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粤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64415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粤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一、教材分析“存在决定意识”,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特色的形成也必然受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影响。本节包括“民俗与环境”、“旅游与文化”两部分内容。其一,由我国的饮食文化切入,联系我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从饮食文化产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一步延伸出自然环境对民俗和文化的多方面的影响。这一段中设计了几个活动,都是紧扣人地关系的线索,让学生通过学习、交流活动,充分认识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其二,承接自然文化的线索,指出我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各民

2、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在世界上都是无与伦比的著名旅游资源。课本列举和简介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并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世界遗产作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大量穿插客家的风俗、饮食、服饰、民居等地方特色文化,让课堂内容亲切而富有感染力。这样设计突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使学生了解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及其形成原因、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分类;收集资料,比较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文化差异。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记住地理

3、知识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和家乡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抒发学生热爱锦绣河山、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伟大创作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民俗、旅游资源丰富。难点:国不同地方民俗的成因与该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四、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发现法、(模拟)参观法、CAI教学法。五、教学过程(一)课前预热展示:长城背景图片、课题。同时播放: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歌曲。学生活动:进场。设计意图: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正式授课做好铺垫。 (二)情境导入展示:一组赞美家乡的歌曲和图片。学生活动:欣赏歌曲和图片

4、。设计意图:了解我国各地的景观、文化不尽相同。过渡:刚刚欣赏了赞美家乡的歌曲和图片,我想到了一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灿烂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请大家翻到课本92页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出示课题并板书)(三)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了解我国不同地方民俗的成因与该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了解祖国和家乡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学生活动:1、朗读学习目标。2、把课文浏览一遍。设计意图:明确在本节课应达到的预期效果。过

5、渡: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当然不一样,那么他们的衣、食、住、行会有什么差异呢?常言道“安居才能乐业”,我们先看看各地不同的民居。 (四)住1、展示:四大古民居(固定)和蒙古包(流动)图片。2、展示:湘西吊脚楼和陕北窑洞图片。3、要求:对比南北方民居的不同点。学生活动:1、欣赏图片,获取信息。2、讨论,完成表格: 民居特点南方民居北方民居屋顶窗户墙体功能设计意图:培养学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都受到气候和地形的影响。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我们来看看各民族的人们是怎样装扮自己的。(五)衣1、展示:藏族、瑶族、傣族、白族、蒙古族、满族、

6、赣南客家人的服饰图片。2、问: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赣南山区的人们穿着藏袍下农田干活,方便吗?原因?3、问:再设想如果把海南岛居民的沙滩服和沙滩鞋给藏族牧民放牧穿,可以吗?原因?4、 展示小结:服饰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积淀,也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工具,也要受到气候,地形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活动:1、欣赏图片,获取信息。2、完成老师的提问。设计意图:了解我国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理解一个民族服饰的形成除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其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过渡:我国是一个对吃非常讲究的国家。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拿手好菜,其中以八大菜系最为出名。(六)食

7、1、问:谁知道我国八大菜系指哪八大?2、展示:八大菜系代表菜图片。3、展示:客家的几道名菜图片(小炒鱼、黄元米果、烧皮肉、粉蒸鱼)。4、问:客家菜有什么特点?(咸、辣)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我们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客家人勤劳、朴实的特点思考。5、小结: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形成了具有独特风味的地方菜系。学生活动:1、查阅地图册43页,了解我国八大菜系的分布。2、欣赏八大菜系图片。3、结合平常饮食分析客家菜的特点,并解释原因。设计意图:1、感受我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2、学生生活在赣南地区,对客家菜比较熟悉,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探讨饮食文化具有针对性。过渡:李白有一句诗

8、: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知道李白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吗?(船)你了解的传统交通工具还有哪些?(七)传统交通工具1、展示:爬犁、溜索、骆驼、船、马等交通工具图片。2、问:我国南北方传统交通工具是什么?其原因?3、展示:“南船北马”文字材料。 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4、小结:不同的地形环境下,交通工具也各具特色。学生活动:

9、1、欣赏我国各地的传统交通工具图片。2、探讨我国南北传统交通工具不同的原因。3、齐读“南船北马”文字材料。设计意图:1、了解传统交通工具的选择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2、了解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候环境影响了人类的出行和经济的发展。过渡:同学们!坐坐船,骑骑马,带上你的照相机,我们去各民族的节日里凑凑热闹。(八)旅游文化1、展示:四川藏族“若木尼”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壮族“三月三”歌圩日、苗族“跳坡节”、傣族“泼水节”、藏族“晒佛节”图片。2、展示:我国十大旅游胜地图片(要求学生猜一猜旅游胜地名称)。3、问:哪些是自然景观,哪些是名胜古迹?学生活动:1、欣赏我国少数民族节日图片。2、猜一

10、猜十大旅游胜地名称。3、区分自然景观、名胜古迹。4、朗读记忆我国十大旅游胜地。设计意图:了解我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灿烂的文化,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在世界各国中都是无与伦比的。过渡:请大家记住中国这十大旅游名胜,长大后一定要去看看。我还建议你要请一个导游,他能帮你更好的了解当地的旅游文化。(九)老师当一回导游1、老师为大家当一回导游(借学生证当导游证)。2、边展示赣县白鹭古村图片,边介绍。3、导游词:白鹭村,位于赣南客家中部地区赣县的北隅,距县城63公里,与兴国和万安接壤。它依山傍水,沿着鹭溪呈月牙形分布,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据载,白鹭村的开基人是唐代著名宰相钟绍京第1

11、6代孙钟舆。他当年放鸭从兴国来到此地,夜梦白鹭栖息于此,受其点化而定居该地,村庄也由此名“白鹭”。 这里至今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浓厚的客家文化。 到目前为止,白鹭村是江南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古村落,虽历经860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有一定规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比较突出的建筑有:恢烈公祠、绣花楼、王太夫人祠等。这些古建筑,大多是雕花门楼,用料讲究,构筑精细,建筑设计有着浓厚的江西天井式民居地方色彩,重视对采光和空间的质量。古代白鹭村的地理位置、水路交通条件给明清时期白鹭村的发迹带来很大的优势。其建筑和良好生态环境的协调,对我们今天的建设者们仍无疑是个很好的借鉴。好吧,现在我就带你们

12、去恢烈公祠看看!恢烈公祠又被人们称为“山沟里的大观园”,该建筑前后三栋,为白鹭最大的的联体建筑,屋内仅大小天井就16个大堂内有一块金砖,据说是故宫里流落到民间的唯一一块金砖。同学们,发现金砖可不能挖喔!要保护好古建筑、古文化遗产。学生活动:1、学生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听老师(导游)介绍白鹭古村2、观察导游的言行举止。设计意图:1、领略我们身边客家建筑文化的特色。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3、体会导游词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及其运用。4、注意观察导游的言行举止,为自己从当一回导游做准备。过渡: 同学们,请看这边,这里来了一批外地游客,他们想去客家文化城参观,而且想请一个导游为他们解说,同学们

13、都去过客家文化城,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十)学生当小导游1、活动安排:5分钟时间写一个介绍赣县客家文化城的导游词。2、展示:几张赣县客家文化城的图片。3、巡视: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4、活动安排:请2-3个学生当小导游。学生活动:1、欣赏赣县客家文化城图片。2、写导游词。3、自告奋勇当小导游。4、学生点评,谁更合适导游工作。设计意图:1、学写导游词,培养知识的收集、运用能力。2、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3、感受导游工作的幸苦和快乐。4、培养客观评介的能力。过渡:参观到此结束,请各位“游客”看看自己脚下有没有垃圾?(没有)不错,你们做得很好,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是全人类共同的

14、财富,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们。(十一)评价旅游中不文明现象1、文字展示:争做一名文明的游客。2、图片展示: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学生活动:1、欣赏图片。2、评价不文明的旅游行为。设计意图:1、辨别身边不文明的旅游行为。2、不文明旅游现象激起学生共鸣:争做一名文明的游客,保护全人类共同财富旅游资源。过渡:我国旅游资源及其丰富,中华文化多姿多彩,请你谈谈地理环境、中华文化、旅游资源的关系。(十二)小结展示:1、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对饮食、民居、服饰、风俗等都有影响。 2、地方文化各具特色:不同地域人们的饮食、民居、风俗、服饰等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3、文化与旅游:地方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基

15、础,我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加以保护、利用。学生活动:回忆知识,归纳小结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对地理环境、中华文化、旅游资源的关系有个整体认识。2、归纳总结提升。过渡:客家文化也十分具有特色,我们要去认识、传承和保护,学习了这节课,我布置大家一个任务。(十三)课外写篇小论文1、展示课外练习:课外收集资料,写一篇介绍赣县客家文化的文章,可以介绍某一个方面的(衣、食、建筑、习俗或劳动工具等)。2、(给大家一点灵感)播放:彭丽媛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歌曲。3、同时展示:赣南客家风情图片。学生活动:欣赏歌曲、图片。设计意图:1、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3、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过渡: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有)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十四)结束课堂展示:“保护中华遗产,传承中华文明” “爱家乡,爱祖国”学生活动:1、朗读。2、离场。设计意图:回味无穷【反思】本节课的优点:1、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生动活泼,达到了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技能的目的。2、整堂课情感教育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3、让学生当小导游是一大亮点,起到深化知识、活用知识的目的。不足: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