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2344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考纲解读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题型备考指南考纲下载核心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2013大纲卷79题,12分选择题命题重点:1.常结合清洁生产流程示意图,考查对清洁生产流程中区域布局、集聚原因的分析能力。2常结合生态农业模式图,考查对生态农业特点的分析能力。3常结合区域图和题干信息,考查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引发的生态问题及解决措施。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分值一般在4分左右

2、,难度系数在0.6左右。热点探究:环境问题,循环经济。2015课标,37(3)、(4),12分综合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的可持续发展。2016课标,37题,22分综合题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1.识记: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3应用: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4识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5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核 心 知 识 再 现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说明农业文明时期和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

3、题是否相同?提示不相同。农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生态破坏,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环境污染。2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表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地域差异发达国家更突出农村地区、发展中国家严重城市地区、

4、发达国家严重形成成因过度消耗资源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过度开采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突出,一是环境承受着人口增长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二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力量薄弱,三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转移污染。高 分 素 养 提 升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马尔代夫水资源总量较少的原因是()A年

5、降水量小B地表径流量小C人口稠密D地势起伏大(2)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雾霾严重珊瑚退化海平面上升A B C D解析第(1)题,水资源的丰歉程度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马尔代夫国土面积极其狭小,地表径流量小,所以水资源十分短缺。第(2)题,马尔代夫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植被覆盖率高,不易发生水土流失;该国大气对流运动旺盛,且旅游业是支柱产业,环境污染少,基本无雾霾;该国主要由众多珊瑚岛组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珊瑚退化成为该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该国面临被淹没的威胁。答案(1)B(2)D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具体表现自然

6、原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人为原因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环境问题原因

7、典型事例措施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土地资源短缺生态退耕、建设占地等我国人均耕地较少能源短缺利用率低、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垦、滥伐、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

8、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围城”现象噪声污染交通、工厂噪声等城市噪声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石油泄漏【学法指导】 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方法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

9、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回答环境问题的模式考查角度解答的基本思路类型、表现与分布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如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如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

10、行分析。如水土流失的危害为:土壤破坏,土质下降,诱发多种自然灾害解决措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回答:一是减少人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二是提倡对资源的节约利用、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如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压缩农业用地,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矿渣回填,矿区复垦真 题 考 向 探 究考向一生态环境问题1(2013大纲文综,79)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

11、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解析第(1)题,以赤潮为背景,考查了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赤潮的成因是温暖海水的富营养化,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氮、磷营养物促使某些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和生长,导致水体缺氧,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B项正确。第(2)题,考查赤潮形成的水温条件和气象条件。赤潮多发生在水温偏高的海域,同时,风力偏小不利于海水散热和污染物的扩散,容易导致赤潮的暴发,C项正确。第(3)题,考查赤潮多发的海域位置。赤道附近海域降水量大且氮、磷污染物排放量有限,A项错误;大洋中部受人类活动排放的

12、氮、磷污染物影响很小,不易发生赤潮,B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既有温度条件,又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赤潮多发,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易发生赤潮,D项错误。答案(1)B(2)C(3)C考向二环境污染问题22015新课标,37(3)(4),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分)解析第(1)题,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污染严重,一方面是排入的农田退水,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使湖水污染加重,同时

13、当地工业和城乡废水也排入该湖。另一方面是湖泊本身的自净能力差,由于其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造成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日趋严重。第(2)题,治理乌梁素海的污染要从“减排、清污、执法、增意识”等方面来回答,“减排”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一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发展绿色农业;二是严格控制入湖废水的排放量。“清污”就是要及时清淤,采取生物措施净化。“执法”就是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增意识”就是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答案(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

14、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2)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考点二可持续发展核 心 知 识 再 现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圣旨中说:“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这种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提示违背了持续性原则。地球的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高 分 素 养 提 升联合国组织300名科学家对地球臭氧水平进行持续监测,最新监测显示2000年至2013年,中纬度地区50 km高度的臭氧水平已回升4%,科学家提出臭氧层可能会在21世纪中期实现痊愈,但仍需靠各国的共同努力。据此完成(1)(2)题。(1)材料显示,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