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隆中对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016928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隆中对2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隆中对2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隆中对2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隆中对2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隆中对2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隆中对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隆中对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读课文,1、从文中找出对诸葛亮和刘备总体评价的话。,思考:,诸葛亮: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刘 备: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表现了诸葛亮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政治军事才能。,是一个胸怀大志、求贤若渴的明君,这正是诸葛亮辅佐他的原因。,2、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在文中表现再哪儿?,畅论天下形势,为刘备设计政治蓝图。,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蓝图:,“霸业可成 ” “汉室可兴”,方针:,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根据:,A、不具备向北或向东发展的可能,b、荆、

2、益两州可作建立霸业的基础。,C、一方面修明内政,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另一方面联合孙权,孤立曹操集团,使两面受敌,会发生利己的变化。,4.他答了些什么?试概括他答话的要 点:,(1)分析对手的形势及应对的策略: 曹操拥百万之众(军事上),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上)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天险),已历三世(历史),国险而民附(民心),贤能为之用(人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2)分析有利的地势及利用的策略: 荆州用武之国,益州天府之土。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3)分析刘备的优势: 帝室之胄,信义著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 刘璋:据益州险

3、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必要性,可能性,(4)确定霸业兴汉的策略: (A)做好准备: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等待时机: 天下有变。 (C)起兵出伐: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5. 他为什么要这样答?也就是他答话的依据是什么?,诸葛亮其实是在分析天下大势的基础上为刘备做了一系列精心的谋划 (1)看清对手曹操抢占天时,孙权坐拥地势,因此应把握好“人和”,即“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联吴抗曹) (2)在人和的基础上也要占有地利: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3)看清自己:“将军既帝室”因为看

4、清自己才能增强自信,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相时而动,准确用兵:天下有变,6、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贤能为之用,总揽英雄,7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1)从诸葛亮的“对”,也就是诸葛亮的一番答话,即诸葛亮为刘备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战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富有智慧,头脑清醒,目光长远。 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 和有注重实际的政治才能的政治家。,(2)还能从其他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非凡之处? A 躬耕

5、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胸怀大志,有自信有抱负。 B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避世待时而飞. C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矜持自重。 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见解高明,令人折服。 E 关张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治国之栋梁,文言词汇积累,谓,谓为信然 谓先主曰,信,谓为信然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义著于四海,用,遂用猖獗 此用武之国 贤能为之用,国,此用武之国 国险而民附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去国怀乡,一词多义,说,对说,因此,运用,使用,出力,效劳,可信,确实,通“伸”,伸张,诚信,信义,地方,地势,国家,国都,古今异义,遂用

6、猖獗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此殆天所以 资将军,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失败,凶猛而放肆,可以把,表可能,能够,南方近海地方,南中国海,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特殊句式,时人莫之许也 欲信大义于天下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贤能为之用,宾语前置(相当于:时人莫许之),状语后置(相当于:欲于天下信大义),判断句,被动句,1 时人莫之许也(倒装句) 翻译:_ 2 贤能为之用(被动句)翻译:_ 3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判断句)翻译:_ 4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反问句)翻译:_,本文结构,隆中对,一、诸葛亮青年时代之事,二、徐庶

7、推荐诸葛亮,三、,刘 备 问 计,诸葛亮对策,抱负,作铺垫,侧面烘托,四、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侧面烘托,1、不具备向东或向北,2、夺取荆、益州二州,,3、修明内政,联吴抗曹,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发展的可能性,作为根基,1在隆中对中,您很重视“人”的力量,为何在您去世后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局面? 2“操既拥百万之众,此诚不可与争锋”,你为什么不投奔曹操尽快统一中国结束民不聊生的日子?,拓展质疑:,【课堂小结】:,本文自始至终围绕着隆中对策这个中心,围绕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事议论,层次极为清晰,结构十分谨严,语言概括精练,人物形象丰满,五百余字的篇幅,内蕴极丰,言简意赅,

8、是史传中的精品。让我们悉心品味隆中对,汲取史学文学精华;用心解读诸葛亮,树远大志向,成有用之才。,课堂练习:,(1)隆中对节选自 ,作者 , 朝史学家。所著 记载了 三国的历史。 (2)曹操比于袁绍,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 。,当堂检测 1.亮躬耕陇亩。( ) 2.先主器之。( ) 3.将军宜枉驾顾之。( )( ) 4.先主遂诣亮。( ) 5.孤不度德量力。( ) 6.欲信大义于天下。( ) 7.不可胜数。( )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 ) 9.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10.因屏人。( ),尽,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2、(1)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2)根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