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种群和群落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47669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种群和群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种群和群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种群和群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种群和群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种群和群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种群和群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种群和群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课时作业13种群和群落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河南郑州二模)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进而影响种群数量答案:C解析:分别表示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A错误、C

2、正确;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是控制性别比例,D错误。2(2017湖南衡阳一模)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没有影响答案:D解析:果园中有各种生物,此群落存在垂直结构,A正确;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

3、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正确;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可能对果树的产量有影响,D错误。3(2017福建龙岩一模)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改变答案:D解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D错误。4(2017山东青岛期末)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

4、确的是()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正确;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错误。5(2017江西吉安一中期中)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

5、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为(Mn)m只答案:B解析:样方法应做到随机取样,常采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A正确;种群密度的调查对于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蚜虫、跳蝻等采用样方法,对于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则采用标志重捕法,故对于蛇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标志重捕法是一种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结果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C正确;根据,可计算出该鹿群的总数,D正确。6(2017山东莱芜一中一模)下图表示在鱼塘中饲养鲤鱼时,鲤鱼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

6、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鲤鱼的数量为K,则在t1时鲤鱼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t2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若在t2时鲤鱼的数量为K,则在t1时鲤鱼的数量为K/2,B正确;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过t1t2间,捕捞后使鱼种群数量在K/2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在t1t2时,该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还在增长,D错误。7(2017河北滦南一中期初考)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

7、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C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C解析: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与图甲相符,A正确;据图可知,甲表示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乙是捕食,丙是竞争,噬菌体是寄生生物,B正确、C错误;根据丙图可知,开始时两物种都能存在,说明存在种内互助与竞争,后来一种生物消失,X的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D正确。8(2017山东莱芜一中一模)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川

8、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答案:B解析: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然发生微小的变化,D错误。9(2017江西南昌二模)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

9、考察了该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2(幼年)38(成年)9(老年)个体数413398409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鱼种群数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快速增加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C不同年龄段的该鱼生活在不同深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从该鱼种群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约占该鱼种群获得能量的10%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幼年个体、成年个体和老年个体比例相当,说明该鱼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则该鱼种群数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鱼的活动能力较强,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该湖泊中的不同年龄段的该鱼属于同一个种

10、群,而群落的垂直结构描述的是不同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而该鱼所处的营养级可能还有其他生物,D错误。10(2017山东德州期末)关于标志重捕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用于调查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B调查时随机选择捕获动物的区域C重捕的空间与方法必须同第一次一致D动物的迁入、迁出将导致估算结果误差偏大答案:A解析:调查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样方法,A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选择捕获动物的区域,B正确;重捕的空间与方法必须同第一次一致,C正确;动物的迁入、迁出将导致估算结果误差偏大,D正确。11(2017广西钦州二

11、模)下列关于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样方法适用于调查草地中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B标记物脱落会导致标志重捕法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C应在患者的家系中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D黑光灯诱捕法与取样器取样法的原理均是利用了动物的趋暗性答案:B解析:单子叶植物常常长成一片,即一株可以发出多个茎秆,不好区分,不适宜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适于采用样方法调查,A错误;标记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减少,所以计算出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B正确;应在患者的家系中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发病率,C错误;黑光灯诱捕法的原理是利用了动物的趋光性,D

12、错误。12(2017天津南开一模)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为1.5C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答案:C解析: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田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A错误;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为10.0151.015,B错误;若已被捕捉、

13、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C正确;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田鼠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2017四川绵阳三模)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典型的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布着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植物的这种分层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1)森林中自上而下这种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_结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2)当森林遭受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林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的功能,这种现象反映出_。(3)为调查该森林中

14、金丝猴的种群密度,第一年捕获30只猴,其中金丝猴5只,做标记后原地放回,第二年又捕获了30只猴,其中有标记的金丝猴2只,没有标记的6只。在不考虑迁入、迁出、出生、死亡等情况下,此地区金丝猴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_只。答案:(1)垂直物种丰富度(2)生态系统本身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抗性(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20解析:(1)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2)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

15、持原状的能力,即抵抗力稳定性,说明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3)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可知此地区金丝猴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58220。14(15分)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上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图中,Oa,物种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_;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_;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_。(2)该坡地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