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点申报书之工程硕士(电子及通信工程)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2047978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53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硕士点申报书之工程硕士(电子及通信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专业硕士点申报书之工程硕士(电子及通信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专业硕士点申报书之工程硕士(电子及通信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专业硕士点申报书之工程硕士(电子及通信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专业硕士点申报书之工程硕士(电子及通信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硕士点申报书之工程硕士(电子及通信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硕士点申报书之工程硕士(电子及通信工程)(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3 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工程领域) : 电 子 与 通 信 工 程 申报单位名称: 淮 北 师 范 大 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 2013 年 12 月 18 日填 - 1 - 论 证 报 告 论 证 报 告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和安徽省“十二五”规划中所列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国民 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电子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培养高级应用型 人才对促进行业和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徽省内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多分布在合肥地区, 在皖北地区尚无这一 硕

2、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由于地域差别,皖北地区引进高端人才相对较难,制约了企业以 人才支撑技术发展的进程。因此,在皖北地区设立此硕士专业点十分必要。 我校申报的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相关支撑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类” 建设已有十多年的历程,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适合研究生培养的优良设施。相关学术性 硕士授权学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应用数学”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软件工程”为 硕士专业的招生、 培养提供经验借鉴。 学院与十多家电子与通信类企业建立了实践基地, 为电子与通信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高度重视电子与通信工 程专业人才培养,将此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对

3、象,为此硕士专业培养提供了保障。 (一)人才需求和招生计划 (一)人才需求和招生计划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实 用型高级人才需求快速增加。 从全国需求看,电子与通信企业数量增加快,人才需求量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供 不应求。 从全国需求看,电子与通信企业数量增加快,人才需求量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供 不应求。近些年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培养了一批电子与通信方面的高层次人 才,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人才支撑,但与我国电子与通信产业发展需求相比,高层 次应用型人才仍有很大缺口。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 备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企

4、业数量由 2011 年的 10816 家增加到 2013 年 12456 (截止 2013 年 9 月)家,以每年近千家的速度增加,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2010 年,规模以上电 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达 880 多万人,比 2005 年增长 329 万人,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 比重从 2005 年的 8%提高到 10%。 “十二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中电子与信息从业 人员将达 1300 万人左右,再加上其他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就更多。在这些 人员中,按照 5%的应用型硕士需求比例,硕士需求将增加 25 万人以上。特别是在智能 系统设计、通信系统设计、智能检测、多媒体信息处理、电子器件

5、设计与封装等方向上, - 2 - 高端应用性工程技术人员更是供不应求。 从省内需求看,相对于其他行业需求而言,人才需求量较大,对电子与通信技术方 面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加速度快。 从省内需求看,相对于其他行业需求而言,人才需求量较大,对电子与通信技术方 面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加速度快。安徽省电子与通信类规模以上企业由 2011 年的 370 多家增加到现在的 460 多家,再加上中小型企业及私营企业,数量就更多。从业人员由 2011 年的 15 万多人增加到现在的 22 万多人。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近 5 年,就业需求 岗位将增加 16 万人左右,对应用型硕士的需求每年将增加 1500 人左右。

6、从学校周边看,从学校周边看, 皖北及其周边地区有 300 多家电子与通信企业, 从业人员近 3 万人, 按照企业数量每年 10%的增长速度,对此专业应用型硕士需求每年将增加 150 多人。目 前,这些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数量,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 大。很多企业现有的员工中,应用型硕士比例还达不到 5%的比例,因此,在不影响员工 工作的前提下,采用就近培养方法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对皖北及周边电子与通信类人 才队伍的充实十分迫切。 在我校设置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授权点具有良好的生源条件,每年招生 30-50 人有充足的生源保障。首先, 在我校设置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授权点

7、具有良好的生源条件,每年招生 30-50 人有充足的生源保障。首先,在皖北、鲁南和豫东地区,尚无一所具有电子通信硕士专 业授权点的高校。从企业的需求看,多数电子与通信企业都想通过继续培养提高员工的 素质和技能。 这为电子与通信工程提供了充足的生源。 其次,其次, 在皖北及其周边的高校中, 每年电子与信息类本科毕业生有 1000 多人,其中有几百人留在皖北及其周边地区,我 校的二本和三本每年都有电子与通信方向的毕业生近 300 人, 每年在皖北工作的有近百 人, 这些人中, 很多都有几年的工作经历, 也是我校电子与通信硕士专业主要生源之一。 此外,此外,学校周边地区有 20 多所的高职、高专学校

8、,这些学校的老师都迫切需要在职进 修,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每年毕业的应届本科生也能为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专业提供部分生源。最后最后,我校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已设置十多年,相关学术性硕士授 权学科也设置多年。学校具有良好的师资、设备及其他硬件条件,与十几家企业共同建 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在我校设置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点,符合专业布局发展 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源条件,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培养目标定位 (二)培养目标定位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的培养侧重于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的培养侧重于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主要为电子和通信相 关企业培养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在加强职业道德

9、、创业精神等方面培养的前提 下,培养学位获得者在智能控制及自动化系统设计、通信系统设计、智能检测及多媒体 - 3 - 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能力。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培养对口人才,促进地方企业技术 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 依据我校的“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中的人才培养规划,制订了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专业未来五年建设和发展规划。 (三)培养方案和培养方式 (三)培养方案和培养方式 专业硕士培养强调人才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先后到石家庄、合肥、徐州、 南京等地方就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题调研,广泛听取建议和意见。回来后组成 导师团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体现企业人才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10、在满 足基础课程要求的前提下,开设宽广的专业选修课,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调整。 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在职和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在职攻 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在职学习,但要求在校学习 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在职硕士必须有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时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 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这些都保证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 (四)质量保障条件 (四)质量保障条件 (1)制度保障 (1)制度保障 在我校“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学院和企业共同 参与的建设领导小组,由学科带头人、企业导师和相关行政领导组成,全面负责电子与 通信工

11、程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强化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对硕士点建设的职责,成立硕士 专业培养建设委员会,对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过程进行组织、协调和科学决策。制定了 双导师职责条例,明确双导师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指标,做到分工明确。制定了团队考 核制度,从不同的方面加强对创新团队的考核和激励。 (2)经费保障 (2)经费保障 学院在研纵向科研经费700多万元,横向项目经费800多万元。未来三年内,通过各 种途径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计划三年共投入经费500万元用于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专业研究生培养,保证人才培养的经费需求。 (3)师资保障 (3)师资保障 多年来学校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团队。如与淮北

12、矿业股份公司通讯 计算机处合作, 建立了信息与控制教学团队; 与淮北市供电公司、 移动公司等单位合作, 成立了现代电子与通信技术团队,此团队获批淮北市第三批“555”产业创新团队。与 安徽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生物仪器研发团队。学院现有电子与通信 - 4 - 专业类教授 11 人,副教授 20 人,其他职称人员 18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专职人员 12 人,在读博士 11 人,近两年大部分将回校工作,为电子与通信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提供 了充足的师资。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外聘教师中,具有经验丰富的专硕指导教师 2 名,为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培养进行理论指导,大型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

13、高级工程 师为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指导。外聘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 6 人,副高职称 12 人,为实行双导师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教学条件保障 (4)教学条件保障 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建立了以电子和通信类课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 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在选修课的设置中,体现了设置面宽,突出企业需求为导向, 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思想,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权。教学方式力求多样化,在教学 中采用课堂教学和企业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采用“项目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学生可将企业的技术难题带入课堂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目标, 完成课程学习。 学校图书馆有充足的电子与通信类电子

14、数据库和图书,学院建有创新实验室,有适 合电子与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型设备,建有“电工电子省级实习示范中心”和“基础 物理省级示范中心” ,拥有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平台、计算机控制实验平台、通信系统 设计实验平台等,为培养优秀专业硕士提供了设备上的保障。 (5)实践基地保障 (5)实践基地保障 学院在长期的专业建设中, 与淮北矿业股份公司通讯计算机处、 淮北无线电管理处、 淮北巨盾矿山机械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淮北分公司、中国电信淮北分公司、中国电信亳 州分公司、中电集团第五十四所、中电集团第十三所、中科院安徽光学机械研究所、福 建冠捷电子有限公司、杭州大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江苏绿扬电子仪器集团有限

15、公司、 湖北众友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和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共同建立了十 多个实践基地,这些单位实践条件和设施优良,为学生学位论文的完成提供良好的实践 环境。 (四)自身优势与特色(四)自身优势与特色 相关学科学术型硕士点建设为硕士专业点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 十多年的电子与通 信本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实践基地建设为硕士专业点建设奠定了基础。承担和参与产 学研项目 50 多项,为电子与通信硕士专业培养积累了经验。多年来,为电子与通信行 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 1500 多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自 - 5 - 身的特色。 (1) 智能控制及自动化 (1) 智能控

16、制及自动化 本方向主要研究人工智能方法在矿业生产自动化及矿业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取 得了系列应用性成果。 特别在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产煤生产过程中煤的传送和多机组协 同工作,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煤矿企业瓦斯灾害防治与控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 成果。本方向承担国家级项目 3 项,省部 3 项,其他项目 20 多项。在ASOC 、 ESWA 、 控制理论及应用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40 多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 奖 1 项,机械部工业科学技术奖 1 项,获其他科技奖励 4 项。 该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陈得宝,李明,陈金宝 (2) 通信系统设计 (2) 通信系统设计 本方向主要研究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及其在雷达天线设计与射频通信中的应用, 研 究无线通信技术在井下人员定位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处理轴向方向 45 度以内的电磁散 射问题及多体目标进行雷达散射截面的计算;采用图形电磁学(GRECO)方法,设计可 视电磁散射计算平台;采用无线通信和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井下人员的定位等方面取得 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本方向承担国家级项目 4 项,省部级项目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