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7月联合考试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28277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7月联合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7月联合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7月联合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7月联合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7月联合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7月联合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7月联合考试试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来,虽然作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要求和职工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现根据民主生活会的要求,结合本次民主生活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主题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联合考试试题()考试时间:2017年7月2日上午8:009:30 试卷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第卷 选择题(共48分)1、 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作为“六经”之一的“乐”,广义上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它们在氏族社会本来都是用来表达感情的文化活动。但到西周时,乐的情感内容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同阶层的人所用乐舞在规模、人数方面均有严格限制。这一变化A

2、体现出与礼的对立B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C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D遵循了孔子的思想( )2下图是一块出自甘肃省某个墓地的画像砖,大约是公元3或4世纪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个在田里劳动的农民,他赶着牛,拉着木制的耙。对此解读最符合史实的是 A木耙成为当时主要耕作工具B北方旱田耕作技术趋向成熟C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出现 D当时铁制农具尚未推广使用( )3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以下对宋元时期“新型经济”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B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产生C私营经济在经济中占

3、主导地位D农村中开始出现租佃生产关系( )4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最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A皇权专制不断削弱B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C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 )5在中国古代,从商致富屡见不鲜,但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官僚缙绅也把获取的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和追求豪奢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经营土地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工商业 B腐朽的生活观念分流商业投资资金C国家政策对资金流向起到牵引作用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造成资本严重过剩( )6 十二铜表法颁布后,一般人

4、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哪一天是黄道吉日可开会或可开庭。因此,罗马史学家李维说,罗马“市民法深藏于祭司团的神龛之中”。这一现象说明A罗马法的实施须倚借神的权威B罗马法已渗透到共和国的各个角落C市民法操作程序繁琐缺乏变通 D贵族仍主导着共和国的司法体系( )7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传播天主教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A在早期发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C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D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后盾( )8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当时,帝国议会代表

5、团赶到凡尔赛,请求授予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头衔,威廉一世竟然问俾斯麦“这些家伙是来干什么的?”这说明A威廉一世孤陋寡闻B威廉一世不愿当皇帝C帝国议会形同虚设 D帝国议会是德意志最高权力机关( )9下表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离开农村和农业人口统计情况,导致人口流动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7511780 17811790 18011810 18111820 18211830 1851年城乡人口比例 流动 人口数 75000 78000 138000 214000 267000 52:48 A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B垄断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出现C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开展D自由

6、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 )10“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A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B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C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D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11清末有人说“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末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导致近代以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礼教彻底崩溃B小农经济趋于瓦解C男女平等基本实现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1

7、2美国主流报刊撰写的中国百年现代史中写道:“1958年的中国,无人去收的棉花在田野被风吹去,而当地的农民却在专心的炼钢、炼铁。为了让工人去拨旺那些到处都有的炉子,纺织厂都被要求减少了一个班次”。这表明美国媒体A 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B夸大了中国人炼钢的热情 C忽略了中国农业迅速发展的事实D看到了大跃进扰乱了劳动力配置( )13民国定都问题一直是焦点问题。清帝退位后,定都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点。申报曾发表文章指出:“南北二者比较之,则江左为偏安之局,北京有建瓴之势。若进而言武昌,则南北两京均居于一偏恢恢帝都,无逾于此。”申报认为A南京环境安定适合定都B北京能领导全局适合定都C武昌位置居中适合

8、定都D地理位置对定都没有影响( )14下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创办经济特区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ABCD( )15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一条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廷不准。为此,李鸿章想出一个办法,在奏折里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动力的“快车马路”。几经周折,清政府才勉强同意。这一过程体现了A统治集团的愚昧无知B民族工业的艰难起步C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D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人获得的工资占他们所生产商品总价值的17.5%。在个入收入方面,1920192

9、9年,占美国人口总数1的最高收入人群的平均可自由支配的年收入从7492美元提高到13114美元。上述现象A有利于增加对工业企业的投资B反映了美国经济存在潜在危机C能够促进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D是凯恩斯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1719世纪末亨利乔治在进步与贫困中,首次提出单税主义。作为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社会主义流派,单税主义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其他一切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从而达到“大协作”的理想社会。单税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同点为A手段都是阶级革命B结果都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目的都是缩小社会贫富差距D理论上都具有空想性( )18针对联邦法院在19351936年间判

10、决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令违宪,罗斯福总统提出了司法改革法案。虽然改革法案最终夭折,但却迫使最高法院转变了态度,随后几年罗斯福新任命了5位最高法官。这反映了当时美国A制衡机制的失灵 B新政改革的缓慢C行政权力的膨胀 D司法部门的僵化( )19学者托尼朱特在沉疴遍地中写道:新一代的保守主义者才有胆量挑战他们的前任的“国家主义”,提出激进的方案,来解决他们所称的野心过大的国家的“硬化”及其对私人主动性的缓冲作用。这表明A主张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B斯大林模式受到广泛重视C对凯恩斯主义产生了质疑 D经济大危机使人总结教训( )201922年5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

11、年,特殊情况可为六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但主人必须同农工一起劳动,此外在承租土地上不得使用雇佣劳动力。颁布法令的主要目的是A允许商品货币关系存在B防止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复辟C创造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条件 D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21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出版了新经济学一书。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强调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是苏维埃经济中的基本规律,要求尽一切可能吸收国营经济之外的物质资源,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以“超工业化”的高速度发展。这一理论A是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B与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相似C有利于巩固的工农联盟的建立 D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形成( )

12、22下表是战后部分国际经济组织统计表。这些国际组织的成立说明 成立时间 名称 194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 世界银行 1947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1960 国际开发协会 196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A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增强B经济区域化趋向日益明显C各国间贸易壁垒被逐步打破D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趋向( )23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C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D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 )2

13、4反全球化运动犹如一面镜子,将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或弊端及时映照出来,促使全球化推动者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并由此对全球化的规则、进程、方向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促使全球化世界通过“真正的全球治理”,朝人性的全球化、公正的全球化、平等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方向迈进。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反全球化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B反全球化运动阻碍全球化C反全球化运动积极制衡经济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弊病重重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2、 非选择题(共卷共3题均为必考题。第25题16分,26题22分,27题14分)25(16分)最近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腐败和反腐败永远处于权力天平的两端,一直进行着残酷的较量,自古于今,从中到西,人们都在反腐的道路上努力地斗争着。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对反腐倡廉都作过积极探索和深刻总结,并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及行之有效的举措。北宋开国之初,赵匡胤即颁布了盗窃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同时还从整饬吏治着手,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连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在官职设置方面,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在检查制度方面,给监察官员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