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发展——先秦、秦汉 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2250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发展——先秦、秦汉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发展——先秦、秦汉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发展——先秦、秦汉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发展——先秦、秦汉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发展——先秦、秦汉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发展——先秦、秦汉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发展——先秦、秦汉 人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高频考点专攻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发展先秦、秦汉(35分钟85分: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2个大题,37分。)【最新模拟精练】1.(2017广州模拟)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A.尊崇和颂扬先人B.缓和君臣关系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D.巩固儒学地位【解析】选C。尊崇和颂扬先人并不可能成为朝廷一项政策的目的,故A错误;谥号的出现与君臣关系的紧张无关,

2、故B错误;根据题干“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可知谥号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惩恶劝善、维护统治,故C正确;谥号与巩固儒学地位无关,故D错误。2.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说明西周时期()A.皇权宗法化B.王权专制化C.封国宗亲化D.王国同姓化【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在分封制下,诸侯采取宗法制继承爵位,故C正确。3.(2017中山模拟)春秋时期齐桓公等纷纷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以诸侯会盟为形式成为“霸主”,有学者评论说“自有霸政,而封建残喘再得以苟延。”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争霸巩固了分封制B.“霸主”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C.新的国家组织方式产生D.“霸政”维系

3、了贵族间的秩序【解析】选D。诸侯争霸是分封制瓦解的表现,故A错误;根据“尊王攘夷”“封建苟延”主张维护周天子名义上的地位,故B错误;材料“封建苟延”得出勉强维持周王室奴隶政权,故C错误;“霸政”在“尊王”的前提下通过战争、会盟等方式确立起诸侯间的秩序,故D正确。4.(2017湖北重点中学模拟)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这反映了()A.贵族政治逐渐瓦解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解析】选A。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也叫田

4、氏篡齐,虽得到周安王正式册命,但只是“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因为在实质上这是对周初分封制的破坏,故A正确。5.(2017开封模拟)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B.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C.仁政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D.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解析】选D。材料的设问为孔孟,并没有强调儒家核心思想,且本身从材料来看也看不出儒学的核心思想,故A错误;孔孟时期儒家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已经形成,故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仁政并没有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故C错误

5、;根据材料孔子的主张和孟子的主张实际上是有相通之处的,就是其政治理想与当时的连绵战火存在冲突,即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故D正确。【加固训练】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材料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礼治为先C.礼法并重D.仁政思想【解析】选D。从所给材料看,同时强调了礼、义、信,这正是儒家思想的体现,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而A、B、C只是体现了儒家思想其中一个方面,不如D全面,选择D符合题意。6.(2017黄山模拟)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材料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6、B.礼治为先C.礼法并重D.仁政思想【解析】选D。从所给材料看,同时强调了礼、义、信,这正是儒家思想的体现,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而A、B、C只是体现了儒家思想其中一个方面,不如D全面,选择D符合题意。7.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字体各具特色。下列评述符合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是()A.笔画圆弧,字形斜长交错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C.不真不草,字体舒展流动D.结体扁平,笔画方劲古拙【解析】选C。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行书的代表,笔画圆弧是篆书特点,故A错误;端庄浑厚是楷书的特点,故B错误;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故C正确;结体扁平是隶书的特点,故D错误。8.(2017江淮十校模拟)

7、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解析】选A。按材料中“以版印日历”“满天下”等关键信息,可知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故A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按材料“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可知民间印刷能力的强大,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教育发展的信息,故D错误。【加固训练】(2017洛阳模拟)先秦时期儒家认为父子之间应是“父慈子孝”,仅体现在道德层面;而汉代以后则变成了法

8、定义务,强调“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这种变化()A.强化了儒学独尊地位B.反映了家庭关系的不断紧张C.淡化了家庭伦理关系D.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解析】选D。父子关系从道德层面到法定义务,体现出借鉴了法家的思想,故D正确。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梁启超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法系崭然独立自具特色。具体可概括为:一、建国之基础以道德礼教伦常,而不以法律;故法律仅立于辅助地位二、立法之根据以道德礼教伦常,而不以权利。各国法律在保障人权,民法则以物权债权为先,而亲族继承次之。此法律建筑于权利之上也,我国则反是(以义务不以权利)三、法律即立于辅助道德礼教伦常之地位,故其法常简,常历久不

9、变(从汉代以迄清末不变)。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建国之基础以道德礼教伦常”“立法之根据以道德礼教伦常”“法律即立于辅助道德礼教伦常之地位”得出:治国以道德伦理为主,法律为辅;以礼入法,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等。第(2)题:应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答案:特点:治国以道德伦理为主,法律为辅;注重人们的义务,忽视人们的权利;以礼入法,以儒家思想为指导。(6分)原因:宗法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落后;儒家伦理道德的束缚,个人权利观念较弱。(6分)【原创新题速递】10.

10、“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异姓纳入周的宗盟()A.破坏了宗法制的原则B.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C.丰富和发展了分封制D.有利于周王的集权统治【解析】选B。周的宗盟是周天子与诸侯的盟会,与会者有同姓与异姓,扩大统治者的力量以维护统治,故B正确。【加固训练】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的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这反映出()A.农业发展迅猛B.分封制度崩溃C.郡县制度形成D.官吏待遇下降【解析】选B。根据材料“不再以土地为标准”,表明原来通过“授土”“授民”的分

11、封制度遭到破坏,故B正确。1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发展出登记全户家口的“户籍”,户籍中详细编录家口与土地资料,是为“编户”;将人民编进户籍、纳入统治,身份大致平等整齐,称为“齐民”,合称为“编户齐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调度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B.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C.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坚实基础D.打击贵族势力消弭阶级差别【解析】选A。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建立较为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旨在将有限的人力资源捆绑到争霸战争中,谋求战争的胜利,故A正确。12.王国维说:“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这表明()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

12、代的继承制度B.周代的继承制度比商代更合理C.周代在继承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解析】选C。回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题干的意思,题干表明周与商在继承法上有了很大的不同,商是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的制度,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再结合宗法制的相关内容即可以选出,C为正确答案。13.西汉初年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既掌管监察,又担任副丞相。东汉初设立了以御史中丞为首的御史台,实际上已独立执行监督职能,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职官,自成体系。这本质上反映了东汉()A.监督权与行政权相分离B.君主统治权力的加强C.重视对百官的监察D.监察机构权力较大【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

13、监督权与行政权分离的现象,监察机构有了相对独立的权力,监察机构地位的变化说明了统治者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这本质上是君主统治加强的反映。故选B。【拓展延伸】正确认识汉代监察机构的作用(1)汉代创立的行政监察体系,其最本质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澄清吏治,而是巩固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中央集权。(2)汉代监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维护国家稳定,惩治贪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但这种严密的监督体系只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产物,它并没有真正起到防止官吏腐败的作用,所谓的“严密监督”也只是当出现能够威胁中央集权,威胁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的时候才会“严格执行”。14.(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

14、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每个国家的发展。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得很明显。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解胜华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材料二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中文译作“美利坚合众国”)。各邦(州

15、)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法会议”。资中筠美国十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与美国的政治创举,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社会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3分)【解析】第(1)题需要回答两个方面,即秦朝与美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开创之举,并回答相应的社会背景,注意背景信息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概括;第(2)题第一问本质区别,需要指出两种制度的性质的不同之处。第二问注意多角度回答其作用与影响;第(3)题需要结合材料,从制度的产生、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不同制度之间的相互借鉴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创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美国:联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