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 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2013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 人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 人民版一、选择题1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王权逐渐走向集中 D开始实行分封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材料中商王将自己说成是“帝”神之后,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映了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神权政治特点,故A项正确;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体现了宗法制,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王权逐渐走向集中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错

2、误。2孟子告子下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奖赏),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贪官)在位,则有让(责罚)。”这说明()A中央集权已经确立 B周王权威至高无上C奖赏诸侯以地为据 D考察监督维护分封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出周王对诸侯的考察监督,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并没有形成中央集权,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周王巡狩诸侯国的内容,不是表现周王权威至高无上,B项错误;材料中有以土地奖赏诸侯的内容,也有责罚诸侯的内容,C项不是对材料的全面体现,故错误。3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

3、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揭示了()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弊大于利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项错误;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利大于弊,D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

4、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项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该制度是指西周的分封制B该制度具有神秘色彩C所谓“天”就是天理D该制度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答案:D解析:材料大意是嫡长子是由天定的,于是大家都很服气,不易产生纷争;如果是由人定的,就会引起纷争。这说明该制度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D项。材料所提及的制度是宗法制,A项错误;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不具有神秘色彩,B项错误;“天”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不是指天理,C项错误。5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认为,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

5、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据此可知,中国古代()A农村不受中央控制B农村管理注重血缘关系C农村实行村民自治D农民有较大的自主权答案:B解析:“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说明中国古代农村管理注重血缘关系,故选B项。农村不受中央控制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农村的自治是通过宗族实现的,不是真正的村民自治,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民的自主权问题,D项错误。6据记载,周初分封诸侯时,周天子要派人员协助诸侯运送人及一应器物,同时还要派人协助营建封国的都城。此做法旨在()A提高诸侯的政治地位B加强对诸侯的政治监督C彰显周王的“天子”地位D解决诸侯建国的困难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

6、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材料所言皆是天子协助诸侯运送分封所需的人及物等现实需求,并没有涉及政治地位以及政治监督,故排除A、B两项。周天子此举表面上是解决了诸侯建国的一些困难,但实质上仍是为彰显周王的“天子”地位,故C项正确,排除D项。7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而西方人喜欢说“天上”,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

7、的天下观。近代的“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古代中国的“天下”是一个文化概念,它们是不相同的,故排除A项;中国古代的“天下”是一个思想文化概念,所以不是严格按照民族区域划分,也不是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故排除B、D两项;根据“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可知,其区分的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故选C项。8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统治。这反映了当时()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D分封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答案:C解析:“周天子分封王族、

8、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对国家进行统治”体现国家结构不是直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统治”体现了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一种地方分权政治,材料未涉及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在古代中国,有些称呼具有深层次的含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过去这二十年考古发现的另一个重要启示在于王畿和东部地区在体制上的不同。譬如,不管东方的诸侯在传世文献中怎样称呼,在考古发掘所得的青铜器铭文中他们均自称为“侯”相反地,在陕西王畿地区的贵族宗族之长从未有称“侯”,而常常

9、是被称为“伯”,有时为“仲、叔、季”。许倬云西周史材料二秦王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体制角度分别指出上述两类称呼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皇帝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体现这一地位的具体制度。答案:(1)原因:东部地区按照分封制来称呼;王畿地区按照宗法制来称呼。(要对应写出,笼统写宗法制和分封制不可)(2)地位:至高无上(或天下独尊或“大权独揽”“集各种最高权力于一身”)。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