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金版课程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习:23a限时规范特训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205750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金版课程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习:23a限时规范特训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金版课程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习:23a限时规范特训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金版课程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习:23a限时规范特训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金版课程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习:23a限时规范特训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金版课程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习:23a限时规范特训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金版课程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习:23a限时规范特训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金版课程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习:23a限时规范特训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限时规范特训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定向选择了生物的表现型C只要个体存在变异就会发生自然选择D基因频率是指某一个等位基因占该种群基因库的比例答案B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自然选择通过对表现型的选择而实现对基因的选择,B正确;只有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才可能发生作用,C错误;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D错误。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

2、离三个基本环节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B解析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B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从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物种间在相互作用中共同进化,D正确。3DNA分析表明,白头叶猴和金头叶猴都是从黑头叶猴进化而来的,为三个不同物种,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三个物种彼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自然选择使黑头叶猴不同种群朝不同方向进化C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种群中的等

3、位基因D新物种的形成体现出自然选择可提高生物多样性答案C解析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黑头叶猴不同种群朝不同方向进化,B正确;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表现型,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4(2018河南洛阳期末)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

4、,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答案D解析题图中从Q点开始A的基因频率增加,说明环境变化后A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A正确;曲线交点处A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B正确;自然选择会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图中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说明纯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越来越高,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低,D错误。5在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B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C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决定了害虫进化的方向

5、D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的答案D解析性状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D错误。6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答案B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A错误;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

6、率之和为1,B正确;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基因的频率与a基因的频率相等,C错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伴X隐性遗传方式,而非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不同,D错误。7下列各项说法中,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符的是()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使庞大种群中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环境改变可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A B C D答案D解析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要特别注意: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

7、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的变异只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并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产生了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另外要注意,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无遗传物质的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8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B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

8、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D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食物来源有别,可以很好缓解种内个体间因争夺食物的斗争,题干信息告知同种雌雄蜂鸟采蜜不同植物,食物来源不同,可缓解种内斗争,A正确;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现存的生物之间的适应关系是共同进化的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可遗传变异的产生根本上来自于遗传物质本身的变化,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可遗传变异,蜂鸟采蜜只属于环境因素,C错误;蜂鸟采蜜的同时会帮助植物传粉,不同性别蜂鸟采蜜不同植物,所以蜂鸟的性别比例及其种

9、群密度对于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会有影响,D正确。9(2017北京丰台区一模)由于高铁的修建,一座山林被分为两个区域,恰好导致山林中的野猪隔离成了两个数量相等的种群,若干年后()A两个野猪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B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一定相等C高铁的修建破坏了该山林的物质循环D该山林的水平结构不会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因此两个野猪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A正确;开始时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相等,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若干年后这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不一定相等,B错误;高铁的修建并没有破坏该山林的物质循环,C错误;该山林的水平结构会不断发生改变,D错误。10(20

10、18山东菏泽调研)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CAa个体在、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答案D解析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60%,a的基因频率是40%,A错误;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C错误;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

11、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基因型频率降低至20%。aa基因型频率升高至40%,D正确。二、非选择题11果蝇常作为实验的材料,下列是关于果蝇的一系列问题,请回答:(1)果蝇有灰身和黑身两种类型,其中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在对一个果蝇数量非常大的种群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BB的基因型频率为10%,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bb的基因型频率为70%。其中环境污染不利于灰身果蝇的生存,使得种群中灰身果蝇每年减少10%,黑身果蝇每年增加10%,在此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_(基因型/表现型),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_(能/不能)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2)若该种群原有果蝇20000只,

12、其中基因型AA、Aa和aa的果蝇分别占15%、55%、30%。若此时从其他种群中调来2000只基因型为AA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下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约是_。(3)科学家在研究果蝇进化的过程中发现:某地有两种不同物种(物种1、物种2),在百万年之前,当地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如图所示),当基因A与B或C与D同时出现的时候会发生胚胎致死。丙地所有的果蝇可称为_。在某地进化阶段1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在某地进化阶段2时,一些地区的果蝇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多选)。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环境被淘汰

13、B环境变化导致果蝇基因发生定向突变C突变产生了新的导致胚胎致死的基因D某些类型果蝇的天敌大规模增加答案(1)表现型不能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2)48%(3)种群不定向性ACD解析(1)自然选择选择的是表现型,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不能根据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判断生物有没有进化。(2)当果蝇由20000只增加到22000只时,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果蝇数量分别为5000、11000、6000,则A的基因频率(5000211000)/(220002)100%48%。(3)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故丙地所有的果蝇称为种群。在某地进化阶段1出现了基因的

14、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环境对果蝇只起选择作用,并不能诱发果蝇基因的突变。12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如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1)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_多样性,该多样性的实质是_多样性。(2)在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_。(3)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形成过程而言,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_。(4)由种群X进化成为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百万年,和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_。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多选)。A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B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答案(1)基因基因和基因型/遗传物质/DNA的脱氧核苷酸的序列(2)(3)有利于在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或使原种群之间彼此不能接触,失去交配机会)(4)生殖隔离A、E解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有: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