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46099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题60分)1、我国先秦时期政权更替的顺序是A、夏、商、周 B、周、商、夏 C、夏、周、商 D、商、周、夏2、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实行分封制 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3、西周时期,一诸侯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

2、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死后,继承他的爵位的应该是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4、“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5、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中央集权 B家国一体C天下为公 D官僚政治6、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

3、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7、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8、关于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 B、 C、 D、9、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0、关于我国行

4、省制度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 B、有利于国家统一C、在全国各地均设行省 D、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11、“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指的是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12、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13、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A、外国列强大批入侵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14

5、、 一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指出了战争的实质C、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15.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16、下列哪一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7、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A、淞沪会战

6、 B、太原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徐州会战18、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屠杀中国和平居民的人数是A、10万以上 20万以上 C、30万以上 D、100万上19、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此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20、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的积极抗战 B、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C、海外人士的大力支持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21、定都天京后,天王临朝时,只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几个王可以进见,其他官员都排列在大门内,按照仪式跪拜,呼喊“万岁”,这些表明A太平天国

7、政权具有封建化趋势 B太平天国政权已转为封建政权C清朝用封建思想腐蚀太平天国 D洪秀全已经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代理人22、下列文件属于太平天国 天朝田亩制度 海国图志 资政新篇 权利法案A、 B、 C、 D、 23、资政新篇载:“倘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悟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这是洪仁玕对哪一事件总结的教训A、安庆失守 B、天京事变 C、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24、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A、洪秀全 B、洪仁玕 C、孙中山 D、康有为25、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华兴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同盟

8、会2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27、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孙中山所说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爆发 B、中华民国成立 C、清朝统治被推翻 D、临时约法颁布28、去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们所选择的地点?A、江西的瑞金 B、贵州的遵义 C、江苏的南京 D、陕西的延安29、文献记录片走

9、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头发,毛打趣的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战役是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百团大战A、 B、 C、 D、30、在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摆放着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二、判断题 (每题2分,正确的选择A,错误的选择B,共计10分)31、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 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

10、 制,构成我国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32、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秦朝中央官制和 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33、汉朝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34、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战争是不可能出现的。3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国侵略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三、材料解析题(共两大题,20分)36、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

11、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 始皇本纪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的主要对象。(3分)(2)根据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

12、当时的主要作用。(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2分)(4)综合以上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政治演进的趋势。(2分)37、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