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级中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242629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初级中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年初级中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年初级中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年初级中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年初级中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初级中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初级中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6 年初级中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考试学科单元 细目 要点考试科目(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的内容 21.症、证、病 22.辨证论治 2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二)辨证论治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2(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阴阳及其特性 21.阴阳的对立制约 22.阴阳的互根互用 23.阴阳的消长平衡 2(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4.阴阳的相互转化 2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 2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24.指导疾病的诊断 2二、阴阳学说(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5.指导疾病的防治 21.五行和五行学说 22.五行特性 2中医学基础三、五行学说 (一)行学

2、说的概念3.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2 1.五行相生与相克 22.五行相乘与相侮 2(二)五行的生克关系3.五行母子相及 21.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 2(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2(一)藏象的概念 藏象 21.心主血脉 22.心藏神 23.心在体合脉 24.心开窍于舌 25.心在液为汗 26.在志为喜 2(二)心7.心其华在面 21.肺主气、司呼吸 22.肺主宣发肃降 23.肺主通调水道 24.肺朝百脉、主治节 25.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6.肺开窍于鼻 27.在志为悲 2四、藏象(三)肺8.肺在液为涕 2 1.脾主运化 22.脾主升清 23.脾主统血 24.

3、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25.脾开窍于口 26.脾在液为涎 27.在志为思 2(四)脾8.脾其华在唇 21.肝主疏泄 22.肝主藏血 2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24.肝开窍于目 25.在志为怒 2(五)肝6.肝在液为泪 2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22.肾主水 23.肾主纳气 24.肾在体合骨 25.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26.肾在液为唾 2(六)肾7.在志为恐 2 8.肾其华在发 21.胆贮存胆汁 22.胆排泄胆汁 2(七)胆3.胆主决断 21.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22.胃主通降 2(八)胃3.胃喜润恶燥 21.小肠主受盛化物 2(九)小肠2.小肠主泌别清浊 21.大肠传化糟粕 2(十)大肠

4、2.大肠主津 21.膀胱贮存尿液 2(十一)膀胱2.膀胱排泄尿液 21.三焦通行元气和水液 2(十二)三焦2.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功能特点 2(十三)女子胞 女子胞的主要功能 2(十四)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2(十五)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2五、气血津液 (一)气 1.气的生成 2 2.气的生理功能 23.气的运动 24.气的分类 21.血的生成 2(二)血2.血的生理功能 21.津液的概念 2(三)津液2.津液的生理功能 2(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2(一)经络学说 经络 21.十二经脉 22.奇经八脉 2(二)经络系统的组成3.十五别络 21.走向和交

5、接 22.表里相合 2(三)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3.流注次序 2(四)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奇经八脉循行分布规律 21.经络的基本功能 2六、经络(五)经络的生理功能2.奇经八脉的功能 2七、病因 (一)六淫 1.六淫及其致病的共同特点 2 2.风邪 23.寒邪 24.暑邪 25.湿邪 26.燥邪 27.火(热)邪 21.疫气 2(二)疫气2.疫气发生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21.七情内伤 2(三)七情内伤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221.饮食不节 22.饮食不洁 2(四)饮食失宜3.饮食偏嗜 21.过劳 2(五)劳逸过度2.过逸 21.痰饮的形成 2(六)痰饮2.痰饮的致病特点 21.淤血的形成 2(

6、七)淤血2.淤血的病症特点 2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2八、发病 (一)发病基本原理2.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2 3.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21.感而即发 22.伏而后发 23.徐发 24.继发 2(二)发病形式5.复发 2(一)邪正盛衰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1.阴阳偏盛 22.阴阳偏衰 23.阴阳互损 24.阴阳格拒 2(二)阴阳失调5.阴阳亡失 21.气的失常 22.血的失常 23.津液代谢失常 2九、病机(三)气血津液失常4.气血津液关系失常 21.望神 22.望色 23.望形体 24.望头项五官 2中医学基础十、诊法 (一)望诊5.望舌 2 6.望排出物 21.听

7、声音 2(二)闻诊2.嗅气味 21.问寒热 22.问汗 23.问疼痛 24.问饮食口味 25.问大小便 26.问睡眠 2(三)问诊7.问耳目 21.切脉部位 22.正常脉象 23.常见病脉 24.按肌肤 25.按手足 2(四)切诊6.按脘腹 21.表里辨证 22.寒热辨证 23.虚实辨证 2(一)八纲辨证4.阴阳辨汪 2十一、辨证(二)脏腑辨证 1.心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 2.肺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3.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4.肝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5.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6.小肠病的辨证 27.大肠病的辨证 28.胃病的辨证 29.胆病的辨证 210.膀胱病的辨证 21.未病先防

8、 2(一)预防2.既病防变 21.扶正祛邪 22.标本先后 23.调整阴阳 24.正治反治 2十二、防治原则(二)治则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2一、药事与药事管理药事管理概况 药事管理的主要内容 21.药品的法律含义 22.药品的质量特性 2药事管理二、药品与药品标准、药师职责(一)药品与药品标准3.药品的特殊性 2 4.药品标准 21.药师的职责 2(二)药师2.执业药师管理 21.药事组织的分类 2(一)药事组织概况2.药事组织管理的必要性及特征 21.药事监督管理系统的组织机构 2三、药事组织(二)药事管理组织2.药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组织 2(一)中药的地位 中药的法律地位 21.中

9、药管理的特殊性 22.中药品种保护 23.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 24.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2四、中药管理 (二)中药管理的基本内容5.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 2(一)总则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分类与管制要求2(二)种植、实验研究和生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标签规定 21.科研、教学使用的审批 22.处方管理 2药事管理五、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三)使用3.医疗机构借用及配制的规定 2 (四)储存 储存管理 2(五)运输 运输管理 21.生产、加工、收购、经营、配方用药的规定22.保管、领发、核对制度 2六、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管理3.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

10、规定 2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发展 2七、国家基本药物管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2.国家基本药物使用和销售的规定 2(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概述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21.处方药管理的内容 2八、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内容 2.非处方药管理的内容 21.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主要特点22.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2(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3.临床药师管理 2(二)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2九、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三)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管理1.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许可证管理制度2 2.医疗机构配

11、制制剂的品种限制性规定23.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品种审批及批准文号管理24.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法定条件 2(四)处方管理力、法处方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2(一)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知识产权保护的概要内容 2(二)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式和内容 21.TR1PS 重申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2十四、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1PS)2.TR1PS 新提出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基 2 本原则(一)药品名称管理 药品的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 2(二)药品包装管理 药品包装管理的主要内容 2十五、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三)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管理的主要内容 21.药品经营企业开办条件 2(一)药品经营企业管理2.药品经营活动的管理 21.医疗机构配备药学技术人员的规定 2(二)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2.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保存及调配处方的管理21.特殊管理的药品 22.进出口药品的管理 2(三)药品管理3.假药与劣药管理 21.药品价格管理 2(四)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 2.药品广告管理 2十六、药品管理法(五)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2(一)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总则总则 2(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基本行为规范 2药事管理十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三)药学技术人员行为规范具体行为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