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蚜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16930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蚜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蚜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蚜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蚜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蚜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蚜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蚜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作者简介 老子(约前600前470),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有人又称他老聃。传说老子一生下来,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相传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曾任周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档案),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老子跟孔子同时,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礼”。著有五千言道德经,又名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背景扫描 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战乱频繁,

2、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民。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亡。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长久之道,他更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单元导读 本单元只有一节,选录了老子一书的第二、十一、二十四、三十三、六十三、六十四、七十六章,集中展示了老子一书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辩证思考。 具体而言,第二章集中论述了辩证法思想,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失去了对立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如美丑、善恶、难易、长短、高下、有无等。这是老子中可贵的部分。 第十一章,认为对一切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无”,而不是“有”。但从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把

3、“无”看作第一性的东西,把“有”看作第二性的东西是错的。,第二十四章,指出人如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第三十三章,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有克服自己弱点的毅力,这是可取的。但老子讲知足,说“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第六十三章,讲了“无为”和以德报怨的调和矛盾的思想;还讲了事物的难和易、大和小的互相转化;还指出轻易向人许诺的人,必定缺少实践诺言的诚信。,第六十四章,提出了一些发展、变化的观点。老子认为,大的东西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一个过程。为了防止事物变到它的对立面,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在新事物刚出现时,

4、就把它消灭掉,免得壮大了不好办。做事要善始善终。 第七十六章,老子归纳出一条普遍原理:柔弱的东西最强大,强硬的东西最脆弱、接近死亡。但老子也把“弱能胜强”的原则绝对化了。,内容索引,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多读厚积 读优秀作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释文题 “有无相生”一语出自老子第二章,原文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意思是说,有和无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5、在老子看来,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失去了对立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对立的双方是紧密相连,相反相成的。,知文明理,明主旨 本课选文阐释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反相成。正因为如此,老子在对立项的列举中,特别重视“柔”“弱”“贱”的一方,这就是著名的“守柔曰强”的思想。老子再三强调:“弱也者,道之用也”“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等等。这除了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之外,主要是让人们注意到只有处于“柔”“弱”“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这就是说,不但不要过分地

6、暴露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优势或强大,而且不要去竞争或争夺强大。要“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会被转化。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开启人生智慧上起过作用。从“老子不为天下先”“先让一步,然后还手”到“哀兵必胜”“宁受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在忍让和委屈中以求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属于中国的智慧,它仍然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体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辨的辩证法,而是维护生存的辩证法。,语言积累,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自见者不明 同“_”,_

7、 死而不亡者寿 通“_”,_ 其脆易泮 通“_”,_ 起于累土 通“_”,_,现,表现,妄,荒谬。一说通“忘”,遗忘,判,分离,蔂,盛土的工具,(2)一词多义,形,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_ 长短相形: _ 形容枯槁: _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_,身体,形骸,形势,比较,对照,形象,形体,形状,样子,共,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_ 三十辐,共一毂:_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_ 子路共之:_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_,共同,一道,聚集,总共,通“拱”,拱手,环绕,明,绕船月明江水寒:_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_ 明道德之广崇:_ 知人

8、者智,自知者明:_ 左丘失明:_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_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_,明亮,明白,清楚,明确,说明,阐明,圣明,视力,次,下一个,明白地,公开地,易,图难于其易:_ 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_ 平易近人:_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_ 移风易俗:_,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_ 知人者智: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_ 草木有生而无知:_,容易,轻慢,平和,交换,改变,更换,知道,了解,通“智”,智慧,主持,管理,知觉,为,皆知善之为善:_ 埏埴以为器:_ 为无为:_ 为之于未有:_,是,制作,以作为,解决,(3)古今异义 跨者不行 古义: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

9、许。 民之从事 古义:_ 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义:_ 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一”。,走不远。,做事。,几乎(差不多)成功。,人之生也柔弱 古义:_ 今义:软弱。 其死也坚强 古义:_ 今义: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使坚强。 埏埴以为器 古义:_ 今义:认为。,柔软。,僵硬。,来做。,自见者不明 古义:_ 今义:不理解,不明白;不贤明;不明显。,不能明理。,(4)虚词归纳,斯,斯不善已:_ 斯是陋室:_,其,其在道也:_ 当其无:_,几,帘外设香几:_ 常于几成而败之:_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_,j,j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_,就,这,如

10、果,它,矮而小的桌子,几乎,差不多,隐微,多少,当,当其无,有车之用:_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_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_ 百姓当家则力农工:_ 犯法当死:_,有、只有,抵御、阻挡,在,主持,判罪,2.词类活用 (1)斯恶已:_ (2)为无为:_ (3)事无事:_ (4)味无味:_ (5)图难于其易:_ (6)为大于其细:_ (7)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_ (8)是以圣人犹难之:_,形容词作动词,知道丑,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作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做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味,形容词作名词,容易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细小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大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3.特殊句式

11、 (1)死而不亡者寿。_ (2)前后相随,恒也。_ (3)柔弱者生之徒。_ (4)报怨以德。_ (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_ (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_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_ (8)九层之台,起于累土。_,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_ (10)自胜者强。_ (11)自知者明。_ (12)兵强则灭,木强则折。_,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4.语句翻译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译文:_ _ (2)故有之以为利,无

12、之以为用。 译文:_ _,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3)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译文:_ _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译文:_ _,(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小的事。,(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