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37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19729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37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37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37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37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37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3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3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江西省抚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卷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右是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12题。1.四位小朋友站在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 A.小红 B.小明 C.小刚 D.小兰2.小红所在的地方,属于地球五带中的( ) A.北温带 B.热带 C.北寒带 D.南温带读右图,判断34题。3.在该图中( )A.太阳正好直射在赤道地区 B.南极地区笼罩在黑夜之中C.北京的天还没亮呢D.对全球来说,白昼范

2、围大于黑夜范围4.如图中所示,北京( )A.正午太阳升到了一年中的最高位置B.正值秋季新学期刚开学的时候C.白天短,黑夜长 D.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5.下列地点中, 位于 “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 现象的是( ) A B C D:6.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Xx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78题。7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于每年6月14日至16日举行。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A段 B段C段D段8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期间

3、,崇仁县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D出现极昼现象读某地区平面图,回答第910题。9.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 ( ) A.由南向北流 B.由东向西流C.由北向南流 D.图4 由西向东流10.该图缺少的地图要素是( ) A.图例 B.比例尺 C.方向 D.注记 11.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右图为我国南方某中学一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夏令营活动时使用的野外考察线路地形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a到d四个地点,位于山谷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两地

4、的相对高度为400米Ba地比c地坡度大C沿途经过的山顶海拔在700800米De处的地形部位是陡崖读图“经纬网图”,完成1415题。14.甲的经纬度是( ) A.10E,50N B.10W,50NC.10W,70N D.10E,30N15.从南、北半球看,乙点位于( ) A.北半球 B.东半球 C.南半球 D.西半球第卷二、综合题(共15分)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图中甲、乙、丙三点,位于西半球的是_,属于中纬度的是_,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_。(2)当地球由公转轨道的处向处运动过程中,丙地的白昼将变_(长或短);地球运行到位置时,甲地会出现_(极昼或极夜)现象。(3)甲的

5、经纬度为_ 丙的经纬度为_ 17. 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1)图中比例尺改为数字式是1 ,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米。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是 米。(2)假设用直尺测量一下,量得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两者之间的实地水平距离为 米。(3)甲山峰在乙山峰的 方向。(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 。(5)若乙山峰的海拔495米,那么乙山峰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6)如果从A、B两地分别爬上甲、乙两山顶,则从 地爬山要容易些。参考答案:一CBBACDAAABBDCAA二16.(1)甲 丙 丙 (2)短 极夜 (3)(70N,30W) (50N,30E)17(1)50米 50 100 (2)25 (3)西南 (4)海拔高度 (5)295 (6)B安全生产工作怎么要求都不过份,怎么重视都不过份,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