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基础》拓展资料第一部分 案例-太湖蓝藻爆发

上传人:Q53****683 文档编号:62040014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基础》拓展资料第一部分  案例-太湖蓝藻爆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环境学基础》拓展资料第一部分  案例-太湖蓝藻爆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学基础》拓展资料第一部分 案例-太湖蓝藻爆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基础》拓展资料第一部分 案例-太湖蓝藻爆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湖蓝藻爆发太湖是上过第二大淡水湖。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太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最高水温出现时间在7、8月,年最低水温出现时间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高水温达38,最低水温0,水温年变幅介于29.538.0之间。太湖主要水源有二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太湖地区城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发达,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业产值也占有较高比重。太湖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但是太湖蓝藻爆发与富营养化问题也十分严重。90年代中后期,太湖西部、北部开始频繁暴发蓝藻。2007年夏天

2、,因太湖蓝藻的暴发,无锡市发生了饮用水危机。2008年,太湖水质总体为劣类。湖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2011年4月,太湖水质评价总体为劣类,中度富营养。与2010年同期相比,太湖水质有所好转;中度富营养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在了解太湖自然与经济背景后,我们可以初步分析太湖污染、蓝藻爆发的原因为:太湖水污染主要是由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水产养殖、城市化、船舶造成的污染以及二次污染。(1)工业点源污染: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污染迅速蔓延 工业建设和发展大量需要用水,许多工厂为了用水与排放方便,便建设在太湖周边,这些工厂包括化工、纺织印染、黑色冶金等。工厂分布分散,经营方式多变,

3、加工形式粗放,其排出的污水多未经过处理,排入太湖后造成的污染极度严重,湖水变黑变红。(2)农业面源污染: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的急剧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 随着工厂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太湖周边的农业用地大量被侵占,农村的人地矛盾大大加剧。随着耕地的流失,为了保证粮食的产量,农民不得已使用大量的农药与化肥来增产,污染了土壤与水源。肥料中的营养物质入湖后更是大大加重了太湖的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发绿发臭。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化肥使用量有所减少,但农业发展对水域环境变化新的影响因素又出现,如大规模的养殖业,在太湖边建成的养殖场将未经处理的废弃物排入太湖,使污染和营养化进一步加剧。(3

4、)城市化带来的水体污染:生活污水已成为太湖流域主要的污染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改善显著,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逐步城市化。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生活中的生活垃圾、粪便、第三产业用水和航行船只排放的污水也成为了污染太湖的一部分。大量使用的洗涤剂中磷含量很高,这也是太湖藻类爆发的一大促成因素。(4)船舶造成的水体污染太湖水域捕鱼的船只众多,现在的捕鱼船多是用柴油作为动力,燃烧不充分,产生的气态颗粒污染物随风飘落到太湖中,污染水体。另一方面,船只老化,废油滴漏严重,覆盖水面,较难自净,加剧了太湖水体的污染。(5)水产养殖的污染在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入到太湖中的饵料中只有30被鱼类利用,其余的沉入湖底,污染水质。在这30被利用的饵料中,有91的氮磷流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此外,一些社会因素也造成太湖污染的加剧,如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合理,部门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矛盾加剧;未形成健全合理的水权、水价及水市场机制;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落后,污染防治投入不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利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污染排放的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科学研究不够,缺少科技支撑。 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