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知识点补充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2513596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知识点补充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7《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知识点补充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7《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知识点补充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7《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知识点补充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7《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知识点补充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知识点补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知识点补充(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心理第五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智力差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一般认为,智力是个体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心理活动最一般的综合能力。人与人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智力水平、智力类型、智力表现早晚以及性别上的差异。1.智力水平差异对于智力水平的差异,一般是按照智商的高低进行划分。2.智力类型差异不同个体在智力的类型上也会存在差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所强调的那样,每个人至少有8 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意识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各种智能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和发挥程度不同,形成智力的类型差异。3.智力表

2、现早晚差异智力表现的早晚也存在个别差异,有人在小时候便显露出高智商,但也有很多人大器晚成,这便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4.智力性别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有两点基本认识:一是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商分布较均匀,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也就是说,很聪明的男性和很笨的男性都比女性多,智力中等的女性比男性多得多。二是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具体来说,男性偏于抽象思维,喜欢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女性擅长于形象思维,喜欢语言、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具体到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男女智力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女性智力表现较早,男性智力表现较晚。5.认知差

3、异对教育的意义认知差异表明,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1.性格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性格特征差异:一是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包括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对工作、劳动和学习的态度。在这些方面

4、,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方面,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韧性等方面的特征。2.性格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人的性格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划分理智型善于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情绪型情绪易波动,并左右行动。意志型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中间型或混合型没有某种心理机能占优势,以

5、某两种或几种心理机能相结合为主。(2)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划分外倾型善于表露情感、表现行为,与人交往显得开朗而活跃。内倾型不善于表露情感、表现行为,与人交往显得沉静而孤僻。(3)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划分顺从型独立性差,易受暗示,不加批判地按照别人的意旨办事,在紧急和困难情况下表现惊慌失措。独立型独立性强,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易受外来因素干扰,在紧急和困难情况下镇静自如,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3.性格差异对教育意义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首先要熟知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利用学生性格特征中积极的因素提高其学习效果。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培养和形成稳定而一

6、致的性格特征,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要加深学生对活动意义的认识和提高学生行为动机的水平。三、学生的气质差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学生气质差异主要体现在气质类型上。气质类型主要包括体液说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1.体液说希波克拉特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每一种液体和一种气质类型相对应。黄胆汁相对于胆汁质,血液相对于多血质,黏液相对于黏液质,黑胆汁相对于抑郁质。一个人身上哪种液体占的比例比较大,他就

7、具有和这种液体相对应的那种气质类型。胆汁质: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多血质: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黏液质: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甫洛夫在实验研究中揭示,动物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和抑制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种特性。根据这三种特性的结合,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强、不平衡(不可遏制型);强、平衡、灵活(活泼型)

8、;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弱(弱型)。3.气质差异对教育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教育工作:(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气质仅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特征,无所谓好坏;同时,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方面,也都有其消极的方面,无法比较好坏。(2)针对学生气质类型因材施教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进取的人格品质。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

9、多给他们活动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作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的优点。(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他们对自身气质特征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将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气质特点进行分析,让他们主动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气质的消极

10、面,或以气质的积极面去掩盖消极面。(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由于兴奋性太强或太弱容易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在教育中,对这两种极端类型的学生应该给予特别的照顾,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尽量避免强烈的刺激和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5)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在任命班干部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使班干部的气质类型与每种职务的工作要求相符合,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潜力和优势。第三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角色心理一、教师角色含义及构成(一)教师角色的含义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二)教师角色的构成教师角色的形

11、成分为三个阶段:1.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2.角色认同阶段教师角色的认同指个体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3.角色信念阶段信念是个体确信并愿意以之作为自己行为指南的认识。信念在教师职业中的表现就是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二、教师的心理特征,包括认知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行为特征教师的心理特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长期扮演的各种不同的角色并随之逐渐形成的特有的心理品质。教师的职业特点、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应具备一系列特定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教师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志和人格特征

12、。(一)教师的认知特征教师的认知特征包括其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学科内容知识、教育教学、心理学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学能力包括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等。(二)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其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职业信念、教师的性格特点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等。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三)教师的行为特征教师的行为特征一般包括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多样性、启发性、参

13、与性、任务取向性和及时地教学效果评估及其对学生产生的期望效应。第三节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一、教师心理健康标准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

14、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5.能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时沉着冷静的自制力;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教师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教师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8.具有教育独创性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性等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布置作业等。二、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1

15、.角色职能与角色期望的冲突角色与期望关系密切,对某一种职业期望愈多,就要求从事该种职业活动的人具有愈多的角色职能。而职业总是有范围的活动,某种角色也只发挥某种专门性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多期望的职业活动中,角色职能与角色期望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由于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与影响,教师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常常成为社会公众期望的焦点,被寄以较多、较大的期望。这些期望又因不同的期望主体而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可能同时被满足,这就造成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与教师角色职能之间相脱节。这些便形成了教师心理上的矛盾与冲突。2.社会角色定势与个体角色行为的冲突人们头脑中存在着的较普遍的教师形象或一致的看法,构成社会对教师的角色定势。但是,一个教师在从事角色活动时,总是以不跟他的自我概念与自我理想有根本冲突的方式来扮演这些角色。况且教师是不同个性的人,他们对教师角色活动有不同的意识取向与价值认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就使得教师个人的角色行为与社会上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