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4 养枭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52050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4 养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4 养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4 养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4 养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4 养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4 养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榜样的力量,源于苦难得磨砺。苦难事人生的必修课,有的人在苦难面前选择退却、消沉、怨天尤人,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却坦然的面对,从不向命运屈服,积极为明天拼搏4 养枭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作者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文章主旨】这个寓言故事告送我们选错了

2、对象,就不会得到希求的结果。选错了人,不但没有好的结果,有时还会带来杀身之祸。【文言原文】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春申君曰:“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朱英闻之,谓春申君曰:“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春申君不寤,卒为李园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对照注译】原文注释译文【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楚太子】楚考烈王的太子,即后来的楚幽王。【梧桐之实】梧桐的种子。相传梧桐树为凤凰所栖,梧桐的种

3、子为凤凰所食。【枭】通“鸮”,一种凶鸟。【冀】希望。【凤鸣】凤凰的鸣叫声。楚国太子用梧桐的种子喂养枭鸟,并希望它能发出凤凰的鸣叫声。【春申君】曰:“是枭也,【生而殊性】,【春申君】战国时楚国贵族,姓黄,名歇。【生而殊性】天生的习性。春申君说:“这种枭鸟有天生的习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易】改变。【食何与焉】与吃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食,吃。不可能改变啊,与吃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朱英】闻之,谓春申君曰:【朱英】战国时楚国的谋士。 朱英听了这话,就对春申君说:“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为】成为。“你既然知道枭鸟是不可能用食物改变它的特性而成为凤凰的,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

4、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宠荣】宠爱,器重。可你的门下所收养的没有一个不是狗偷鼠窃等无赖之徒,而你却宠爱、器重他们,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玉食】美食。【荐】赠。【珠履】饰以明珠的鞋子。【国士】指举国推崇敬重的杰出人物。 把精美的食物给他们吃,把珠履赠给他们穿,将希望他们成为举国杰出之士报答你。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以我看,这样做与用梧桐种籽喂养枭鸟并希望它发出凤凰之鸣的做法有何不同呢?”春申君不【寤】,【卒】为【李园】所杀,【寤】同“悟”,省悟。【卒】最终,终于。【李园】赵国人,曾做过春申君的舍人。他曾将其妹献给春申君,待

5、其有孕又以计献给楚考烈王,生子为太子,李园于是贵而有权势。后恐怕春申君语泄,“刺春申君,斩其头。”春申君仍执迷不悟,最后被李园杀死,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而他门下的食客,却无一人能替他报仇的。【作品赏析】这篇文章通过类比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很好的通过一个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养动物是这样,交人也是这样。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读后必练】(共25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10分) 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 ( ) 而冀其凤鸣焉 ( ) 不可易也 ( ) 食何与焉 ( ) 谓春申君曰 ( ) 荐之以珠履 ( ) 以臣观之 ( ) 春申君不寤 ( ) 卒为李

6、园所杀 ( ) 是枭也 ( )2翻译。(10分) 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 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 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 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 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 3. 本文阐明了什么道理?(2分) 4.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1. 果实。 希望。 改变。 喂。 对说。 赠。 看。 同“悟”,省悟。 最终,结果。 这。2. 楚国太子用梧桐的种子喂养枭鸟,并希望它能发出凤凰的鸣叫声。 这种枭鸟有天生的习性,不可能改变啊,与吃的东西有什么

7、关系呢? 你既然知道枭鸟是不可能用食物改变它的特性而成为凤凰的,可你的门下所收养的没有一个不是狗偷鼠窃等无赖之徒。 把精美的食物给他们吃,把珠履赠给他们穿,将希望他们成为举国杰出之士报答你。 以我看,这样做与用梧桐种籽喂养枭鸟并希望它发出凤凰之鸣的做法有何不同呢?3. 这个寓言故事告送我们选错了对象,就不会得到希求的结果。选错了人,不但没有好的结果,有时还会带来杀身之祸。4. 平时交友要学会辨别和选择,要和那些志趣高雅的人交往。二、趣文泛读东瓯之人谓火为虎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

8、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珏、文锦十纯,命贾人为行人,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攘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译文】东瓯的人把“火”叫作“虎”,他们发“火”和“虎”的字音没有区别。他们的国家没有砖瓦,而用茅草盖屋子,所以多火灾,国人都吃过它的苦头。海边有一个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同虎搏斗,冯妇所到的地方就没有老虎。商人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东瓯国君。东瓯国君听了高兴,用马四十匹、白玉两双、文锦十匹作礼物,命令商人做使者,到晋国聘请冯妇。冯妇应邀到来,东瓯君命驾车,空出左边的尊位,亲自在国门外迎接她,又一起乘车进入宾馆,把他当做国中的上宾款待。第二天,集市上起火,国人跑来告诉冯妇,冯妇捋袖伸臂跟随国人跑出来,却没有找到老虎。这时大火迫向宫殿店铺,国人簇拥着冯妇就奔向大火,冯妇被烧灼而死。于是那个商人因为说假话获罪,但冯妇却至死也不明白(怎么回事)。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盖买村党支部书记李元敏用信念与当担,用超越常人的勇气,克服苦难从抓班子强队伍入手,带领全村摘掉了“落后村”的帽子,撑起一片遵纪守法、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