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2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人民版选修4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1953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2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2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2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2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2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人民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2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人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_2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人民版选修4(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1.政治思想: (1)“礼”:即周礼。 尊尊: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君。 亲亲:就是对亲人的爱,其中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恭敬。,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正名”:就是用周礼去规范人的行为。 (2)“仁”的思想。 仁首先是“爱人”,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亲(亲人),其次是朋友,而后才是其他人,这种爱是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的。,行“忠恕”之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与仁结合:孔子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2.教

2、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对象。 3.地位及影响: (1)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2)教育上。 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3)政治上:“举贤人”以施行仁政,提出了理想贤人的标准是“内圣外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4)思想上。 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国思想界中占据主导地位。 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二、柏拉图

3、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 1.思想观点:政治思想理想国。 (1)认为理想国家应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三个阶级的人构成,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2)国家的统治者应由所谓的哲学家王来担任。,(3)理想国的实现办法首先是为统治者提供教育,直到他们掌握哲学的知识;其次是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使权力和财产、家庭分离。 2.主要评价: (1)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学园的创立者,柏拉图受到人们的尊敬。 (2)其设想的理想国被人们称做是最早的乌托邦。 (3)其哲学著作成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典题例证】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

4、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

5、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 两人都描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 不能实现。但两人对个人品德的观点,仍有现实意义。 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 中的可能性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 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概括回答共同 性;结合孔子“仁、礼”的内涵和柏拉图理想国内容,概括回答第二、三问。第(2)题,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春秋战国和古希腊时代背景概括回答相似原因。 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史论总结】 一、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二、中西方思想中的“中庸”比较 1.相同点: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2.不同点: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想,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2)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3)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