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第3讲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上传人:luoxia****01802 文档编号:62558354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第3讲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第3讲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第3讲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第3讲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第3讲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第3讲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第3讲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91up有效学习(http:/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第3讲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课时作业命 题 报 告考查点难易度简单中档稍难四大发明1、32、5、11其他科技成就6、104、7、8、912一、选择题1.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鸟巢盛装开幕,它“通过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示了中国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历史,展现了中国的自信和力量。”下图是开幕式表演中的一个画面,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最早的 () A.丝绸之路 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解析:该题目为图片型选择题,观察图片是获取答案的唯一途径。从图片所示的“和”字可以判断是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

2、的展示。答案:D2.(2010徐州调研)(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B.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D.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解析:从材料中“知识普及”可知是对文化的影响。答案:A3.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A.地理研究 B.天文观测C.迷信活动 D.航海辨别方向解析:从材料信息“阴晦观指南针”,可知这一时期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辨别方向。答案:D4.在楚汉之争

3、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C.夏小正 D.氾胜之书解析:题目设计的情境是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九章算术。答案:B5.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一度形成“东学西渐”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在()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解析:所谓“东学西渐”,是指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传到西方,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就是在宋元时期传播到西方的。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与西方交流的主要是经济方面,而到明清时期,西

4、方出现了近代科学,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情况了。答案:C6.1976年美国科学家弗里德曼说:“三四千年前,我们这里还是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而中国大陆已经出现精美的天文仪器和完善的历法。”可以为此话作例证的是 ()A.望远镜 B.浑仪 C.圆周率 D.显微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A、D两项都是西方发明的。C项与内容不符。答案:B7.(2010吉水模拟)“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贾思勰这一观点的核心是 ()A.人定胜天 B.因地制宜C.听天由命 D.勤劳致富解析:根据题干意思:顺应天时,裁量地利,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如果放纵情欲违背大道

5、,就会劳动而没有收获,所以题中观点是因地制宜。答案:B8.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医药的一些治病古方,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解析:解题关键在于熟记教材基础知识,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故A项错误。答案:A9.下列中国人发明或制造的物品中,最早传入欧洲的是 ()A.火药 B.纸张 C.丝绸 D.瓷器解析:西汉时期,我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瓷器、火药的大量外传是在宋元时期;东汉

6、蔡伦改进造纸术,时间上晚于丝绸的外传。答案:C10.17世纪传入欧洲,并被西方国家称作“东方医学巨典”的中国著作是 () 解析: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严密的科学分类、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文笔的流畅生动,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17世纪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几国文字,在国外产生巨大反响。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天工开物是手工业方面的专著,四书集注则是文化典籍。答案:A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欧洲时间中国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7、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清材料2: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材料3: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8、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1,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2)根据材料2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2、3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不同时期中国与西方的科技成就变化可知中国科技地位下降的趋势;分析根本性差异时可结合不同的社会背景作答。第(2)问注意资

9、产阶级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科技发展的影响。第(3)问可从中国日益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文化专制政策等进行分析归纳。第(4)问可任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从领先转为落后。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3)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专

10、制政策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4)评分说明: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凡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12.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其中“东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

11、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材料2: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3:1821年英人伯顿出了一本奇书忧郁症的解剖,赞誉中国人有组织良好、效率很高的政府,有完善的选拔举用人才的文官制度。他说:“中国人从哲学家和博士中挑选官员,他们政治上的显贵是从德行上的显贵中提拔上来的。”“他们不论在战时或平时,就是保卫和治理他们的国家;而不像(

12、英国)许多人那样,只知道放鹰打猎,吃喝玩耍。”(1)写出古代中国两项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结合材料1,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这种特点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2)依据材料2,指出三大发明为什么“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为什么三大发明在明清之际未能起到促进中国社会变革的作用?(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有组织良好、效率很高的政府,有完善的选拔举用人才的文官制度”的事例。你如何看待作者对东西方官员的评价。解析:第(1)问主要是列举出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古代中国天文学成就领先世界是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紧密相关的,即是为农业服务的;第(2)问三大发明传到欧洲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13、转变,明清之际在中国没有引起社会变革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第(3)问中国古代的选举人才制度是科举制度,评价时注意提炼材料观点是对东西方官员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答案:(1)成就:我国对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张衡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僧一行首测子午线长度;郭守敬制成简仪等。特点:世界领先,涉及领域广泛;农业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较快。原因:农耕文明为主的经济形态;农本思想。(2)帮助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加速了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原因:小农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经济交流;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腐败;实行文化专制主义。(3)三省六部制,军机处;科举制。不尽合理,作者对东西方官员的评价过于绝对化。中国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统治腐朽,吏治腐败;而英国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新兴资产阶级努力工作,有较强的上进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