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课 认识刑法同步练习(含解析) 教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24546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课 认识刑法同步练习(含解析) 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课 认识刑法同步练习(含解析) 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课 认识刑法同步练习(含解析) 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课 认识刑法同步练习(含解析) 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课 认识刑法同步练习(含解析) 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课 认识刑法同步练习(含解析) 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课 认识刑法同步练习(含解析) 教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来,虽然作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要求和职工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现根据民主生活会的要求,结合本次民主生活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主题认识刑法一、选择题1.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刑法第201条规定,“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甲据此认为,如果因为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三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甲的解释属于反对解释B.如果论理解释的结论合理,则没有必要采取文理解释的方法C.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禁止一切形式的类推解释D.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大解释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2.对于1997年刑法典第116条中的“汽车”一词,学理上往往解释为包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

2、大型拖拉机,这一解释属于( )。A 历史解释 B 当然解释 C 限制解释 D 扩张解释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与贾是高中同学,高中毕业之后有十多年后没有见面。某日在北京偶遇,两人均特别激动,李某一拳打向贾某以示哥们情谊,不料贾某随即倒地昏迷不醒,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即死亡。经法医鉴定,贾某患有严重的脾肿大。李某从来没有听说过贾某患有这种疾病,李某的行为与贾某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高某花5000元新买的手机被一个小男孩宋某偷了,高某当场发现并追赶,在抓住宋某以后,宋某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并趁高某不注意欲挣脱逃走,高某一气之下把宋某推到河中。宋某不会游泳,向高某呼救。高某是省二级游泳运动

3、员,心想本来就是宋某偷东西在先,自己是受害者,于是没有对宋某进行施救,宋某最终溺水身亡。高某的行为与宋某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王某与辛某积怨已久,王某经暗地调查得知辛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某日王某当众侮骂辛某,辛某受到刺激,心脏病发当场死亡。由于辛某是特殊体质,故王某的行为与辛某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刘某扒窃了田某的钱包后夺路狂奔,田某在其后紧追不舍,刘某慌不择路,撞在了停在路边的挖掘机上,身受重伤。田某的行为与刘某的重伤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4.下列关于犯罪主体的案例,说法正确的是( )A.14周岁的甲抢劫了刑警的枪支,由于刑事责任年龄的原因,不承担刑事责任B.15

4、周岁的乙参与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的,应承担刑事责任C.14周岁的丙实施了绑架行为并杀害人质的,丙虽不构成绑架罪,但应对故意杀人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D.15周岁的丁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与该幼女发生了性行为,丁对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5.当我国的一辆国际列车行使到俄罗斯境内时,俄罗斯人维尔沙文与美国人查理发生激烈争执,维尔沙文将查理打成重伤。关于维尔沙文的犯罪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适用俄罗斯刑法或者美国刑法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D.可能适用我国刑法6.某甲是精神病人,一天突然持刀追杀某乙,将某乙逼到一间旧房子里,某乙无处可逃,顺手抓起一个花瓶打向某甲,致某甲的眼睛受伤。某

5、一点行为属于( )A.故意伤害B.正当防卫C.防卫过当D.紧急避险7.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对同样的犯罪行为必须处以相同的刑罚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8.甲上山打猎,在树林里逛了半天一无所获。正在甲焦急万分之际,一只肥大的野兔出现在甲的视线范围内,但是在野兔的附近有一队春游的小学生。甲打猎心切,连发两颗子弹均没有打中野兔,其中一颗子弹与小女孩擦肩而过,将小女孩的肩膀擦破了皮。对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 )A.故意杀人罪(未遂)B.故意伤害罪(未遂)C.故意伤害罪(既遂)D.不构成犯罪9.某日,甲误认为自己遭到乙的不法侵害,因而对乙实行了防卫行为,并致乙死亡。后查明,乙的行为没有不法侵害的性质。下列关于甲的行为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意外事件B.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意外事件C.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防卫过当D.可能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防卫过当10.甲于1997年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获归案。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 )。A.应适用1997年刑法 B.应适用1979年刑法C.由审理本案的

7、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11.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A.犯罪的一般客体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直接客体D.犯罪的对象12.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甲的行为属于( )。A.纯正的作为犯 B.不纯正的作为犯C.纯正的不作为犯 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1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

8、行为的( )。A.不负刑事责任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分析题14被告人李、王二人均系我国公民。1999年10月,该二人受雇在美国轮船上工作。同月24日,轮船停泊于巴西某港口后,二人在轮船上饮酒闹事,不仅不听从船长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劝阻,反而公然杀死制止他们的中国公民张某。杀人后又抢劫了一些其他船员的财物,然后逃至巴西某市藏身,并策划逃到第三国。由于在隐藏期间二人的财物被盗,王某被迫回到船上,并报告了李某的隐身之处。其后,巴西警察将李、王二犯逮捕。问:(1)李、王的犯罪行为可否适用我国刑法?为什么?(2)两被告

9、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参考答案1、【答案】D【考点】刑法的解释、罪刑法定原则【解析】A项中甲的解释属于当然解释。如果文理解释的结论合理,则没有必要采取论理解释的方法,B项说法错误。刑法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C项说法错误。扩大解释未超出公民预测的可能性,故允许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大解释。2、D;将汽车解释为包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大型拖拉机,显然是超出了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是一种扩张解释。所以,D选项是正确答案。3、【答案】B【考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解析】因果关系是客观的,李某的行为与贾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A|C项错误。高某将宋某推入河中,对宋某负有救助义务。高某拒不救助致宋某死亡,其行为

10、与宋某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项正确。刘某的重伤是由其自己的行为造成的,D项错误。4、B5、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 在国际列车上的犯罪,按照我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有关管辖协定确定管辖。没有协定的,由犯罪发生后该列车最初停靠的中国车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铁路运输法院管辖。6、D;精神病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他所作出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对某乙不能造成不法侵害。而正当防卫正是对不法侵害人采取的防卫行为。如果是正当防卫,某乙不用被副到屋子里无路可逃的时候就可以实施。题干中说到某乙被逼到了无路可逃,也就是出现了无法避免的紧急情形,只有以伤害较小利益来保

11、护自身的权益。比较符合紧急避险。7、A;8、【答案】D【考点】犯罪故意、犯罪停止形态【解析】甲的主观方面属于间接故意,间接故意行为以结果定罪。本案中,甲的行为没有造成法定的危害后果,所以不构成犯罪,D项正确。另外要注意故意伤害罪是结果犯,不存在未遂。9、【答案】A【考点】排除犯罪事由、假想防卫、防卫过当、意外事件、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解析】乙对甲没有不法侵害,甲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乙实施防卫行为,属于假想防卫。假想防卫的主观罪过形式可能是过失或者意外事件,A项正确。10B;根据刑法第12条,刑法不溯及既往,除非新刑法对犯罪人有利,即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本案中,1979年刑法与1

12、997年刑法就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因此仍应当适用犯罪行为当时的1979年刑法。11B;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根据一般客体无法进行犯罪分类。而直接客体就是某一具体犯罪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仅仅是阐明该具体犯罪,不能说明其他犯罪。犯罪对象相同的犯罪并不一定就是犯罪性质相同的犯罪。因此都不是犯罪分类的依据。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类社会关系。我国刑法分则就是按照犯罪侵犯的同类客体,将犯罪分为十大类型,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刑法分则的科学体系。12C;遗弃罪(第261条),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

13、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据此,遗弃罪只能以不作为方式构成,因此甲的行为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13D;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据此,选项D应选。14.(1)本案中的被告人李某、王某的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的情况,根据属人主义原则,应当依照刑法第7条的规定适用我国刑法。(2)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两被告人有杀人的故意,实施了杀人的行为,是共同犯罪。两被告人又实施了抢劫行为,构成抢劫罪。现将本人存在的有关问题和今后的整改方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简要的汇报,讲得不够的地方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