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七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64215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七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七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七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七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七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七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七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 (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欠缺。对社会上一些错误思潮和敏感问题缺乏警惕性和鉴别力,对工作中、生活中、手机和网络里的一些不当言论等现象,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及其利用姓名: 班级: 得分: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一、我会选择(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具有吸附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2、CO22.“绿色能源”是当今人类理想的能源,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石油 B.潮汐能 C.太阳能 D.风能3.晚报2月18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4.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

3、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A. B. C. D.6.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C.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将垃圾分类回收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7.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B.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C.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D.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9.我省某著名风景区附近是大型的陶瓷生产基地,工厂排放的气体使景区内酸雨频频。风景区内受酸雨影响最小的是( )A.山上的树木 B.小桥的铁栏杆 C.路灯的玻璃罩 D.大理石雕像10.美国科学家卡尔克利特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化学式

5、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有关“氮5”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5”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每个N5分子由5个氮原子构成C.“氮5”是一种化合物 D.真空条件下“氮5”是一种气体二、我会填空(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2分)11.(6分)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图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填“活泼”或“不活泼”)。(2)图、对应三种碳单质:图单质的名称是_,图单质的名称是_,图单质

6、的化学式是_。(3)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12.(7分)在厦门市快速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汽油上车。(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_(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_。(3)室内起火时,若慌忙打开门窗,将致使火势迅速扩大,请你分析原因是_。(4)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_(填序号,可多选,下同)。A.鞭炮 B.瓶装饮料

7、 C.书刊杂志 D.酒精(5)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_。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 B.公交车上坐椅用阻燃材料制成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13.(9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选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用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

8、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时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_,化学性质_。三、我会探究(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2分)14.(5分)小煜同学通过学习知道,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车用燃料,于是他对汽油中添加乙醇的目的进行了如下探究。【猜想】 猜想1: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猜想2:可以产生更多的热量,增强汽车的动力。【设计实验】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在两个蒸发皿中各加入10mL冷水,控制相同燃烧条件,分别用乙醇和汽油作为燃料进行加热,记录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的时间。用乙醇加热耗时118s;用汽油加热耗时56s。猜想2_(填“成立”或“不成立);实验停止加

9、热后,取下蒸发皿,观察蒸发皿的底部。用乙醇加热的蒸发皿底部只有极少炭黑,而用汽油加热的蒸发皿底部有大量炭黑。_(可依照上格填写)【分析与讨论】(1)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过程中不一定要控制的条件是_(填序号); A.水的初始温度必须相同 B.加热开始计时点必须相同C.燃具产生火焰的大小必须相同 D.蒸发皿的大小必须相同(2)汽车的发动机、排气管等部件易出现积炭,使用乙醇汽油后,这些部件产生的积炭量将_;(3)目前乙醇汽油中乙醇的添加量约为10%,可一定程度节省石油资源。结合实验的结论分析,如果乙醇的添加量过大,会使汽车动力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15.(7分)对于化学反应,我们

10、不但要考虑加入的试剂,还要考虑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你认为试管A中的物质除木炭与氧化铜外,还存在_。(1)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猜测:试管A中,除C、CuO外,还可能有物质_(写化学式,下同)参与反应。除木炭可以还原氧化铜外,经反应生成的_也可以还原氧化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要排除环境对该反应的影响,你认为应采取何种措施?_。(2)请你推测,进入试管B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能有_。四、我会计算(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6分)16.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10克于烧杯中加入稀盐酸50克,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反应后

11、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56.7克。(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参 考 答 案1.A 2.A 3.B 4.D 5.B 6.B 7.A 8.A 9.C 10.B11.(1)4 不活泼 (2)金刚石 石墨 C60 (3)CCl412.(1)低 2C8H18+25O216CO2+18H2O (2)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3)开门窗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使室内氧气更充足(答案合理即可) (4)A、D (5)A、B、C13.(1)c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E瓶b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 (2)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Ca(OH)2+CO2CaCO3+H2O (4)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14.【设计实验】不成立 猜想1成立【分析与讨论】(1)B (2)减少 (3)减弱15.空气 (1)O2 CO CO+CuOCu+CO2 抽成真空(或充入氮气等保护气体) (2)氧气(或空气、氮气、一氧化碳)16.(1)3.3g (2)75%会有一些不当的网络用语出现在微信工作群或个别党员的微信“朋友圈”中,把“三八节”说成“女神节”、“女王节”等不正确称谓,虽然有提醒教育,但没能做到全面彻底制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