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86310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欠缺。对社会上一些错误思潮和敏感问题缺乏警惕性和鉴别力,对工作中、生活中、手机和网络里的一些不当言论等现象,单元质量检测(三)(A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共15分,第13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BA项,修:长,高。C项,化:指自然。D项,喻:明白。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舞幽壑之潜蛟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侣鱼虾而友麋鹿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火尚足以明也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ABC D解析:选C使动用法,名词作状

2、语,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于是)邀请客人一同喝酒,吟咏。B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屡次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自己的无奈通过箫声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D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取用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尽的宝藏。解析:选A“属”应为“劝人饮酒”。4名句默写。(6分)(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2)赤

3、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3)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答案:(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二、阅读鉴赏(47分)(一)课内阅读(19分)阅读兰亭集序,完成58题。(19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

4、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以为流觞

5、曲水,列坐其次次:旁边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殊:不同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由:原因D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诵读解析:选D临:面对。6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刀劈狼首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C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D皆以美于徐公解析:选CC项与所给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因为”的意思。A项,“以”是“拿,用”的意思。B项,“以”是连词,表目的,“来”的意思。D项,“以”是“认为”的意思。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文化史上,兰亭集序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其文在思想、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其帖也是

6、书法艺术中的瑰宝。B丝竹管弦,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故有时人们用“丝竹管弦”代指音乐,如课文中的“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句。C“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相传彭祖高寿,在中国文化里,彭祖也就成了长寿的代名词。D“流觞曲水”是古代文人中盛行的一种高雅的游艺项目,后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人文化。它规定了活动的具体时间为“暮春之初,癸丑之日”。解析:选D没有规定必须在“暮春之初,癸丑之日”。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3分)译文:_(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4分)译文:_(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译文:_参考答案

7、:(1)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2)(这样)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3)(我)本然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参考译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贤才都来了,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用(它)来做流觞的曲水,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盛大的管弦齐奏的场面,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

8、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察看地上繁多的事物,(这样)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

9、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怎能不悲痛呢?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然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他们)之所以抒发感慨,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吧。(二)课外阅读(2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10、)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隐为其表,逸为其实。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竹林”

11、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谢安“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但是,像著名的兰亭聚会,名为“修禊”,其实

12、已经升腾为雅致的文化行为。茂林修竹,曲水流觞,“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种淡泊情怀取之于自然,又以自然来寄托人生追求的行为,是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到“足以极视听之娱”,再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一个过程,是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唐代情形发生了变化,那是隐士最受宠、最春风得意的时代。由于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高尚品德的体现,唐代兴起了一股走“终南捷径”而为官的风气。“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要做隐士,已不必远遁山野林泉,魏晋时代的表隐实逸蜕变为以隐求仕。有“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孟浩然,有以“中隐”闻名的白居易,还有“隐于朝堂之上”的“

13、大隐”人士李泌。在唐一代,文人在入世行“势”或出世入“道”方面,是最心安理得,最被宽容的。对于山水自然,表现出来的是积极地利用,隐逸已不可能是普遍追求的人生归宿。(有删改)9“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选出下面不在原因之列的一项()A汉末魏晋时代形成的隐逸之风。B士大夫阶层思想意趣的影响。C虚无主义的玄学对人们的引导。D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解析:选DD项是“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的结果,不是原因。10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隐为其表,逸为其实”,深刻揭示了汉魏隐士们归隐的实质是对“主荒政谬”现实的逃避。B隐士们有的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如陶渊明;有的则失去了人生目标,如谢安。C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是:将淡泊的情怀寄托于自然,又从自然中感悟人生应有的追求。D“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两句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完全否定。解析:选AB项,根据原文“或简朴或奢侈”可以看出谢安也在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C项,应是自然感发情怀,然后将情怀寄托于自然。D项,“完全否定”错,唐代是“以隐求仕”。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大夫文人们隐与不隐以及选择何种隐逸方式,都受制于社会状况和时代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