋花小美术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秋花小美术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秋花小美术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秋花小美术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宜昌市伍家岗区花艳小学课题组 2013 年秋季学期在市教科室钟维斌主任的关怀指导下,在区教研室郑慧老师关心引领下,在我校领导的重视支持中,在课题组所有老师的配合努力下,我们这所地处城郊,环境优美、栽有各类盆景、花草树木的花艳小学成功申报了“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省课题的研究。通过听、记钟老师对课题的讲解,认真学习他下发的课题资料,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有了深入的认识,并在组内成员相互讨论交流中开展了一些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我们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 理论上的深化理解,让我们课题成功申报立项。上半年

2、,我们的课题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经过学校积极申报,市区两级教研室签署推荐意见,通过市教科室课题办公室和省教研室中小学美术教研组的审核论证,九月份得以通过并正式立项。这期间,市教科院主任钟维斌老师和区教研室郑慧老师给我们区艺术老师进行了培训,让我们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因地(学校)制宜” “因人(学生)制宜”的创造性的改编和再开发,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如何把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构建的美术国家课程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实际的经验课程,就成为当前基础教

3、育美术课程改革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实现美术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满足学生个体美术发展的多元需求,我们就有必要改变原来课程改革中学校的教师中只是被动的实施者和执行者的地位,使他们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参与到美术课程标准的框架下自觉地对美术国家课程进行创造性地实施,实现“二度开发” ,构建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学生美术发展需求的美术国家课程具体形态。有了理论上的概念,我们课题组六位老师,在邹静校长的总负责下根据钟老师所提出的四个领域目标和如何选择与重组美术课程资源,开始围绕“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制定了一册教材的具体化的美术课程细目表及校本化处理一览表,并编制除了一份从三个维度了解学情

4、的调查问卷,写了一篇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优秀而且有价值的的理论文章,最后还由两位美术老师尝试性的完成了 2 份美术案例、1 份教学设计、1 份完整的教学实录。另还有教学校长亲自写的一份分析我校教育资源的学术报告。在 2013 年 14 号我们将上传给上级领导查阅指导。二、 “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是我们研究的目标。我国按课程设置权限确立了三大板块课程,即:国家课程十地方课程十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的课程类型,具有独立的价值,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国家课程和地方

5、课程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建立学校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以保证学校的课程实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目标上的一致性” 。我校从实施美术新课程以来,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和依据,采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教师和学生的美术用品达不到教材内容所的要求;二、教材的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情境与学生的实际文化背景差距过大。基于这两个问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不如人们想象得浓厚。我们在个别访谈中寻找学生对美术学习热情缺失的原因,比较典型的答案是:“老是画图画,没意思” 、 “美术作业太难,比许多文化课的作业都要难做” 、 “我们没有颜料,画得不好看”等等,

6、由此可见,美术课程内容是造成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热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丰富美术课程内容,让美术课重新成为孩子的乐趣,恢复学校美术教育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是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最初动因。美术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美术教师要结合当地及本校特点,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构建一种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综合美术课程,优化美术教学,使学校美术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让学生能更好更有效地学习美术国家课程下的美术教材,将丰富我校本土文化资源转化为国家美术课程教学中的资源,满足花艳小学学生的需要,让学校的每一个孩子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接受全

7、面完整的美术教育,让每一孩子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丰富总课题的研究实践,为总课题的研究顺利完成提供最好的佐证理论与实践案例。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创造能力,这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三、科学的方法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出发点。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如下方法,让我们的课题有了一个近期研究的出发点。首先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参加区教研活动、教师培训、听课、记笔记、查阅资料、研读下发文件等,我们弄清了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意义与目标,整理了一套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并针对我校“造型与表现”这一课题,对现用美术教材进行了梳理,筛选出不易操

8、作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二度开发成具有我校地域特色,适合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活动的内容,设计出一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案,丰富国家课程的内涵。其次我们采用个案分析法。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意味着要将适宜学生操作的“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再次进行适合我校学生兴趣发展的再创造、再加工、再添加或删改,改变以往的教学案例和模式,重新对个别教案进行分析,创作出新的具有我校地域特色的美术教案。最后是作品分析法。我们的美术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并对儿童美术作品本质进行界定。找出优、缺点,对于不足的部分会思考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怎样通过校本化的实施来进行弥补,让学生的作品在“造型表现”这一领域体现的更加完

9、美。四、我们的研究强调细化每个过程。按照我们的研究计划,2013 年 9 月到 10 月份,我们是学习“造型表现”的教学理论。当时我们教研组一行 4 人不仅到金东方参加了课题研讨,还在 9 月份听了钟老师在杨校的课题讲座,回校后我们在网上又找到了一些有关“造型表现”领域的相关解释,它是指教师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造型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

10、的。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显现。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本学

11、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这些资料很有价值,对于我们的美术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理论上的支撑,掌握了这一领域的内容和目标,就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个过程就是在 2013 年 11 到 2014 年 1 月,收集、整理“造型、表现”的上课教案及与课题内容相关的资料。我们两个专职美术教师深钻理论,勤于教学,乐于创新,不断思索,

12、终于在本学期结束时完成了两份精典化的案例,一份精彩的教学设计,一份完整的教学实录,并完成了一册美术教材具体化的课程目标制定及校本化处理。崔巧琳和黄娟老师写的同一个课题的盘泥条结合了我校学生几乎都是农村孩子,平时父母在农田里忙碌,孩子在菜地里,家门口的菜园里大都接触过泥巴,有些孩子也喜欢玩泥,捏泥,所以在黄老师的课堂实录中提到学生在泥塑课中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在玩中学、寓教于乐的课堂让他们非常喜欢。在课上,学生可以感受泥土的特性,体会手能创造美、动手创造美的乐趣,将童稚娱乐活动融于美术学习活动中。她把教学重点定为初步了解陶瓷文化,感受中国是陶瓷的国度,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为初步学会用泥条盘筑法

13、制作简单的陶艺作品。在她的课中通过课件展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合作共同动手操作,最后得出了泥条盘筑的要点是搓泥条、用手掌、均匀、盘泥条、压实。两位老师都充分利用泥塑课的优点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快乐中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上通过用橡皮泥塑陶罐,让学生体验自然事物的特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崔老师把这一课进行了二度创作和升华,她把教学重点定为学生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不同形状的器皿。教学难点为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为了突出这教学重难点,在她的课堂实录中注重了

14、感受特征、树立形象这一过程,其中老师问道:“有了这么多的陶罐,小精灵可以用它装很多东西雷。要是再多些别的陶罐那该多好啊,可是他只有一双手,他想请小朋友帮帮他,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你想帮他塑什么陶罐呢?”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启发学生想象和思考,接着老师又随机演示陶罐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陶罐的外形特征及塑造过程。老师还提问:你想不想也塑一个漂亮的陶罐呢?为了让同学们塑的更好看些,老师给你们提一些好的办法:最后教师展示了三个盘泥人的步骤,清晰明了。a两个人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b先做出泥条,然后抓住特点进行加工。c注意插接部分的稳定,使作品形象美观。学生根据上面三步自由组合,大胆创作,最后的作品

15、展示也是精彩纷呈,泥人各具形态,趣味横生。五、一学期的研究让我们的课题有了最初的“萌芽” 。我们课题组一共六名老师,大家分工合作,共同探讨,精诚团结,每个人对于 2013 年要完成的课题任务都积极认真的准备,其中教学校长詹璐璐负责写教育资源分析报告,教导主任高晓琴专写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优秀论文,教科室主任杨晓东老师提供一份从三个维度了解学情的调查样表,办公室主任崔巧琳老师负责完成两份美术案例和一份教学设计。经验丰富的黄娟老师完成了一册教材的美术课程目标细目表和校本化处理一览表,另还写了一份完整的课堂实录,艺术组组长周钥洁老师完成了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总结,大家在逐步实施课题研究中,实现学校美术教研

16、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了美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群体的专业水平,丰富了个人理论修养、学会了如何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课的浓厚兴趣,让他们爱画、乐画。六、完善不足,找到一下步努力的方向。尽管我们对“造型.表现”这一领域特色校本课程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但到底行不行,可不可以这样来设计,如崔老师在反思中说道:陶泥教学课时有限,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一些,不够熟练,从造型的创意及精细程度有待加强。虽然学生完成了作品的制作,但限于评价交流时间不够,未能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教学的完整性有所欠缺。对这一方面我们该如何改进和把握只有请上级领导审阅之后才知道,今后我们课题组会依据上级领导的要求再来不断完善我们的案例、教案,并不断开发我校的独具城乡地域风格的美术教育资源,让教材变的更灵活,更适应我校学生的审美特点。钟老师说做课题就要吃苦,可我们觉得这“苦”中有乐,是教育改革中更高层次的幸福,领导们的亲切指导,会让我们的课题做的越来越好。本总结让我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