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2327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6.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新人教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考纲解读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题型备考指南考纲下载核心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016课标,37(2)题,10分2014课标卷,9题,4分2014课标卷,89题,8分选择题综合题命题重点:今后,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人类活动,运用整体性的原理解释地理现象,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考查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5左右。

2、热点探究: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命题方向来看,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问题,以自然带的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直是高考的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016课标,1011题,8分2014大纲卷,45题,8分2013课标卷,6题,4分2013课标卷,8题,4分2013课标卷,37(1),(2)题,14分选择题综合题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

3、系核 心 知 识 再 现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高 分 素 养 提 升(2017西安一模)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

4、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 B C D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误。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答案(1)A(2)D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条件下;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地

5、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植物动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

6、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真 题 考 向 探 究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1(2015江苏地理,6)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安第斯山脉的隆起使山脉东西两侧的河流流向不同,

7、西侧主要流向太平洋,东侧主要流向大西洋。由于安第斯山脉分布在大陆西侧,故地表径流主要流向大西洋。故选B。答案B2(2014江苏地理,12)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1)(2)题。(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利用古代经典散文叙述来分析地形地貌特点的能力。古文描述的是

8、群山环绕的疏朗空旷之地,地形可能为山间盆地。第(2)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题意可知“桃花源”这种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其形成与山间盆地的独特地理位置关系密切。答案(1)C(2)A考向二地形与气候的关系32016课标,37(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解析大型

9、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的生活都需要大量的食物来源,在堪察加半岛上,空间狭小,纬度高,热量不足,冬季漫长都不利于植被的生长。食物来源不足,限制了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的数量。答案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核 心 知 识 再 现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

10、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对下游、中游的河床和湖泊以及下游三角洲有何影响?提示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会引起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中游河床和湖泊淤积,导致河床抬升和湖泊蓄洪能力降低,易引发洪涝灾害;河流入海口泥沙淤积,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加。高 分 素 养 提 升(2014海南地理,2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如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10分)解析通过经纬度定位,此岛位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附近。“冷”

11、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寒流影响(西风漂流)。“湿”是因为纬度较高(蒸发微弱)、多雨多雾(温带海洋性气候,日照少)、地势低平(图示岛屿海拔较低,排水不畅)。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要素的分析法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

12、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

13、例:真 题 考 向 探 究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1(2015新课标,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第(1)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反之,若黄河三

14、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D正确。第(2)题,19921997年期间两者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故B正确。答案(1)D(2)B考向二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化2(2014全国卷,89)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距离美洲大陆,自然环境单一封闭,生物进化慢,特有动物多。第(2)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受海洋影响大,气温日较差小;位于热带,海拔较低,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位于热带但有寒流经过,因此耐寒和喜暖的动物均可生存。答案(1)B(2)C考向三贝加尔湖与湖区环境的相互关系3(2015四川文综,1112,8分)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