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机械能 6_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3714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3.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机械能 6_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机械能 6_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机械能 6_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机械能 6_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机械能 6_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机械能 6_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机械能 6_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考部分 力学/1-7章,第六章 机械能,第2节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栏 目 导 航,1,2,3,4,抓知识点,抓重难点,课时跟踪检测,抓易错点,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_而具有的能 2公式:Ek_. 3单位:J,1 J1 Nm1 kgm2/s2. 4矢标性:动能是_,只有正值 5动能的变化量:Ek_,是过程量 6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所以动能的大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中学物理中,一般选取地面为参考系,运动,标量,二、动能定理 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_ 2表达式:W_. 3物理意义:_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功与动能的关系 (1)W0,物体的动能_

2、(2)W0,物体的动能_ (3)W0,物体的动能_,动能的变化,Ek2Ek1,合外力,增加,减少,不变,5适用条件: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判断正误 1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 2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3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零( ) 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 ),即时突破,1动能定理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 (1)数量关系:即合外力所做的功

3、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合外力做的功,进而求得某一力做的功 (2)单位关系:等式两侧物理量的国际单位都是焦耳 (3)因果关系:合外力做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2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3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Ek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功W具有等量代换关系 (1)若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其增加量等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正功 (2)若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其减少量等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负功的绝对值 (3)若Ek0,表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零,反之亦然这种等量代换关系提供了一种计算变力

4、做功的简便方法 4优先考虑应用动能定理的情况 (1)不涉及加速度、时间的问题 (2)有多个物理过程且不需要研究整个过程中间状态的问题 (3)变力做功的问题,某滑沙场,如图所示,某旅游者乘滑沙橇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最后停在水平沙面上的C点设滑沙橇和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斜面和水平面连接处可认为是圆滑的滑沙者保持一定姿势坐在滑沙橇上不动若测得AC间水平距离为x,A点高为h,求滑沙橇与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例 1,应用动能定理的“四点注意” 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

5、; 3动能定理往往用于单个物体的运动过程,由于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比动力学研究方法更简便; 4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当所求解的问题不涉及中间的速度时,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提分秘笈,(2017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第二次月考)美国NBA全明星赛非常精彩,最后东部队以2分的微弱优势取胜,本次比赛的最佳队员为东部队的詹姆斯假设他在某次投篮过程中对篮球做功为W,出手高度为h1,篮筐距地面高度为h2,球的质量为m,不计空气阻力,则篮球进框时的动能为( ) AWmgh1mgh2 Bmgh2mgh1W Cmgh2mgh1W DWmgh2mgh1 解析:从投篮到

6、进框过程中,人对篮球做正功,重力对篮球做负功,故根据动能定理可得EkWmgh1mgh2,A正确 答案:A,跟踪训练 1,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抓好“两状态,一过程” “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这一过程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在赛车场上,为了安全起见,车道外围都固定上废旧轮胎作为围栏,当车碰撞围栏时起缓冲器作用在一次模拟实验中用弹簧来代替废旧轮胎,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轻弹簧左侧固定于墙上,处于自然状态,开始赛车在A处且处于静止状态,距弹簧自由端的距离为L11 m当赛车启动时,产生水平向左

7、的恒为F24 N的牵引力使赛车向左匀加速前进,当赛车接触弹簧的瞬间立即关闭发动机,赛车继续压缩弹簧,最后被弹回到B处停下已知赛车的质量为m2 kg,A、B之间的距离为L23 m,赛车被弹回的过程中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为v4 m/s,水平向右g取10 m/s2.求: (1)赛车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弹簧被压缩的最大距离,例 2,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 1对于多个物理过程要仔细分析,将复杂的过程分割成一个一个子过程,分别对每个过程分析,得出每个过程遵循的规律当每个过程都可以运用动能定理时,可以选择分段或全程应用动能定理,题目不涉及中间量时,选择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更简单,方便 2应用全程

8、法解题求功时,有些力可能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弄清楚物体所受的力在哪段位移上做功,哪些力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正确写出总功,提分秘笈,如图所示,装置由AB、BC、CD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CD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的长度x5 m,轨道CD足够长且倾角37,A、D两点离轨道BC的高度分别为h14.30 m、h21.35 m现让质量为m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自A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370.6,cos370.8.求: (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 (2

9、)小滑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C点的时间间隔; (3)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跟踪训练 2,图象所围“面积”的意义 (1)v t图:由公式xvt可知,v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2)at图:由公式vat可知,a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3)Fx图:由公式WFx可知,Fx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4)Pt图:由公式WPt可知,P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如下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AB的A处连接一粗糙水平面OA,OA长为4 m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O处由静止开始受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F只在水平面上按图乙所示的

10、规律变化滑块与OA间的动摩擦因数0.25,g取10 m/s2,试求:( ) (1)滑块运动到A处的速度大小; (2)不计滑块在A处的速率变化,滑块冲上斜面AB的长度是多少?,例 3,功能相关图象问题分析的“三步走”,提分秘笈,跟踪训练 3,例 1,如图所示,一个小球在竖直环内至少能做(n1)次完整的圆周运动,当它第(n1)次经过环的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7 m/s,第n次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5 m/s,则小球第(n1)次经过环的最低点时的速度v的大小一定满足( ) A等于3 m/s B小于1 m/s C等于1 m/s D大于1 m/s,跟踪训练 1,例 2,如图是翻滚过山车的模型,光滑的竖直圆轨道半径为R2 m,入口的平直轨道AC和出口的平直轨道CD均是粗糙的,质量m2 kg的小车与水平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加速阶段AB的长度为l3 m,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受到水平拉力F60 N的作用,在B点撤去拉力,试问:,跟踪训练 2,(1)要使小车恰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小车在C点的速度为多少? (2)满足第(1)的条件下,小车沿着出口平轨道CD滑行多远的距离? (3)要使小车不脱离轨道,平直轨道BC段的长度范围?,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