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_2_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2438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_2_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_2_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_2_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_2_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_2_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_2_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_2_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大展台】,参考答案:长期积淀 集中展示 集中表达 标志 演进 多样性 个性 特征 一 律平等 认同 尊重 内在要求 必然要求 交流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 文字 网络 印刷媒体 大众传媒 主要 发展 和进步 优秀 使者 国际影响力,【学习微点拨】 【图示】文化的多样性,【比较】对民族节日、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1.对民族节日的认识,2.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理解】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核心考点一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

2、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关系,【拓展】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的对比 (1)文化内涵不同。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2)民族节日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展现出来,它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文化载体来展现。,2.正确理解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

3、类文明繁荣进步。,(2)必要性及要求: 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正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3)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知识延伸】 1.文化遗产

4、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2.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区别与联系,【典题探究】 1.(2016江苏单科)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

5、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解析】选D。美国建筑大师赖特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正确;A材料未体现;B说法带有片面性;C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2.(2014全国卷)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在长期交流

6、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 B. C. D.,【解析】选C。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法国文化也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是因为中法两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个性特征,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符合题意;中法两国文化在长期的交流中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仍然保持各自特色,说法错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法文化没有相似的历史传统,说法错误。,【加固训练】 (2014浙江文综)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古村落承载

7、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 B. C. D. 【解析】选B。,【社会广角】 徽派民居,徽派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向 和地域美饰倾向,其结构多为进院落式,“小型者多 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 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 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 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 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

8、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思考: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典、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从文化方面讲,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核心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及途径,【提醒】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文化传播的途径即文化传播的方式,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媒介,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2.传媒的发展及大众传媒,【提

9、醒】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旧传媒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传播媒介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3.文化交流,【知识延伸】正确理解文化交流 (1)文化因其多样性而需要传播,在传播中得到发展与创新,但要明确各民族文化是在一律平等的原则下交流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在交流中走向融合,化多样为单一。,(2)文化交流不是文化输出。对外文化交流是为了赢得世人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理解、尊重和认同。而文化输出则是为了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 (3)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既有利也有弊。不能认为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和借鉴。,【典题探究

10、】 3.(2016天津文综)在中国文字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解析】选B。通过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B项符合题意。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是决

11、定因素,A项说法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加固训练】 1.(2017温州模拟)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借助互联网技术,青奥圣火先后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让无数人圆了成为“火炬手”的梦,也让青奥会的理念得到了更多的认同。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解析】选C。A表述错误,将文化传播的手段与途径混淆;B表述错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D表述

12、不合理,先进文化对人产生积极影响,落后文化对人产生消极影响。,2.(2015天津文综)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B. C. D.,【解析】选C。一些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被主流媒体采用,说明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故符合题意,当选。材料中未涉及网络语言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系,排除。网络语言在某种

13、程度上折射社会进步,但其自身的出现并非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说法错误,排除。网络等媒体促进了网络语言的传播,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正确,入选。答案C。,【社会广角】 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上的中国2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推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第二季,主要讲述主食。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将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本片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思考:你从该片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透

14、过饮食文化,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失分误区高考警示】 失分点1:错误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疑难纠正: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对应训练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将( )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B.使我国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C.会失去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削弱民族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D.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解析】选C。世界文化融合的说法不正确,A排除。B、D

15、不是这一行为的必然结果,排除。C属于这一行为的逻辑结果,故入选。,失分点2:错误地理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疑难纠正: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对应训练2: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这启示我们( ) 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 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A. B. C. D.,【解析】选A。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就是告诉我们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

16、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故正确,选A。各国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故排除。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并非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说法不正确。,失分点3:混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疑难纠正: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媒介,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对应训练3:古人曾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叹,但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 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 B. C. D. 【解析】选B。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入选。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传播的媒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