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4.更浩瀚的海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018236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4.更浩瀚的海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4.更浩瀚的海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4.更浩瀚的海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4.更浩瀚的海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4.更浩瀚的海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更浩瀚的海洋1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中描绘的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2反复朗读,品味作者纯洁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感受和理解诗人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理解“更浩瀚的海洋”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1课时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纪伯伦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裁的作家,先知为其代表作。纪伯伦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

2、常流露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力量。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最早的中文版是冰心译的先知。他在逝世50周年和诞辰100周年作为世界文化名人被纪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寓言式散文更浩瀚的海洋,体会他的作品的特点。二、题目解说“更浩瀚的海洋”中的“更”是程度副词,用其修饰“浩瀚”,说明还有比这更辽阔的大海。本文是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对七种人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一种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三、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记述了一个怎样的寓言故事?学生默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来概括故事内容。明确:“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分别离开了七种不同

3、生存状态的人。2“我和我的心”遇到了七种人,这些人有怎样的表现?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勾画七种人行为表现的句子并讨论其象征意义。明确:(1)坐在一块灰色的岩石上,把盐撒向大海悲观厌世者。(2)坐在白色岩石上,手捧珠宝匣往海里扔糖轻浮的乐天派。(3)捡死鱼放回大海虚伪的慈善家。(4)沙滩上一遍遍重画自己的想象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5)撇去泡沫倒进玛瑙缸追求虚无的空想家。(6)背对大海倾听贝壳的轻微声响不懂价值、自以为是的庸人。(7)把头埋进沙子中拒绝痛苦而逃离生活的懦夫。3“我和我的心”对这些人怀着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学生分组讨论,体会“我和我的心”的态度和情感。明确:通过“

4、不配、离开、无法沐浴、要小心、远远的、不宜,最糟糕”这些词语可知“我和我的心”对这些人的感情是鄙弃和否定。4“我和我的心”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并大声朗读。明确:离开这浩瀚的大海,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四、各抒己见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1“我的心对我说”明确:本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七次,作者在描述每一种人后,都用“我”和“我的心”的对话,对那种人进行否定,并以“不配看见我的身体”为理由,继续理想之所的追求。2,“昨天,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海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明确:因为昨天已离去,再也不会回头,所以说“多么远”;而“昨天”是刚刚才过去的

5、,又是“多么近”,这里慨叹时光流逝的意味。“洗去身上的灰尘和污垢”,实际上是洗去灵魂的灰尘和污垢。(也表现出寓言的元素。)3“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明确:这是本文的中心句,文章是卒章显志,在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离开后,作者执著地追求理想境地的精神品格跃然纸上。这里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抒发出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五、合作探究:想一想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更浩瀚的海洋”象征着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明确:“我”是一个追求纯洁,追求爱与美,有理想,有抱负的人。2读了本文,你

6、有什么样的人生感悟?提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版块,旨在通过探究性思考和对话让学生构建出新的认知体系。可指导学生自由讨论,大胆发言,阐明观点。3结合下面这段文字,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我希望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和笑如饥似渴的追求。因为我观察后发现,没有追求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他们不啻是行尸走肉;我倾听了,听到那些有抱负担忧理想的人在叹息,他们的叹息是那么甜美,胜过管弦合奏。(摘自纪伯伦泪珠和欢笑引言)明确:作家在文章最后说“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应该包括这样几个因素: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

7、未来。引文表现出诗人的人生观念“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这段引文可以看做是对本文的一段注释。它直接抒发了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六、深入思考:议一议分析写作特点。(本文具有寓言的特点,是一篇寓言式的散文。)1象征手法和复沓写法的运用。作者以七个相似的行文思路,通过七个场面象征了七种人:悲观者、乐天派、慈善家、苦行僧、空想家、自以为是的庸人、懦夫,并对他们一一否定,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不懈追求的精神。2借鉴寓言的写法,以此喻彼,使主旨深入浅出。本文通过“我一次次离开”,表达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这一主题。作者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富有哲理或象征一样的简单小事,以此喻彼、以小见大地阐发深刻的道理,或寓言,或散文,力求言近而旨远。3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本文通过“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以时间顺序来构思全文:想去寻找离开,线索清晰,用意鲜明。本文的语言接近诗歌化,很自然地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作者的观点。七、学以致用“我”找到了“更浩瀚的海洋”吗?如果找到了,是什么样的?没有找到的话,“我”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展开想象,运用象征的手法,给本文续一个结尾。更浩瀚的海洋纪伯伦我和我的心鄙弃:悲观厌世者轻浮乐天派虚伪慈善家 溺于幻想者虚无空想家舍本求末者 逃避生活者追求:纯洁、爱与美、理想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