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了解制度 1_3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教案 粤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99271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了解制度 1_3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教案 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了解制度 1_3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教案 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了解制度 1_3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教案 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了解制度 1_3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教案 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了解制度 1_3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教案 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了解制度 1_3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教案 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了解制度 1_3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教案 粤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不放松对“三个代表”等党和国家政治方针的学习,每天收看听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工作一年后,荣誉地为由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成为正式党员,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1.3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了解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统一。教学重难点: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了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了解“一国两制”。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人民代表大会

2、制度(一)自主探究1、探究园:阅读P2526“材料透视透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文字及图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代表有哪些活动内容?(2)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2、新课导航(1)在我国,国家一切权力属于谁?(2)根据国情,请你说说我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必要性。(3)人民是如何行使手中的权力?(4)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什么是我国最高的国家机关?其职权有什么?(5)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二)讲解新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符合中国实际。2、在我国,人民享有

3、广泛的民主权利,这种权利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保障和实现。展示代表风采3、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展示代表投票4、人民是怎样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投影展示)5、说说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投影展示)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7、结论:(1)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构;(2)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8、想一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者有什么区别?(三)课堂小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者的区别。第二课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

4、众自治制度(一)自主探究1、阅读P2728“材料透视”“透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字及图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内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哪些内容?(2)这两种制度是如何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2、新课导航:(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在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什么?(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怎样的民族关系?(4)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5)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我国有哪些地方也实行这种制度?(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好处?(8)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重要性?(二)讲解新课(板书)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5、协商制度1、图片展示八大民主党派(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2、共商国是同舟共济提示人民政协的功能(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平等合作与协商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相互监督的。(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性质是多党合作

6、的重要机构,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政治协商在国家采取重大措施或决定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时,中国共产党都事先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取得统一认识,然后再形成决策。(5)易误知识提醒注意1:政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政协监督不具法律效力。注意2:人民政协不是我国的国家机构,政协不能行使国家职能;注意3:政协会议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内部会议。注意4:人民政协不是民主党派。也不是各民主党派政治联盟。不要认为政协中只有中共、民主党派,除此还有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6)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区别与联系图表展示找茬辨别(7)多党合作和

7、政治协商制度知识梳理(板书)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图片展现(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全国人大,各民族欢聚一堂)。2、(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怎样的民族关系?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政治上:民族平等;文化上:民族团结;经济上:共同繁荣(分别用图片加以说明)。(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才能保证少数民族人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根据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我国现在建立了哪些民族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作用?实行这一制度能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

8、各少数民族人民依法行使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3、结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图片展现)(三)课堂小结1、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2、两个区分: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

9、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课时:实践中的“一国两制”(一)自主探究1、阅读P32“讨论会”“认识我国政治制度,理解人民当家作主”文字及图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你认为上述发言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哪些说法存在偏见?请说说你的理由。(2)你能尝试举一例,说明我国的政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吗?2、新课导航:(1)“一国两制”的背景是什么?(2)“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实行“一国两制”具有什么重大的意义?(4)我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和观点是什么?(5)青少年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态度是什么?(二)讲解新课实践中的“

10、一国两制”(板书)1、“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2、实行“一国两制”具有重大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2)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我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和观点:(1)原则和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2)最佳方式:“一国两制”。(3)基本方针: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5)我们要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两岸的沟通与交流。(6)反对和遏制“分裂活动”。4、青少年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态度:(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2)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三)课堂小结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正式加入党组织后,又被多次任命为班级的党指导员,带领学生参加党课教训,自己也从中受益非浅,更加认识到了党员的先进性。做好本职工作,对一名党员来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