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第三章 词语运用复习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51935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第三章 词语运用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第三章 词语运用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第三章 词语运用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第三章 词语运用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第三章 词语运用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第三章 词语运用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第三章 词语运用复习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词语运用,考查题型,根据考纲示例和各地类似中考真题,可能的考查形式还有如下几种: (1)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我们希望看到一个落英缤纷、屋舍俨然、民风淳朴的都市桃花源。(俨然:形容庄严。) B“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总理的话语像和煦的春风温暖了人们的心。(和煦:温暖。) C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D教育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全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内部改革,增强造血功能。(造血:比喻部

2、门、组织、单位等从内部挖掘潜力,增强自身的实力。),A,本题是考查对词语在不同语境的含义的理解能力。A项中的“俨然”有多重含义: 严肃庄重的样子; 引申为一本正经、煞有介事的样子; 齐整有序的样子; 真切、明显的样子; 宛然、仿佛。 本题中“屋舍俨然”出自桃花源记,应该是“齐整有序的样子”,所以A项明显解释有误。,答案解析:,(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_出光彩。 传统书信_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_了无尽的力量。 A散发 承载 凝结 B.焕发 承

3、载 凝聚 C焕发 承担 凝结 D.散发 承担 凝聚,B,其实每道题有两种选项,应该用“求同法”,即先自己不看选项,填出合适的词语,再对照答案,选取与自己一样的组合。还可以配合使用“比较法”和“逐次排除法”,即先排除有把握的,再仔细比较有疑义的干扰项,直至达到有把握的结论。如第题最好填入“焕发”,排除了A、D,第题最好是“承载”,排除了C。还可以用“凝聚”检验B项的合适度。,答案解析:,(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泉州中考卷)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各种艺术形式异彩纷呈。梨园剧种是现宋元南戏的活文物。南音溯源晋唐,是我国中原的古乐遗响。提线木偶则举世闻名的优秀艺术形式。民间花灯、剪纸等_,美

4、不胜收。而泉州石雕技术之高,艺术之妙,在国内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泉州的土木建筑_有其浓郁而独特的地方风格。 在文段两处横线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 A.争妍斗艳 还 B.林林总总 更 C.琳琅满目 也,C,本题考查的不仅是理解词语的能力,还着重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解好这类题要做到: 快速准确地把握句子的含义; 根据所给句子描述的语境,准确推敲备选词语,比较其细微差别; 将每个词语对号入座,最终做出正确选择。“争妍斗艳”是指竞相比美;“林林总总”是众多而杂乱的意思;“琳琅满目”是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弄明白了三个成语的意思就不难选出正确的答案。,答案解析:,(一)牢固识记每篇课文课下注释和课后“读

5、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词语或成语。,备考导航,(二)掌握词语运用类基本知识,形成扎实的知识功底。,成语运用的常见失误: (1)搭配不当。即误用成语后造成了与其他词语或成分搭配上的问题。例如: 改革需要青春与活力,更需要摧枯拉朽的创造力和不断超越的勇气。 经过爸爸的维修,门前的马路十分牢固,固若金汤。 解析:“摧枯拉朽”指摧毁枯草,折断朽木,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修饰“创造力”不妥;“固若金汤”形容城池或阵地不易攻破,句中形容马路不恰当。,A.成语辨析,(2) 张冠李戴。即不清楚某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物,混淆了彼此的差异。例如: 他们将课文中的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建

6、议你在你新居的客厅挂幅油画,一定会收到蓬荜生辉的效果。 解析:“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这里指模仿得非常逼真,应当用“惟妙惟肖”;“蓬荜”指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人的家,句中形容对方的家应使用“锦上添花”。,(3) 不合语境。即上下文中不适合运用而误用了某个成语的。例如: 校庆留言簿上龙飞凤舞着学校几十名退休教师的签名。 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的,令人觉得十分庸俗。 解析:“龙飞凤舞”是形容词性的成语,句中带了宾语“签名”,属于语法有误;“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句中则形容首饰的色泽质地很好,误解了词义。,(4)望文生义。即不理解成语约定俗成的含

7、义,而仅从字面上片面地误解成语。例如: 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只是一句安慰,他也睚眦必报。 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而言是不足为训的,我们不能因为细节而忘了根本。 解析:句中“睚眦必报”形容心胸极其狭窄,有小小的仇恨也要报复,其中“睚眦”指怒目而视,形容极小的仇恨;“不足为训”指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句中应使用“无可厚非”。,(5)褒贬不分。即没有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谦辞敬辞所指的对象而失误。例如: 校长对新来的老师的工作和生活作了周密的安排,关心得无所不至。 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虚怀若谷,不耻下问。 解析:“无所不至”指凡是能做到的坏事都做到了,

8、类似于“坏事做尽”,与句中赞美校长的意思相去甚远;“虚怀若谷”与“不耻下问”是赞颂他人谦虚的美德,用于自我表扬就很不妥当了。,(6)自相矛盾。即误用成语导致句子前后会出现相互矛盾之处。例如: 当前,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电视剧亮剑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对它品头论足,大加赞赏。 解析:“屈指可数”形容寥寥无几,与前面“蓬勃发展”相矛盾;“品头论足”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与后文“大加赞赏”矛盾。,B.词义辨析 1.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本义是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如“钢铁(金属元素)”。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手无寸

9、铁”中“寸铁(指刀枪等)”。 比喻义是由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如“铁证如山(比喻确定不移)”。 注意比喻义不同于比喻句。比喻义是词的一种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比喻句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才应用的,是临时的。如“北京是祖国的心脏”里的“心脏”是比喻,“心脏”并没有转化出固定的“首都”这一新义。,2.同义词的辨析: 辨析同义词的重点,应放在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看词义适应范围的大小。例如: 我们从小就应培养保卫(边疆边境)、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校园里的两棵木棉树,看上去它们的(年纪年龄)足有百年。 解析:“边疆”指远离中心而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

10、,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国界的地方,范围小,概念具体,句中当用“边疆”;“年纪”专用于指人的年龄,范围小;“年龄”指生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句中应用后者。,(2)看词义的轻重差别。例如: 岳飞被秦桧(诬陷诬蔑),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班主任对我说:“擦黑板的(任务使命)就交给你吧。” 解析:“诬陷”与“诬蔑”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的意思,但“诬蔑”侧重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较轻;“诬陷”指妄图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此处应当用“诬陷”。重大的责任和任务才可以称之为“使命”,擦黑板只能用“任务”。又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3)看搭配习惯的不同

11、。 有些词语表示的意思基本相同,但一般都有较为固定的搭配,混用时往往容易出错。例如:“表现”多与“思想、感情、性格、精神”等搭配,而“体现”多与“路线、方针、政策、特点、特性”等搭配。再如:“交流”多用于抽象的事物,范围较大,诸如“思想、情感、经验、文化”等,而“交换”一般用于具体的事物,范围较小,诸如“礼物、产品、资料”等。,(4)看所在语境的不同。 在双音节同义词中,有时两个同义词既有共同的构词成分,又有不同的构词成分。共同成分往往表现同义词的共同意义,不同成分则往往表示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往往要结合上下文予以区别。例如: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他(化妆化装)成一个阔太太。 解析:“化妆”

12、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化装”指改变装束、容貌。句中用后者为妥。,(5)看词性功能的不同。 词性不同时用法往往不同。例如“突然”是形容词,多做状语、谓语和补语,“猛然”是副词,只能做状语。再如“申明”是动词,陈述说明,含有解释、分辨的意思,多做谓语;“声明”是动词兼名词,侧重宣布、公开表明立场或说明情况,可作谓语和宾语。例如“我国外交部就马航飞机失事发表了”,就应当用“声明”。,(6)看词语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的不同。 有的词语本身带有喜爱、赞美、尊重、肯定的感情色彩,这类词称为褒义词。如“爱护”“坚强”。有的词语本身带有厌恶、贬斥、鄙视、否定的感情色彩,这类词称为贬义词。如“庇护”“顽固”。不带褒贬的感情色彩的词称为中性词。如“保护”“顽强”。中性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说话和写文章,要注意褒贬词语的运用。例如: 敌人妄想卷土重来。 他天生残疾,却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 共产主义是人类伟大的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