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式挡土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068845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悬臂式挡土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悬臂式挡土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悬臂式挡土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悬臂式挡土墙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悬臂式挡土墙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悬臂式挡土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悬臂式挡土墙(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悬臂式挡土墙的设计,主要内容: 1.概述 2.构造要求 3.悬臂式挡土墙的设计,一、概述,悬臂式挡土墙是一种轻型、新型的支挡结构,广泛用于国内外的公路、铁路工程中,该结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由立臂、墙底板、凸榫组成,如图1所示,该种挡墙具有以下特点:依靠自重和墙底板以上的填筑土体的重力维持墙体的稳定,适用于石料匮乏的地区以及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填方地段,墙高一般小于6m。,二、构造要求,1.基础需满足: (1)埋置深度不小于1m (2)冻结深度不大于1m时,埋置深度应在冻结线一下0.25m(弱冻胀土除外),同时满足(1); 冻结深度不大于1m时,基础埋置深度不小于1.25m,同时还应将基底至冻结

2、线下0.25m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换填为弱冻胀土或不冻胀土 (3)受水流冲刷时,基础埋置深度不小于1m (4)在软质岩层地基上,基础埋置深度不小于1m,2.对于墙底板,一般水平放置,顶面自与立臂连接处向两侧倾斜。墙踵板水平长度由抗滑稳定性计算,靠立臂处厚度一般为(1/121/10) H,且不应小于2030cm 墙趾板的长度应根据墙体的抗倾覆稳定性、基底应力和偏心距等条件确定,一般可取为(0.150.3)B,其厚度与墙踵相同。通常底板宽度B由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决定,一般可取墙高的0.60.8倍。当墙后为以一地下水位较高且地基承载力很小的软弱地基时,B值可能会增大到1倍的墙高或者更大 3.墙身混凝土的

3、等级不宜低于C20,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墙后填土应在墙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进行,填料应分层夯实;伸缩缝的间距不应小于20m,缝宽23cm,缝内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宜小于2cm,4.挡土墙的排水管,应按上下左右23m交错设置,排水孔的坡度为4%,进水侧设置反滤层,厚度不得小于0.3m,在最低一排排水孔的进水口下部应设置隔水层,当墙背填料为细粒土时,应在最低排排水孔至墙顶以下0.5m高度以内填筑不小于0.3m厚的砂砾石或者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反滤层,反滤层的顶部与下部应设置隔水层。,(1)立臂,悬臂式支挡结构由立臂和墙底板两部分组成。为便于施工立臂内侧做成竖直,外侧做成

4、1:0.021:0.05的斜坡,具体坡度值将根据立臂的强度和刚度要求确定。当支挡墙高不大时,立臂可以做成等厚度的。墙顶的最小厚度通常采用2025cm。当墙高较高时,宜在立臂下部将界面加厚。,(2)墙底板,一般水平设置,通常做成变厚度,底面水平,顶面则自与立臂连接处向两侧倾斜。 墙底板由墙踵板和墙趾板两部分组成,其长度和高度由全墙抗滑稳定性验算确定。底板在与立臂相接处厚度为(1/121/10)H,而墙趾板与墙踵板端部厚度不小于30cm;其宽度B可近似取(0.60.8)H,当遇到地下水位高软弱地基时,B值应增大。,(3)凸榫 为提高挡土墙的稳定能力,底板可以设置凸榫。为使凸榫前的土体产生最大的被动

5、土压力,墙后的主动土压力不因设凸榫而最增大,凸榫应设置在正确的位置上。凸榫的高度,应根据凸榫前土体的被动土压力能够满足全墙的抗滑稳定要求而定。凸榫的厚度除了满足混凝土的直剪和抗弯的要求外,为了便于施工,还不应小于30cm。,三、悬臂式挡土墙的设计,拟定墙身截面,荷载计算,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抗滑稳定性验算,地基承载力验算,结构设计,最大裂缝宽度验算,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不满足,不满足,不满足,加凸榫,加长墙踵板,4.1.1墙踵板长度计算,墙踵板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一般情况下: 有凸榫时: (1)如图2所示的路肩墙,有,(2)对于如图3所示的路堤墙,计算公式如下:,(3)当立

6、臂面坡不垂直时,应该对按上两式墙踵板计算的长度进行修正:,4.1.2墙趾板长度计算,(1)对于路肩墙(见图2) (2)对于路堤墙(见图3) 如果由B=B1+B2+B3计算出的基底应力或偏心距 eB/6,应采取加宽基础的方法加大B1,使其满足要求。 式中:,2.墙身内力计算,4.2.1立臂计算 立臂为固定在墙底板上的悬臂梁,各截面的剪力、弯矩计算公式如下(计算简图如下所示):,4.2.2墙踵板的内力,墙踵板是以立臂底端为固定端的悬臂梁,内力计算图下图所示。,4.2.3墙趾板内力计算,各截面的剪力以及弯矩如下所示:,3.凸榫的设计,在墙身底部设置凸榫基础,是增加挡土墙抗滑稳定的一种方法,需将整个凸

7、榫置于过墙趾与水平成 及通过墙踵与水平成 的直线所包围的三角形范围内,如下图所示。,4.3.1凸榫的位置,由上可知,凸榫的位置、高度、宽度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凸榫前侧距墙趾的最小距离为:,4.3.2凸榫的高度,上式中 , , 墙趾、墙踵及凸榫前缘处基底的压应力,其余符号同前,4.3.3凸榫宽度,式中:,5.墙体钢筋混凝土配筋设计,悬臂式支挡结构的立臂底板,按受弯构件计算。除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斜截面承载能力需要验算外还需要进行裂缝宽度验算,其验算公式如下: 所需受力面积按下式计算:,5.1立臂钢筋设计 (1)立臂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12mm,底部钢筋间距一般采用100150mm,顶端受力钢筋不应大于500mm (2)可将立臂钢筋切断,仅将1/41/3受力钢筋延伸到板顶。钢筋切断部位应在理论切断点以上再加以钢筋锚固长度25d30d。 (3)分布钢筋直径为不小于6mm,间距40cm50cm,截面面积不小于立臂底部受力钢筋的10%。,5.2底板钢筋设计,(1)墙踵板受力钢筋,设置在墙踵板的顶面。受力筋一端插入立臂与底板连接处以左不小于一个锚固长度;另一端按材料图切断,在理论切断点向外伸出一个锚固长度。 (2)墙趾板的受力钢筋应设置于墙趾板的底面,该筋一端伸入墙趾板与立臂连接处以右不小于一个锚固长度;另一端一半延伸到墙趾,另一半在B1/2处再加一个锚固长度处切断。如下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