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069804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PT 页数:207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207页
放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207页
放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207页
放射源_第4页
第4页 / 共207页
放射源_第5页
第5页 / 共2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源(2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内蒙古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站 刘 桂 芳 2009年11月,辐射防护基础知识,2,1896年,法国科学家亨利贝可勒尔(H. Becquerel)发现,从铀的化合物中自发地发射出穿透力很强的不可见射线,它能穿透纸而使里面的照相底片感光。这一发现改变了原子是物质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的认识。从此,自然科学从原子时代进入了原子核时代。,第一章 原子核结构及其衰变,3,第一节 原子核结构及有关的一些常用术语,原子是保持元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911 年卢瑟福( R.C.RUtherford )根据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的假设 , 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组成。原子中央是带正电的原子核,

2、电子在核外围绕核运动。由于电子质量很小(me=9.109389710-31kg),所以原子的质量基本上集中于原子核(原子核的重量是电子的1846倍)。原子是电中性的。,一、原子核结构简介,4,现代原子结构,原子的直径约为10-10米。 原子核在中心约原子直径的1/10000。 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集中在原子核上 电子的质量仅为质子质量的1/1840。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为1.610-19库仑(C),定义为单位电荷。,5,二、有关原子核的一些术语,这一术语在核辐射防护中经常用到,它是指核内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并处于同一能态的一类原子。核素用符号AZX表示,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A为质量数,Z为核

3、电荷数。,1、 核素:,6,实际上核素符号X和质子数Z具有唯一、确定的关系,所以用符号AX足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核素,原子核的表示,原子质量单位等于一个碳12核素原子质量的1/12,记为u。1u=1.660565510-27 kg。 质子和中子质量几乎一样,分别为: mp = 1.00727644u mn = 1.00866522u,7,原子核物理常用术语及意义,核子数、中子数、质子数和能态只要有一个不同,就是不同的核素。,两种核素,A同,Z、N 不同。,两种核素,N 同,A、Z 不同。,两种核素,Z 同,A、N 不同。,60Co 60mCo 两种核素,A、Z、N 同,能态不同。,8,核素一般分为

4、放射性核素和稳定核素。锶-90,钚-239等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碳-12,氧-16等非放射性的核素称为稳定核素。到目前,包括人工制造的不稳定元素,人们已经知道有100多种元素。,9,同位素是指原子核内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那些核素。同位是指该同位素的各核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个位置,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性质。,2、同位素和同位素丰度:,10,如:铀-238、铀-235与铀-234等均为铀元素的同位素,而氢的同位素包括了11H(氕)、21H(氘)、3 1H(氚)三种核素。某些元素,例如锰、铍、氟、铝等在天然条件下 ,只存在一种核素 ,称为单一核素而不能说它们只有一种同位

5、素。核素和同位素是两个不同的术语,切勿混为一谈。,11,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称为同位素丰度。例如天然存在氧的同位素有三种核素 : 16O 17O 18O, 其天然含量的百分比即同位素的丰度分别为99.756%, 0.039%, 0.205%。天然铀的同位素有两种, 238U 和235U,其天然同位素的丰度分别为99.276%和0.724%。氢的同位素有三种11H 21H 3 1H,其丰度分别为11H99.985%, 21H为0.015%,3 1H在天然中不存在。,12,是指那些具有相同的质量数A和原子序数Z,但处在不同能态的核素。一般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质量数 A 后加上字母

6、m 表示 ,如锑-124,锑-124m1;锝-99,锝-99m等。,3、同质异能素:,13,1896年,法国科学家亨利贝可勒尔(HBecquerel)发现用黑纸包的铀盐仍可以使照相底片感光,实验结果说明铀盐可以放射出能透过黑纸的射线,由此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第二节 放射性及原子核衰变的主要类型,一、 放射性,14,在磁场中研究这种射线的性质时,证明它是由三种成分组成的。其中一个成分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与带正电的离子流的偏转方向相同;另一个成分与带负电的离子流的偏转方向相同;第三个成分则不发生任何偏转,继续沿着直线方向前进。这三种射线分别叫做射线、射线和射线。,15,16,(1)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

7、原子核(又称粒子)组成的,所以它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与正离子流相同。它的电离作用大,贯穿本领小。它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个厘米。 (2)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的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在空气中的射程因其能量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为几米至十几米。 (3)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所以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它具有间接电离作用,贯穿本领很大,在空气中的射程通常为几百米。,进一步的研究证明:,17,现在知道,有许多天然的和人工生产的核素都能自发地发射各种射线。有的发射射线,有的发射射线,有的发射射线,有的在发射射线或射线的同时也发射射线,有的三种射线均发射。铀发射的射线就是由三种不同成分的射线组成,

8、即、和射线。此外,原子核还有发射正电子、质子、中子、重离子等其它粒子以及自发裂变的情况。,18,由于原子核自发的变化而放射出各种射线的现象,称为原子核的放射性。能自发地放射各种射线的核素,叫放射性核素。实验证明,对放射性核素加温、加压或加电磁场,都不能抑制或显著改变其放射性。除了原子核的放射性,现在已被广泛应用的还有射线装置,它们主要有X射线机、粒子加速器、中子发生器等。,19,二、 原子核衰变类型,在原子核的衰变中,发生衰变的原子核叫母核,衰变后所产生的核叫子核。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主要有三种类型,它们分别叫做衰变、衰变和跃迁。,20,A,1衰变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粒子而转变成另外一种原子核的

9、过程,叫做衰变。经过衰变以后,子核的质量数比母核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其衰变式如下: ZXZ-2 Y+a 其中:X为母核,Y为子核,A为质量数,Z为原子序数。 射线实际上就是带两个正电荷的氦-4原子核,它们在磁场中只有轻微的偏转。 22688Ra(母体核素)22286Ra(子体核素)+Q(衰变能),A-4,21,2衰变 原子核由于自发地放射出粒子而转变成另外一种原子核的过程称为衰变。+射线是一束高速电子流,它们在磁场中有较大的偏转。原子核的-衰变有三种形式。它们是+衰变、 -衰变和电子俘获,其表达式分别为:,22,ZXZ-1Y+ +,A,A,23,电子俘获也是衰变的一种形式。所谓电子俘获,是

10、原子核俘获核外某一壳层电子,该壳层少了一个电子,出现一个空位。这时处于能态较高的电子就会跃迁到该壳层填补这个空位,多余的能量以特征X射线形式放出。 21482Pb(母体核素)21483Bi(子体核素) +-(电子,有时也写为e)+v(反中微子)+Q,24,3跃迁,跃迁主要包括同质异能跃迁和内转换。 原子核发生或衰变时,所产生的子核常常处于较高的能态 核激发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它要直接退激或者级联退激到基态,而当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能量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就会放出射线。这一过程叫做跃迁,也叫衰变。射线通常是在原子核进行衰变或衰变中伴随发射出来的。原子核激发态存在时间很短(一般约10-11-10

11、-13s),因而可以认为射线与、射线同时放出。,25,射线是光子流,其波长很短,也可以说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由于它们不带电,所以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放出射线的原子核其质量数、电荷数均保持不变,只是能量状态发生了变化,故又称这种过程为:“同质异能跃迁”。例如常用放射源137Cs和60Co都是由于母核发生-衰变后,子核处于较高激发态能级,在向较低能态或基态跃迁时便发出光子。137Cs的射线能量为662Kev;60Co放出两个射线,其能量分别为1.17Mev和1.33Mev。,26,内转换是指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把激发能给予核外电子,结果使该电子从壳层发射出来,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到基态。内转换也是跃

12、迁的一种,因为这种跃迁不放出光子,所以又称这种跃迁为“无辐射跃迁”。电子由于内转换被发射出去,外层电子填补空位仍可能发射特征X射线。 除了以上的三种衰变方式以外,原子核还可能发生其它的衰变,如正电子衰变,自发裂变等,但我们日常遇到的基本上就是这样三种衰变,其它的衰变方式很少碰到。,27,第三节 放射性衰变规律,一、 放射性衰变规律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母核由于不断生成子核,因此随着时间t的增加,母核数目将不断减少。通过大量的测量得出,任何一种放射性核素衰变都遵从下面的指数衰变规律: N = N0 * e-t No为起始时刻(t=0)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N为t时刻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28,以22

13、2n(常称氡射气)的衰变为例,把一定量的氡射气单独存放,实验发现,在大约4天之后氡射气的数量减少一半,经过8天减少到原来的1/4,经过12天减到1/8,一个月后就不到原来的1/100了。衰变情况见图a,如果以氡射气的数量的自然对数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作图,见图b,则可得到线性方程。,222Rn的衰变规律图,图 a,图 b,30,当同一类核素的许多放射性原子核放在一起时,我们不能预测某个原子核在某个时刻将发生衰变。实际上,衰变是一个统计的过程,大量的放射性原子核会先后发生衰变,总的效果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放射源中的原子核数目按一定的规律减少。,31,二、 衰变常数、半衰期,1 衰变常数 上式中

14、常数称之为衰变常数,是表征原子核发生衰变或发生同质异能跃迁几率的一个常数,量纲是时间的倒数(s-1,min-1,d-1,a-1)。显然,的大小决定了放射性核素衰变的快慢,越大,衰变越快;越小,衰变越慢。反映原子核本身的特性,不同的放射性核素,衰变常数不同,既不随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电磁场以及核素的化学状态等条件而变化,也与这种核素如何形成的或何时形成的都无关。,32,2半衰期 表征放射性核素自发核跃迁的另一参数是半衰期,它是指某种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素因发生自发核跃迁而减少到原来原子核数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1/2表示,量纲:年(a)、天(d)、小时(h)、分(min)和秒(s)。 不同的放射性

15、核素T1/2的差别可能很大,如:238U:T1/2=45108a,镭衰变产生的氡-222(室内监测项目),T1/2=3.825d。,33,T1/2与的关系:T1/2=ln2/=0.693/,可见T1/2与成反比关系,即T1/2愈长,衰变常数就愈小;T1/2愈短,愈大。如 23892U的=4.88310-18s-1 ,22286Rn的=2.09610-6S-1。 指数衰减规律在核辐射防护、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和生产等方面,都有重要用途。从放射性衰变的指数规律,可知某一放射性核素,当经过n个T1/2以后,则尚未衰变掉的核数仅为原来核数的(1/2)n,从而可以知道该放射性核素的现存量。如出厂活度为10

16、0mci钴-60放射源,其半衰期为5.27年,经过若干年后的现存活度为:3.2年后:65.65mci; 5.27年后:50mci; 10.6年后:25mci; 15.27年后:13.43mci。,34,3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 衰变规律N = N0 * e-t,所描述的是放射性核的数目随时间的衰减,由于测量放射性核素的数目很不方便,而且往往没有必要,我们所感兴趣的又便于测量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核发生了衰变的数目。,35,单位时间内某种原子核衰变的数目,叫做该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通常用A表示。放射性活度和放射性核数目具有同样的指数衰减规律,即: A=N=* N0 * e-t= A0 * e -t, 式中, A0 = *N0是放射源的初始放射性活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