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_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42640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_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_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_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_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_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_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南宫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_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题名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年级学科高一年级 生物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二节,与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准备。所以,这节的内容安排很巧妙,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本节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内容:.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

2、,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

3、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的特点;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2、过程与方法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辨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和大胆想象能力;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教学重点1、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2、生物

4、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1、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如何体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2、生物膜的空间立体结构;3、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知道了组成细胞的分子、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2、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四、教学过程设问引入“问题探讨”体验“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阐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5、”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1):探究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展示材料:欧文顿的实验及其相关的图片 教师:根据实验,你能提出什么假说?教师:在得出结论之后,还有没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呢?学生: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构成的。学生:有必要,通过鉴定能更准确地说明问题。引起学生对生物膜结构探讨的兴趣问题(2):探究这些物质是如何组成膜的?大家分组讨论,利用手中的磷脂分子模型摆出下面两种情况下磷脂的分布情况在空气-水界面上完全浸没在水中教师:假如你是当时的科学家,当你做实验时发现单分子的磷脂分子正好是红细胞的两倍时,大胆地展开你的想象力,你能做

6、出什么假说?教师:那这两层磷脂分子在细胞中又是怎样排布的呢?再分小组讨论、利用你手中的模型摆出来吧。学生:小组代表上黑板演示学生:细胞膜中的磷脂是两层的。学生:分组讨论,共可有六种排布方式,并提出细胞膜应两面都处于水环境中,所以讨论得到正确的排布方式。学生开始学习模型建构的方法问题(3):那蛋白质和磷脂的位置关系又是如何的呢?展示材料:罗伯特森的单位膜模型提出假说:连续的脂质双分子层组成膜的主体,磷脂的非极性端朝向膜内侧,极性端朝向膜外两侧,蛋白质以单层肽链的厚度,通过静电作用与磷脂极性端相结合,从而形成蛋白质磷脂蛋白质的三层结构,称之为单位膜。他提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具有相同的膜结构。单位膜

7、模型的主要不足在于:把生物膜的结构描述成静止的、不变的,这显然与膜功能的多样性相矛盾。单位膜结构模型继承了前人的有关结论,又成功地利用了先进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作为证据。但是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刚性的结构,这一点很快又被新的技术手段下的实验所否定。问题(4):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不是静态的呢?教师放映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病原体、细胞分裂的动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膜不是刚性结构。展示材料: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学生:分组讨论“单位膜模型”是怎么提出来的学生通过实例和实验分析细胞膜的流动性学生开始学习模型建构的方法了解假说是怎样提出的;了解

8、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发展的作用教师:那流动镶嵌模型的具体内容是如何的呢?阅读有关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做出总结复习强化: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六、教学评价设计分组,小组抢答,其他组评论或提出质疑,打分七、教学板书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 2、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3、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问题为纽带,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投

9、入学习。最终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而且所掌握的知识是丰满的,这样获得的知识才具体、才牢固、才能灵活应用;其获得的也不只是知识,而是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气氛既轻松又紧张,同学们时而疑惑满面,时而又笑容满堂;教师也没有了一厢情愿传授知识的无奈。 教学中,也显示出了一些问题。如,学生问题意识薄弱。我想,大概是因为在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少学生已经懒得思考、甚至不会思考了;另外,在构建模型时,部分学生无法在有限时间内想到完整的解决方案;部分学生语言描述不够准确等。 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

10、式,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模式直接相关。通过这一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只有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师角色,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才能真正实现生物课堂的高效教学,而探究则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探究,很多教师的理解是有误区的。不少教师片面地认为探究就是全程式的、实验式的探究,探究就得要分组、就得是热热闹闹的活动。所以很多教师在尝试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探究活动太浪费时间,场面热闹却收效甚微;学生底子薄、思维能力差,合作交流意识缺乏、问题讨论不起来,探究有因无果所以,现在在我们这些教育较为落后的地区,新课程理念对于不少教师只是一句口号,仍然是换汤不换药。实际上,探究是多侧面、多形式的,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探究,可以更多的是进行思维上的探究。创设情境,以梯度式的问题引领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推理,建构知识,提高能力。新课程非常强调探究式教学,实际上探究教学不单是一种教学模式,更重要的应当把它当作一种思想、当作一种理念,融入到我们的课堂当中。安全生产工作怎么要求都不过份,怎么重视都不过份,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