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23762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江苏省盐城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80分钟 总分100分题目一二阅读作文等级(一)(二)分数一、基础积累及运用(34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拼音有错的一项。()(2分)A尴尬(gn) 黄晕(yn) 窠巢(k) 咄咄逼人(du)B分歧(q) 匿笑(n) 祷告(do) 花团锦簇(c)C信服(xn) 沐浴(m) 看护(kn) 翻来覆去(f)D姊妹(z) 粗犷(gung) 着落(zhu) 淅淅沥沥(x)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2、(2分A分歧 瘫痪 憔悴 抖擞精神 B决别 嘹亮 脸颊 花枝召展C欹斜 贮蓄 沧海 呼朋引伴 D惭愧 鱼塘 萧瑟 各得其所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 )的儿子。(2)雨仍然偶尔( )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3)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 ),城外又那么宽敞。A强壮 拜访 狭窄 B强壮 造访 狭窄C强悍 造访 狭小 D强悍 拜访 狭小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 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C. 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3、,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D. 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泰安的空气更加清新。5、选出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2分A “不,我不去!”我很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怜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6、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的一项是( )(2分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_,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4、,就是整个世界。A儿子毕竟幼小,虽然很胖B儿子毕竟很胖,即使幼小C儿子尽管很胖,毕竟幼小D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本文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C.、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太丘是个不讲信用的人,他在与朋友约定后,朋友没有到就离开了。D散文诗两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

5、,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8、选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方法不同于其它各句的一项( )(3分)A、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B、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C、燕子有一个剪刀似的尾巴。D、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B. 面对记者们咄咄逼人的追问,北约发言人先是闪烁其辞,继而哑口无言,拂袖而去。C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6、D六十一年来,我们美丽的祖国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10、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语文是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 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A. B.C. D.11、请选出每个词语都为名词的一项( )(2分A喉咙 风筝 肌肤 棱镜B花苞 睫毛 铃铛 莅临C草垛 侍弄 淡雅 烂漫D分歧 姊

7、妹 宽敞 瘫痪12、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朗润 朗:明亮 一年之计在于春 计:计划 B左迁龙标 左迁:降职 静谧 谧:安宁、平静C莅临 莅:到 造访:拜访D次北固山下 次:游览 幸甚至哉 幸:幸运13、填空(10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 。(2)客路青山外, 。(3)正是江南好风景, 。(4) ,思君不见下渝州。(5)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6)遥怜故园菊, 。(7)不知何处吹芦管, 。(8)水何澹澹, 。”(9)兄女曰: 。(10)天净沙 秋思的点题之句是 。二、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12分)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8、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4、解释加点的词(4分)(1)太丘舍去 去:_(2)尊君在不 不:_(3)下车引之 引:_ (4)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 _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

9、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7、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3分)_ _ (二)课外阅读(14分)济南的秋天老舍_,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

10、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带冬全部给了济南。诗的境界中心须有山有水。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

11、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向。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

12、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凭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浮着水波,做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18.第1自然段的横线上应填入的句子是( )(3分)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