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三章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599981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三章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三章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三章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三章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三章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三章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三章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堂检测知识点一种群数量的变化1.如图是一个新建的小牧场内鹿群的生物曲线图。试分析在捕杀鹿群时应使剩余量在“S”型增长曲线的哪一点,最有利于鹿群数量的恢复()Aa点Bb点Cc点 Dd点解析:选C。在K/2左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剩余量在K/2时,最有利于鹿群数量的恢复。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解析:选B。A项,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在某些时候种群的数量

2、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但通过调节后又恢复到正常数量。B项,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会改变种群密度的大小,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项,在理想条件下,不存在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D项,冬季环境不适合植物的生长,因此,植食动物在冬季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32月1日至4月30日为我国每年的“禁渔期”,国家规定:此段时间,各大自然水域严禁人工捕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行“禁渔期”是因为此段时间气温较低,人工捕鱼产量少,支出大于投入B实行“禁渔期”是因为此段时间为鱼类的繁殖季节,大量捕鱼将使鱼类减少C过度捕捞,将破坏鱼群的年龄结构,从而影响鱼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D在“禁渔期”以外时段,也不能使用任意孔

3、径大小的渔具捕鱼解析:选A。在鱼类繁殖季节实行“禁渔期”是保证鱼类繁殖,使鱼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我国法律对禁渔期、禁渔区、渔网孔径都作了明确规定。4如图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种群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要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最好要等到c点解析:选D。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开始下降,所以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就可以捕猎一定数量的该生物。知识点二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实验5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

4、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一定已经达到K值解析:选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除统计方格内菌体外还要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菌体,5小时前每个小格内约有5个菌体,而5小时后每个小格内约有10个菌体,但这是稀释100倍后的值,所以5小时内种群密度增加200倍,无法判断此时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否达

5、到K值。6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经跟踪调查绘出其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滇池中的所有“水葫芦”构成一个_,其数量增长的特点是:_。(2)AB,由于_,种群数量增长不明显。(3)DE,从生物因素看,随着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_的加剧,以及该种群的_增加,导致该种群的_降低,_升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4)EF段表示稳定期,此时期种群净增长率为_,种群数量_。解析:“水葫芦”刚引入滇池时,由于气候适宜、空间充足、缺少天敌等条件而使种群快速增长;从D点开始,种群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水葫芦”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致使该种群

6、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最后达到环境的最大容纳量。答案:(1)种群开始时增长缓慢,然后快速增长,经快速增长后,增长速率逐渐减慢,最终达到相对稳定(2)该种群对新环境的适应需一定的时间(3)种内斗争捕食者出生率死亡率(4)0相对稳定课时作业1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A增长率大于零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D种群密度最大解析:选D。在停止增长期间,该种群已经达到稳定期,种内斗争最强,此时增长率约为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2.图中曲线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

7、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ABC D解析:选A。当一个物种被引入孤岛后,由于生活条件优越,食物充足,天敌少,故在短时间内种群数量表现出“J”型增长曲线。一段时间后,由于环境阻力的增加,种群的数量增长最终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羊和牛都是以草为食的食草动物,羊的个体较牛小,同等面积的草地养活羊的数量多于养活牛的数量,所以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快速增长期较牛早,且数量较牛多,出现图中所示的变化曲线。3下图为自然环境中典型的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b段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食物充足B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的变化C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

8、过a处D在草场中,应该使牲畜数量保持在c处,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场资源 解析:选C。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食物充足,空间和气候条件等适宜;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变化的结果;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处,因为超过a处后就快速增长;在草场中,牲畜数量保持在c处时,超过了环境容纳量,会破坏草场资源。4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解析:选B。无环境阻力使种群呈“J”型增长。5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

9、中,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A150只 B200只C300只 D400只解析:选D。第三年的种群数量约为50(6020)/20200只,而图中显示第三年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即此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一半,所以K值为400只。6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存活数(只)1 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死亡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

10、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数据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解析:选B。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7岁(平均生理年龄)以后大量死亡,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个体数为纵坐标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应为凸形,该生物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7如图中的曲线14是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 这四种条件是: 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 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 Y:随时间延续,食物量维持在一定水平,无毒害物质积累; 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

11、变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利用原有细菌代谢产生的物质作为营养物质。 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1、2、3、4正确配对()AW、X、Y、Z BX、Y、Z、W CY、Z、W、X DX、Y、W、Z 解析:选C。据题可知:“W”条件相当于“理想”条件,种群的增长相当于J型,与图3相符合;“X”条件为种群所处的环境逐步恶化,因此种群的数量达到一定值后,会迅速减少,相当于图4;“Y”条件相当于种群在自然条件下的增长,即为S型增长,与图1相符合;“Z”条件相当于两个连续的S型增长的组合,与图2相符合。8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在

12、B到C的变化过程中,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C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是因为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曲线Y和X比较,可看出自然状态下种群的增长潜力解析:选ABD。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是因为出生率在下降,死亡率在升高,但此时出生率还是大于死亡率,C错。9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

13、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选A。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天敌的捕食、年龄结构的变动,种群个体数量还是在K值上下波动,所以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S”型增长曲线。10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在血球计数板

14、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酵母菌进行计数的步骤。从锥形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错误。采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错误。1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990年紫茎泽兰(一种毒草)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后,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