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84434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 题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时 空 定 位,知 识 结 构,归 纳 深 化,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演变过程、趋势和本质,2历史影响 (1)积极方面 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方面 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2、。 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跟踪训练 (2017河北武邑中学调研)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 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材料“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

3、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郡县制是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是实现统一的保障,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故B项错误;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废除了贵族特权,并未强化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故D项错误。,C,学 科 素 养,技能提升 如何解答结论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特点:结论型选择题也称论证分析型选择题,是从非选择题中的论证题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类题型有两种形式:一是题干一般为教材中未出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需要判断论证史实是否符合题干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

4、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需要分析判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这类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分析论证能力,特别是运用基本历史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故难度较大。,解题方法 (1)结论型选择题解答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 通过对题干历史结论或史实的理解,联系迁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通读题干,分清楚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景,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2)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实支撑法、史论结合法、概念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 史论结合分析法。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命题,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

5、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特征分析法。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在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即用史实证明结论。,真题体验 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

6、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辨析理解能力。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秦的墓葬不再体现分封制的那种等级森严体制,而是突出强调了君主的地位,由此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秦已打破原来分封制的等级序列,强化了君主的权威,加强了君主集权,因此C项表述正确。A项表述与题干信息不符;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分封制下地方诸侯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没有实现权力的集中;D项表述与题干信息不符,题干中无法体现严格遵行分封制度。本题易错选A项或者D项,主要是对材料信息把握不全。,2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

7、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举教育,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信息“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等可知A项表述错误,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因此正确答案选C。,C,3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8、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军机处。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信息“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可知B项正确。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由此可知A、C、D三项表述错误。,B,史学前沿 关于中国古代的“家国同构”现象 材料 中国古代政治的“家国同构”现象被很多学者所研究。他们认为“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

9、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同构”是古代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下,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父家长因其血统上的宗主地位,理所当然地统率其族众家人,而且这一宗主地位并不因其生命的中止而停辍,而是通过血脉遗传,代代相继。,同样,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不仅国君如父,而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简言

10、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在农业社会衍生出的这种“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管理文化,在当代仍然“余音不绝”,在现实中这种文化传统仍然根深蒂固。,问题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现象在政治上是如何体现的? 点拨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王位世袭制就是“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变化,而宗法制和分封制都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明显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现象。 秦朝及以后历朝的皇帝制度下的皇位世袭制度,同样也体现了家国同构。而作为国家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部分来说,三公九卿制度中的九卿中有一多半是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的: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

11、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这里国与皇家实际上融为一体,强化了家国同构。,这种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机构看,皇室的家事和政府机构逐渐分离。这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可以看出来,这些机构都是为国家政治服务的。但另一方面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和儒家不断强化的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本质上还是强化了家国同构现象。,史观感悟 唯物史观 (1)理论阐释: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

12、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2)主要理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有效训练 (2017广东七校联考)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之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

13、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该结论( ) A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开创了用现代化史观研究的新视角 C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D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D,【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特点,故B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形态对政治制度的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问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可知作者认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政治制度及社会关系的变革,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故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