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必练第一部分九下鱼我所欲也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60036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必练第一部分九下鱼我所欲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必练第一部分九下鱼我所欲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必练第一部分九下鱼我所欲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必练第一部分九下鱼我所欲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必练第一部分九下鱼我所欲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必练第一部分九下鱼我所欲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必练第一部分九下鱼我所欲也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册古文精析,作品与作者,鱼我所欲也 孟子,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 心”丧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文章从正面说明,从反面批驳,论证严密,比喻恰当,气势充沛,论辩有力。,一 词语积累,知 识 归 纳,1. 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 古今异义,3. 一词多义 非独贤

2、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乡为身死而不受:宁愿。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第一个“为”,为了;第二个 “为”,接受。 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是,为,而,于,1.主旨感情 本文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二 课文理解,4. 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是感激的意思。,2.结构梳理 第一段 第二段举例论证,提出论点 正反论证 进一步指出:非独贤者有

3、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 能勿丧耳,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 引出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正面论证:甚于生者,不为苟得; 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 反面论证:莫甚于生,何不用也? 莫甚于死,何不为也,道理 论证,没丧失“本心”:不食嗟来之食 (舍生取义) 丧失“本心”:万钟则不辩礼义 而受之(见利忘义),对比 论证,3.内容精析 (1)比喻论证: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作者开篇就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 义”,自然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 “乡为”与“今为

4、”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 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中 考 真 题,一 名句默写,1. 古代的仁人志士在“生”与“义”不能得兼时,总会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2

5、015厦门),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 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此相应,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_”的主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015襄阳),舍生而取义者也,二 文言文阅读,(2015云南),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 (2)此之谓失其本心 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 _,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天性,天良。,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样的信念,人人都有这样的信念,(只是)贤德的人能够不丢掉罢了。,(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 _ 3. 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_ _ _,高位厚禄,如果不分辨(它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4. 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 _ _ _,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