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66894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答谢中书书 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做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其作者陶弘景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陶隐居集,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帮助修订本草集注。卒谥贞白先

2、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下边注释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优美的意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乐配画朗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语: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优

3、秀诗句。比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生:“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师: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生;“疑是银河落九天”师: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生:“春来江水绿如蓝”师:又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师: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你看,好山,好水,好画,好诗。而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马上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短文答谢中书书2、理解课题。师:大家注意这个课题,“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啊?生:“谢中书”是个人名,题目

4、的意思是给“谢中书的信”。师:指导学生阅读,明确:“中书”是官职,“谢中书”指的是谢征。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3、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陵(现江苏南京)人。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陶隐居集,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帮助修订本草集注。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因为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

5、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其思想源于老庄,并受葛洪道教影响,亦杂有儒佛观点。主张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做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字词积累:之:的美:美景古来:自古以来共:都高峰:高耸的山峰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林四时:四季俱:都备:长久存在晓雾:早晨的雾将:将要歇:消散乱:此起彼伏欲:要欲界:即人间仙境。欲

6、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实:确实,的确。是:这自:从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未:没有与(y):参与,这里指欣赏奇:指奇山异水者:.的人2、整体感知: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

7、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本文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优美的意境。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再现它,激起读者审美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本文作者从如下几方面濡墨染彩、熔裁营构,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

8、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发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2、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

9、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动静结合,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3、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 “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

10、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4、节奏划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再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问题一:“歇”、“颓”的意思。问题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此句翻译。问题三:“沉鳞”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每人选择一句来翻译,再找1-2名学生做通篇介绍,要求优美流畅,师生点评。在理解的基础上分两大组进行朗读比赛;教师做出评价。2、理清思路

11、,欣赏结构美。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四季常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写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之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全文可分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4、朗读,品味语言美。 你觉得哪些字用得特别传神? (讨论,明确)一个“将”字活画出轻纱似的晨雾逐渐消散,于是山水从朦胧中依次显出。 一个“乱”字,充分写出了猿欢鸟叫的

12、群动之欢。 一个“欲”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夕阳鲜明的色彩和动感 一个“竞”字,着力表现了鱼跃清波的无限乐趣,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5、研读,体会意境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6、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怀?全文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

13、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

14、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同时又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及作者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以及对奇景无人欣赏的惋惜。五、课堂总结: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们脍炙人口的文章写尽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让我们去品味,让我们去感怀。其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灵性感染着我们,只要我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限美好。六、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分:写景四时之景仰视:高峰入云(山之美)俯视:清流见底(水之美)平视:青林翠竹(色彩美)美: 晨昏之景猿鸟乱鸣(动态美)沉鳞竟跃总:抒怀欲界之仙都 教学反思 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