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管理第1节环境管理及其实施课时作业中图版选修6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602002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管理第1节环境管理及其实施课时作业中图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管理第1节环境管理及其实施课时作业中图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管理第1节环境管理及其实施课时作业中图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管理第1节环境管理及其实施课时作业中图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管理第1节环境管理及其实施课时作业中图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管理第1节环境管理及其实施课时作业中图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管理第1节环境管理及其实施课时作业中图版选修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加强学习,把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跟进学、经常学、反复学,真正学深悟透、学懂弄通。要带头深入调研,走向基层第5章 环境管理 第1节 环境管理及其实施一、选择题1关于环境管理基本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质量管理主要是自然资源的保护B根据管理的职能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资源管理C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环境管理类型D区域环境管理主要包括能源环境管理、工业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管理等【解析】环境质量管理主要是制定各类环境标准,进行环境监督和检查工作;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按照管理的职

2、能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规划与计划管理、污染源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技术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主要是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制定区域环境规划等。【答案】C2有关环境管理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个人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B对企业具体的管理内容是严格限制企业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C政府具有双重身份D环境管理的对象只包括个人和企业【解析】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政府既是管理对象,又是执行者。在环境管理中对个人行为的要求是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环境道德。对企业的管理内容是让企业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同时需要企业进行产

3、品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答案】C“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弃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34题。3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刀耕火种,毁林开荒南水北调,发展生产围湖造田,开垦荒山发展工业,随意排污ABCD4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不会出现B发展科学技术是解决“牧童经济”的关键C加强环境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牧童经济”D是经济发

4、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不可避免【解析】第3题,“刀耕火种,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开垦荒山”“发展工业,随意排污”都属于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问题的掠夺式发展;“南水北调,发展生产”是改善自然环境,解决环境问题、发展经济的措施。第4题,“牧童经济”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由于人们的短见,都会出现,但通过吸取教训,加强环境管理能避免其发生,加强环境管理是解决“牧童经济”的关键,它能从宏观上调节人们的经济活动,可从根本上控制“牧童经济”的发生和发展。 【答案】3.B4.C5对于环境问题,中国在推行现代化进程中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是()A防治环境污染B综合治理水污染C环境保护D加快生态工程建设【解

5、析】已经学过的基本国策包括:人口方面:实行计划生育;土地方面: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环保方面:环境保护。【答案】C6下列属于我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领域的有()A环境宣传教育B与澳大利亚合作开采铁矿C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D日本本田公司与东风汽车集团合资组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解析】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领域有:水资源研究与保护、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环保技术合作等。【答案】A在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类环境问题时,必须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据此回答78题。7要实行环境管理的原因是()A技术手段的局限性B环境管理能杜绝环境问题的产生

6、C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自然环境的恶化D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8为了推动全国环保工作有序地进行,国家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B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C制定环境管理条例与国家行动计划D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解析】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因缺乏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造成的,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技术措施来解决。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属于公众的参与行为。【答案】7.A8.D9关于ISO14000系列标准的不正确说法是()A该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B该标准可以规范各企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C该标准没有污染物排放绝对量的设置D该标准的实

7、施具有强制性【解析】ISO14000系列标准以市场消费行为、市场对企业(机构)环境形象认可为动力,是一个自愿性标准,不带有任何强制性,突破了环境管理政府行为的单一模式。【答案】D10有关国际合作的正确说法是()A现在发达国家是环境污染的受害国,在国际合作中应负次要责任B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C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被认为是世界环保行动的第二个里程碑D当代环境问题是地方性问题,各个国家应各负其责【解析】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污染物排放量大,按照国际环保合作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应负主要责任。当代环境问题,很多已演化为全球环境问题,各个国家应共同负责。【答案】B二、综

8、合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一副大观楼长联描绘出了“高原明珠”滇池的绝美画卷。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侧,是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被称为云南的母亲湖。千百年来,滇池一直是昆明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具有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渔业、航运等多项功能,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滇池地区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与滇池自净能力减弱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滇池水体饱受污染之苦,水质富营养化速度加快,滇池外湖水质沦为劣五类。“为了母亲湖”、“救救滇池”的呼声日益强烈。滇池污染问题引起了各级

9、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切实开展滇池治理工作,出台了保护滇池的法规,确定了综合整治的规划,专门成立了昆明市滇池保护专职机构等。工作人员在清除滇池水域的蓝藻和污染物(1)滇池按成因属于()A河成湖B构造湖C火口湖D冰川湖(2)由材料可以看出,导致滇池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鉴于上述原因,环境管理对于其管理对象的约束方向分别是怎样的?(4)材料中滇池治理工作的措施主要体现出的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_。【解析】滇池亦称昆明湖,由构造陷落而成。近几年,昆明市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城市生活、生产污水排放量及污染负荷急剧增长,这导致滇池水质迅速恶化。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三个层次:个人、企业、政府,其约束方

10、向分别是:个人,侧重于日常正确消费行业的建立;企业,侧重于清洁生产;政府,侧重于环境影响评价。材料中滇池治理工作的措施主要体现出的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答案】(1)B(2)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城市生活、生产污水排放量及污染负荷急剧增长。(3)个人: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环境道德观。企业: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的排放,同时需要对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政府: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的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4)法律手段、行政手段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限制和禁

11、止高能耗、高排放和部分资源型外资项目,切实纠正招商引资中违法违规的做法,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材料二国家环保总局将联合证监会、保监会等部推出两项新的环境经济政策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并推出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绿色保险即由保险公司对污染突发事件的受害者进行赔偿,一方面可减轻政府与企业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可增强市场机制对企业排污的监督力量;环保总局联合证监会等部门,将加强对上市融资或上市后再融资公司的监管力度,环保不过关的不能上市或再融资。(1)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够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那么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什么?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2)材料一说明环境管理过程中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措施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实现_、_、_三者统一,走_发展道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答案】(1)对象:个人、企业、政府。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敢于担当,是我们党先进、优秀的重要体现和重要保证,是一种必备的履职能力,一种无私的政治品格,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如何担当作为,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