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46090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本试卷共1页,1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检查试卷与答题卷是否整洁无缺损,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和座位号。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的题目序号后,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

2、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 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降出奉行。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这一变化使得 A决策机制更加完善B政务处理更为快捷C官僚机构急剧膨胀D皇帝权威有所加强2. 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A中央

3、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3. 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古希腊的“文明”内涵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B城邦政治C直接民主D轮番执政4. “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不可磨灭的烙印”主要是指: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法成为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C罗马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 D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5. 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获

4、得了巨大成就,其根本性变化在当时表现为 A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的混合政体思想 B源于13世纪以来的传统政治形式C提高议会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 D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制衡学说6. 为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美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推行三权分立B建立联邦制C确立民主共和D实行总统制7. 1877年,法国一家君主派报纸写道:“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猪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段言论反映了法国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B共和道路艰难曲折C共和派的力量强大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8.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提出递交国书一项,只是按照西方的国际法惯例行事,并没有考虑到满清朝廷的特殊国情;当满清朝廷提

5、出见皇帝需要磕头时,被他们以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理由加以拒绝。据此可知 A西方挑战满清统治的合法性B西方假借国际法制造战争借口C清廷利用近代外交抗衡西方D清廷拒不承认西方的平等地位9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说,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材料中的“乌托邦”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B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C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D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10.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下层民众

6、的冷漠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11. 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这说明 A义和团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B列强“以华制华”方针失效C列强最大化维护在华利益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趋于缓和12. “武昌起义后,立即出现许多党派争取参加政府的局面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都欢欣鼓舞地迎接这个胜利。更是表现出一种以往从未有过的新气象。”材料中的“新气象” A确保了辛亥革命的成功B导致了封建统治的崩溃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实现D反映了民主精神的激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1

7、3.(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材料二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第五十二条 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

8、规以法律定之。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实,各举两个例子分别说明材料中的两种分权模式。(18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4分)14. (26分)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材料二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 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象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牟世安鸦片战争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10分)(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结合所学概括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后果。(6分) 分析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10分)安全生产工作怎么要求都不过份,怎么重视都不过份,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