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七章 成语运用 语法知识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52308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七章 成语运用 语法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七章 成语运用 语法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七章 成语运用 语法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七章 成语运用 语法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七章 成语运用 语法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七章 成语运用 语法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七章 成语运用 语法知识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成语运用,知识梳理,一、实词 1.名词 分类意义语法特点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学生、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的名称,如:书本、高山。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如:政治、科学、友谊。 表示时间名称,如:早晨、明天。 表示处所名称,如: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简称方位词),如:上、下、前面、东面、左边。,知识梳理,语法特点 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面加“们”表示多数。 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面,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知识梳理,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如:坐、听、宣传、禁止。 表示

2、出现、消失或发展变化,如:有、发生、演变、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如:爱、恨、担心。 表示使令,如:叫、让。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如:能、会。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如:来、去、上来、出去。 表示判断(判断词),如:为、是。补语。,知识梳理,语法特点 动词一般可受副词“不”修饰。 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判断词“是”主要用来连接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充当,知识梳理,3.形容词 表示事

3、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意义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如: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如: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如:快、慢。 语法特点 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除少数表状态的形容词外,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不”“很”修饰。 能修饰名词,经常作谓语或定语。,知识梳理,4.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如:两个、二分之一、三倍。 表概数,如:几、许多。 表序数,如:第一、老三。 语法特点 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表示,不能用倍数表示。,知识梳理,5.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物量词。如:

4、个、只、件。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如: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语法特点 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词。通常用作定语、状语或补语。 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表示动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知识梳理,6.代词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的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人称代词,如:你、自己、咱们。 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多少。 指示代词,如:这、那、如此。 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代词用得不恰当,可造成指代不明的语病。,知识梳理,语法特点 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

5、,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代词用得不恰当,可造成指代不明的语病。,知识梳理,二、虚词 1.副词 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如:都、全、单单、统统。 表示语气,如:可、倒。 表示肯定、否定,如:不、没、是否、必须。 表示时间、频率,如:刚、恰好、立刻、偶尔。 表示程度,如:很、极、极其、略微

6、。 表示情势,如:仿佛、渐渐、赶紧、亲自。,知识梳理,语法特点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作补语,补充说明程度、结果等。 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和代词。,知识梳理,3.介词 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一起,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语法特点 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前,组成介宾短语后,才能充当句子成分。,知识梳理,2.连词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

7、词。 一般连词,如: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语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如: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 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关联词语主要运用在复句中。,知识梳理,4.助词 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起辅助作用的词。 结构助词,如:的、地、得。 动态助词,如:着、了、过。 语气助词,如:的、了、吗、吧、呢。 语法特点 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要正确。一般来说,定语用“的”,状语用“地”,补语用“得”。,知识梳理,5.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唉、哦。 语法特点 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6.拟声词 是摹拟人或事

8、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 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难点指津,1区分名词和动词 (1)除表示方位的名词外,名词前面一般可以直接用数量词修饰,而动词前面一般不能直接用数量词修饰。例如:可以说“三辆车”“一封信”,但不能说“一圈跑”“两下看”。 (2)名词前面一般不能用副词修饰,而动词前面能用副词修饰。例如:不能说“不桌子”“不书”,但能说“不笑”“不听”“不喜欢”“不讨论”。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但有些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看看、听听、想一想、讨论讨论。 (4)名词后面一般不能加动态助词,但动词后面一般可以加动态助词“着、了、过”。例如:看着、听着、拿了、吃过。,难点指津,2区分动词和形

9、容词 (1)用鉴定字“很”区分动词和形容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可以用程度副词“很”来修饰以外,一般动词均不可用“很”修饰;而形容词却大都可以用“很”来修饰。例如:不能说“很跑”“很思考”,却可以说“很美丽”“很纯洁”“很精神”。 (2)用重叠形式来区分动词和形容词。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一般为ABAB。例如:了解了解、讨论讨论、思考思考。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一般为AABB。例如:漂漂亮亮、轻轻松松、干干净净。 (3)用能否带宾语来区分动词和形容词。动词后面一般可以带宾语(不及物动词除外),而形容词不能。,难点指津,3区分介词和动词 (1)动词在句中常作谓语,能单独回答问题,介词则不能。例如:

10、“他在教室吗?”“在。”这里“在”可以用来单独回答问题,因此是动词。“他在哪儿学习?”“在教室。”这里,“在”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因此是介词。 (2)动词可以重叠,介词不能。例如:可以说“想想”“看看”“听听”,不能说“向向”“在在”。,知识梳理,二、短语 1.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例如: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调查研究、愿意并实行、我和他、这样那样、千秋万代、三斤五两。 语法特点: 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互换位置。例如:工人农民、他和她 有些并列短语不能前后互换位置,因为它有一定次序。例如:时间顺序,春夏秋冬。大小顺序,省市县。年龄顺序,老中青。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

11、。语言习惯,男女老少。 组成并列短语的主体词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也有少数词性不同。例如:姐姐和我(名词代词)。,知识梳理,2.偏正短语 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中心语)。 结构形式:定语+中心语(名词、代词),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状语+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如: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 注意事项:“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知识梳理,3.动宾短语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结构形式:动词宾语。宾语回答动词“谁”“什么”或“哪儿”。例如: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知识梳理,4.主谓短语

12、主谓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结构形式: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例如: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即名词作谓语。例如: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知识梳理,5.后补短语 动词+补语。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或“哪儿”。例如: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在脑子里、跑得快、走得急。 形容词+补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时,它的后面只能带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例如: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漂亮极了。,知识梳理,三、单句 (一)概念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

13、结构规则组成的,具有一定的语气、语调,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能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的语言使用单位。书面上要求每个句子的末尾用句号、问号或叹号等。 (二)分类 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知识梳理,(三)句子成分 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之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关系,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这些句子成分可以由单个词充当,也可以由短语充当。,知识梳理,1.主语 句子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谁”或“什么”。 (1)赵州桥非常雄伟。 (2)将军家的厨师来了。 (3)祥子有些胆怯了。 说明:(1)常用名词、代词或

14、短语。 (2)句子一般具备主语和谓语。,知识梳理,2.谓语 用来陈述主语,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1)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 (2)蜜蜂是画家的爱物。 (3)我赞美白杨树。 说明: (1)常用动词、形容词、某些名词或短语。 (2)一般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知识梳理,3.宾语 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 (1)太和殿俗称 “金銮殿”。 (2)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说明: (1)常用名词或短语。 (2)宾语和谓语共同陈述主语。 (3)一般在谓语后面。,知识梳理,4.定语 名词前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

15、性状、数量、所属等 (1)(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 (2)(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3)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说明: (1)常用实词或短语。 (2)一般在主语或宾语前面。 (3)“的”字是定语的重要标志。,知识梳理,5.状语 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程度等 (1)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 (2)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裙子的仙女。 (3)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革命。 说明: (1)常用形容词、副词或介宾短语。 (2)表示时间和处所的名词也常作状语。 (3)常在谓语前,有时也在主语前。 (4)

16、“地”字是状语的重要标志。,知识梳理,5.补语 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带成分,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1)厚厚的积雪把一切都盖得。 (2)颜色那么浓,浓得。 (3)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 说明: (1)常用形容词、动词、副词、数量词或介宾短语。 (2)一般在谓语后面。 (3)“得”字是补语的重要标志。,知识梳理,(四)句子的主干 主干,是把句子的所有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掉,只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但是表示否定的词要保留在主干里。 例: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主干:神话是猜测。) 例: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主干:水平和价值显示了智慧和力量。) 例:我不相信那些骗人的鬼话。(主干:我不相信鬼话。),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